維也納必去的景點有哪些維也納必去的景點介紹
其實提到維也納,大家并不陌生,這裏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如雷貫耳,是一處世界聞名的音樂搜餘廳,設計繁華而古雅别緻,并且端莊美麗,是很多人想要去的一個音樂勝地。
每一年,來這裏旅遊的遊客也是不計其數,這裏就像這裏的音樂一樣,曆史悠久,有着有很多的教堂建築,博物館以及美麗的城堡,讓人喜愛不已,流連忘返。
那麽,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好好的介紹一下去維也納,你必須要去的那些景點有哪些吧!
藍色的多瑙河
多瑙河(Donau或Danube
River)在歐洲僅次于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二長河。
它發源于德國南部,自西向東流,它流經10個國家(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保加咐敬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最後注入黑海,是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支流廷伸至瑞士、波蘭、意大利、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亞、摩爾多瓦等7國,最後在羅馬尼亞東部的蘇利納注入黑海。
全長2850公裏(1,770哩),流域面積81.7萬平方公裏,河口年平均流量/s,多年平均徑流量2030億立方米。
多瑙河在中歐和東南歐的拓居移民和政治變革方面都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兩岸排列的城堡和要塞形成了偉大帝國之間的疆界;而其水道卻充當了各國間的商業通衢。在20世紀,它仍繼續發揮作爲貿易大動脈的作用。
多瑙河(特别是上遊沿岸)已被利用生産水電,沿岸城市(包括一些國家首都,如奧地利的維也納、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都靠它發展經濟。
有人作過統計,它的河水衡漏慎在一年中要變換8種顔色;6天是棕色的,55天是濁黃色的,38天是濁綠色的,49天是鮮綠色的,47天是草綠色的,24天是鐵青色的,109天是寶石綠色的,37天是深綠色的。
維也納森林
奧地利著名森林,因施特勞斯譜寫《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樂曲而揚名世界。位于首都維也納西郊。整個林區綿延40公裏,覆蓋着大片山嶺。森林裏有許多耐寒的柏樹,還有雲杉和漂亮的藍杉。
山毛樣挺拔秀麗,蒼翠欲滴,旁倚美倫娜河谷,水青林等,給這座古城增添了無比的妩媚色調。
東南部是一片2000多公頃的窪地森林,珍禽異獸混雜其間。森林中有許多美麗而幽靜的小村,幾個世紀以來,許多音樂家、詩人、畫家在此度過漫長時光,産生不少揚名之作。
被譽爲“華爾茲之王”的約翰·施特勞斯的名曲《藍色的多端河》和《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就在這多端河畔重樓疊翠的幽境中觸景而生。
貝多芬于1802年毛月移居到這裏的海裏根斯泰特的小村子裏。森林中欣特布呂爾小村有舒伯特的故居,路旁有一所破舊的磨坊,村口一株菩提樹下有一口水井。
據說,當時,磨坊的主人有一名叫露西的女兒,長得非常俊俏,每天清晨提着水桶到井邊打水。舒伯特在住房裏時常看到這番情景,後來成爲他譜寫《美麗的磨坊姑娘》這首名曲的構思原形。
現在,林區不少村子仍保持當年原狀。村邊的磨坊、水井、雕花和彩繪的木頭房子,小酒館門前挂着小燈,這一切會使人聯想到那詩般的田園畫境。維也納森林屆阿爾卑斯山的前沿高地。
沿密林小徑攀登高坡,眼前隻見一片綠色海洋,在微風吹拂下松濤起伏,如名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樣:鳥兒啼唱,流泉淙淙,微風低吟,空氣芬芳,令人神往。
維也納曆史中心
維也納是世界名城,奧地利首都,以“音樂之都”聞名遐迩。位于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多瑙河貫穿全城,内城的古街道,縱橫交錯,很少高層房屋,多爲巴羅克式、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築。
聖斯特凡大教堂是維也納市中心的哥特式教堂,也是歐洲最高的幾座哥特式古建築之一,帶有東歐教堂的濃厚地方色彩。在教堂頂蓋外面,繪有大面積的色彩缤紛的圖案紋,有“維也納的精魂”之稱。
公元1304年始建,兩個世紀後竣工,被認爲是其幾百年建築藝術大成之傑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戰後重建,曆時10年,于1958年基本恢複舊觀。
大教堂由1座主體樓和3座樓塔組成,以南塔最爲壯觀,高138米,成錐體形直插雲天。
