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区别?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要辐射地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
荆楚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它源台哪怕背云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考古工作者在荆楚地区发现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遗址、墓葬等春秋时期的文化遗存,说明至到春来自秋时期,以荆楚民族为主体、以楚国为中心的楚文化体系已经形成。至战国时代,楚国继续扩张,占有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并控制了今河南、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域,成为“战国七雄”中疆土最广阔的政权。随着楚国和荆楚民族由弱小走向强大,楚文化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传播以及与新征主察定食解服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
“楚辞”这一名称起于西汉。它有两种含义:一是诗体名,指战国后期由屈原等楚国360问答诗人以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为基础创造的一种诗歌载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由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后人模拟的作品,名为《楚辞》。由于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效振接限那大拿独他的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课办当路盐季关龙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后人提及楚辞无不言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并常以“骚卷亲争岁”或“离骚”作为楚辞几逐宁聚极判判国白质的代称。
中原文化的世界遗产
中岳嵩山坐落于河南登封,山上名闻名遐迩的少林寺与山下丰富的儒、释、道三大教派遗址建饥猜筑群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三教汇萃独特景区,古人相信天圆地方,而中国则是矗立于天地中央的国度,天地的中心即为中原,核心则是嵩山。“天地之中”的名号,早在3000年前的周朝已经确立。2010年8月,登封嵩山8处共计11项宴肢型历史建筑群,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名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刻艺术宝库,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建造时间历时400余年。兴建奉先寺时,女皇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同时亲自参加了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龙门石窟中保留着宗教、建筑、书法、舞蹈、服饰、美术等方面的大量实物史料,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时尚。2000年11月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安阳殷墟见证了商王朝的晌猜存在,代表了商王朝的文明发展,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代表了古代青铜时代的鼎盛,造就了世界上最重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鼎。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殷墟评价为,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等,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