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生命之母吗?

地球生命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上睁烂顷土生土长的。这里又有两个分说:一是在地球形成之后出现的,一是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的。

1953年美国大学生唐来·米勒的实验证明,“生命历桥的单位”氨基酸能从几种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中得到。此后,“地球产生说”分裂成“泥土说”和“脱氧核糖核酸说”两派。

20世纪60年代,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格雷尼姗博士和英格兰格拉斯大学的凯恩斯·史密斯博士先后提出了生命起源于泥土(黏土)的新学说。他们认为,原始的泥土矿物能“自发”地进行化学反应,这种反应能产生氨基酸,而氨基酸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大约在40亿年前,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地球上才第一次出现生命。从70年代起,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科学家为了证实这一理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发现普通黏土确有储存和输送能量的功能,而这两种功能对形成生命是必不可少的。

“脱悉陆氧核糖核酸说”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坦利·科林博士与哈佛大学的沃尔塔·吉尔伯特博士,在1986年1月2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新见解。根据这种假说,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遗传基因以脱氧核糖核酸形式出现,使下一代能够从上一代那里继承这种基因,从而形成生命。

多年以来,围绕着它,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哪两个人对此有着完全相同的看法。我们能真正了解35亿年前地球上所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具体细节吗?研究者们在至少两点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就是对第一批生命,无论它们以什么形式出现,都必须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和必须携带遗传信息。

自我复制是生命的任何定义的基础。我们的进化前辈肯定都是些简单的生物体,它们也必须具备这种功能。为了维持生命,有关自身的信息必须从一代传给下一代,就是这种以遗传特性的形式存在的信息,赋予生命以连续性。这些特征在代代相传过程中的偶然的一点改变,都会使进化成为可能。可是,我们远古的祖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或是它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存在形式却是我们根本不清楚的。进化论生物学家已经把我们的进化族系树追溯到35亿年前形成的岩层中发现的单细胞生物体时代,但就这些太古代的生物体也已经是很不简单了。它们已经具有了DNA和RNA组成的基因,而且还有了蛋白质、类脂和其他成分,更简单的生物体必然更早于它们。

2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