霍夫堡宮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宮苑,坐落在首都維也納的市中心,1696年動工,1713年落成,曆時10餘年。
它是奧卡爾皇帝爲歐根親王建造的,歐很親王原是法國貴族,後來成了率領奧地利軍隊擊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在皇宮前的英雄廣場上豎有他躍馬英雄銅像。
他是一位深懂建築藝術的武将,建築師按照他的設想建造了一座仿法國凡爾賽宮的古典宮殿。這也是一座富麗堂皇巴羅克式的建築,是歐洲最爲壯觀的宮殿之一。
美景宮
美景宮是位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個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宮殿,和霍夫堡及美泉宮不同的是,興建這所宮殿的主人并不是皇帝,而是一名軍事元帥——歐根親王。
他曾經服務于哈布斯堡的三朝皇帝,爲哈布斯堡王朝建立日不落帝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美景宮分爲上宮和下宮兩部分,連接上下兩個美景宮的是一座一個以法國和意大利樣式爲基礎的對稱花園。
花園内有許多花園雕刻、噴泉、小瀑布,還包括一個動物園以及充滿異國植物的溫室,這是18世紀最美觀、最華麗、最精細的歐洲花園之一。
其對稱設計的梯階和軸向設置的噴泉水池被草地和樹木所環繞,噴泉中的海神塑像和巴洛克的斯芬克斯雕像把遊客帶進一個奇幻的世界。
如今,美景宮内設立了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是世界最重要的美術品收藏博物館之一。下美景宮是中世紀藝術和巴洛克美術館。
上美景宮是十九和二十世紀美術館,主要收藏有19世紀
和20世紀左右的彼德麥耶爾藝術家的作品,法國印象派畫家,例如:克勞德莫奈、奧古斯特、雷諾阿、古斯塔夫?克林姆和埃貢?席勒等人的傑作。
最受歡迎的館藏就是克裏穆的作品,而其中最着名的是“吻”。
茜茜公主博物館
在世界各地,很多人是茜茜公主的公主迷,對她崇拜不已,爲了滿足廣大崇拜者的能夠近距離的走近這位美麗皇後的生活的願望,奧地利特意成立了茜茜公主博物館。
博物館坐落于維也納霍夫堡宮,于2004年對外開放。
茜茜公主名爲伊麗莎白?亞美莉?歐根妮,1837年12月25日出生于德國慕尼黑,是巴伐利亞女公爵與公主,後來成爲奧地利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皇後兼匈牙利王後,可惜的是于1898年在日内瓦不幸遇刺。
博物館的特别之處在于除了展示伊麗莎白王後的諸多生前私人物品之外,還将展示這位美麗的皇後的最著名的一些肖像畫。
博物館集中展示伊麗莎白的個人生活,特别是她對宮廷禮儀的-、對美麗和瘦身的瘋狂追求、對體育的極度熱衷以及對古典詩歌的癡迷。
伊麗莎白王後的部分私人物品也将首次向世人展現,此外還包括一件當年她結婚前夜聚會穿戴的禮服的複制品、以及她的著名的肖像畫、她當年的養顔秘方和首飾、她的晨袍、遮陽傘、折扇和手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中還珍藏着她當年乘坐的豪華座車的仿制品,遊客甚至可以親身踏上去體驗一番,同時也展出了那名刺客的石膏人頭模型。
美泉宮動物園
美泉宮動物園或稱維也納動物園,是位于奧地利維也納著名的美泉宮内的一個動物園,由哈布斯堡王朝于1752年建成,最初爲皇家動物展覽館,在當地曆史悠久,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動物園。1906年7月14日,園内的首隻大象出生。
動物園由1992年起私有化,并轉由Helmut
Pechlaner管理,他也是奧地利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主席,負責現代化動物園的多個部分和維持其經濟狀況。
維也納動物園是世界上少數擁有“大熊貓館”的動物園,熊貓是中國于2003年租借給該動物園的,它們的名字分别叫陽陽和龍徽。
動物園另外的特别處有“雨林館”,在那裏遊客可以穿越一個模拟亞馬遜雨林的地方,還有一個“水族館”,讓遊客能模拟在亞馬遜河的洪水下穿越。此外2004年初,動物園也新開放了一個放有北極動物的北極館。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坐落于維也納戒指路旁富麗堂皇的大樓内,由統治歐洲近7世紀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資,專爲展出典藏而興建,于1891年開館,是世界上藏品最豐富的美術和裝飾藝術博物館之一。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本身就是壯觀的藝術品,具有文藝複興時期的壯麗外觀,又巧妙使用大理石、灰泥紋飾、金箔裝飾内部,外觀與内飾是馳名的要素之一。
博物館館藏極爲豐富,達數十萬件,主要收藏哈布斯堡家族的财寶和藝術品、斐迪南大公在安布拉斯城的藏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的藏品。
此外,還有埃及和中東藏品、古希臘和古羅馬藏品、繪畫、錢币、古代樂器、武器和盔甲、制服、馬車等。
該館設50餘個陳列室,如埃及和東方藝術、希臘和羅馬、歐洲繪畫、雕刻和裝飾藝術、紀念章和貨币、武器、古代樂器、皇室車馬、19世紀繪畫和皇室珍寶等,40多萬件珍貴的古錢币甚至可以與著名的巴黎錢币收藏館相媲美。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的繪畫作品也是備受關注的,壓軸之作是勃魯蓋爾的作品,《巴别塔》、《雪中獵人》、《農民婚禮》等充滿着日常生活的氣息,對人物的表現有獨特妙趣。
聖?斯蒂芬大教堂
維也納斯蒂芬主教座堂又稱作“聖?斯蒂芬大教堂”,羅馬天主教的總主教的所在。爲人所喜愛的維也納城市的标志,常被選作奧地利國家生活中大事的地點。
斯蒂芬主教座堂以137米高的哥特式尖塔和馬賽克花樣的屋頂享譽全球,是維也納首都的象征。斯蒂芬主教座堂建于12世紀末,高高的塔尖高達137米,僅次于德國科隆大教堂。
整個教堂的建築風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門是羅馬風格,尖塔是哥特式,而聖壇是巴羅克風格,将這些不同的建築風格融爲一體,是人們曆時四個多世紀并不斷改建、修建的結果,又是維也納人折中調和才能的體現。
進入教堂,赫然躍入眼簾的是宏大的哥特式講壇,是由安東?皮爾格萊姆塑造而成的。他同時也塑造了一個自樓梯下面的窗子向外張望的自身雕像。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的另一尊自塑像正挺立在石質琴台腳邊。
教堂南側的大尖塔完成于15世紀中葉,它由無數較小的尖塔圍着一座高聳入雲的大尖塔,并環繞着一層層的圓珠,像是一頂綴滿珠寶的皇冠,富麗璀璨。
沿着大尖塔内狹窄的345級回旋梯拾級而上,可以到達塔頂,一覽維也納市區的美麗和甯靜。
維也納劇院
維也納劇院是一座始建于帝王時代的曆史劇院,因爲維也納河靜靜的流經劇院旁邊,所以也被稱爲維也納河畔劇院。
它由維也納熟知戲劇的Emanuel
Schikaneder所建造,1801年6月13日,在席克奈德(Schikaneder)的開場白之下,劇院正式啓用。
維也納劇院被描述爲具有最完整的設備以及當代最大的劇院之一,劇院的黃金時期也是在維也納輕歌劇發達的時候,從1945年到1955年,它暫時替代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到同盟國的轟炸而毀壞的維也納國家劇院。
在1955年,維也納劇院爲了安全理由而關閉。
在幾年間沒有使用,甚至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一度有改建成停車場的危機。幸好在1962年維也納劇院像其它同時期的歌劇院一樣,成立了自己的規定,才逐漸有了生機。
在莫紮特兩百歲時,維也納劇院還推出一系列莫紮特的歌劇,從這個時候在Roland
Geyer的指導下,劇院變成了專門演出歌劇及其它古典音樂,逐漸爲人們所接受和喜愛。
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
金色大廳的全稱爲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又稱黃金廳、維也納愛樂廳,坐落于維也納市貝森多夫大街12号,是維也納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廳之一。
金色大廳被譽爲世界五大音樂廳之一,與柏林愛樂廳、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阿姆斯特丹大會堂,以及波士頓交響樂大廳并列。
金色大廳并非一座獨立的建築,而是音樂之友協會大樓的一部分,該建築物中有多個音樂廳,除金色大廳外,還包括勃拉姆斯廳和莫紮特廳等演出大廳,以及辦公室。
金色大廳長48.80米、寬19.10米,高17.75米,是維也納音樂生活的支點,也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年演出場地。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按照傳統都會在這裏舉行,每年随着新年音樂會通過電視轉播将該大廳金碧輝煌的裝。
在大廳建造之時,“聲學”還未被提倡,但建築師對共鳴與傳聲的獨到研究心得,高台木制地闆下挖空一個空間,仔細計算樓上包廂的分割與牆面女神柱的排列。
天花闆和牆壁使用防止靜電幹擾的建材,令廳内的聽衆不論坐于遠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樣水平的音樂演奏。
奧地利皇家音樂之友協會在金色大廳擁有豐富的音樂史、手稿、樂譜、樂器等藏品,非常的珍貴。
來這裏,去聆聽一首動聽感人的音樂,去看一處熱淚盈眶的歌劇,去看潺潺流過的多瑙河有着多少故事,有着多少時光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