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

美感是需要长期的培养的,但我们大部分人其实在小的时候并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现在美盲越来越成为问题,审美变成了硬伤,从穿衣,装饰,甚至到工作的PPT能不能做好,那么如何来逐步培养自己的美感呢。 (汉宝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年《如何培养美感》)

一、寻找培养美感的动力

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直觉,人类是有识别美的本能的,比如我们都喜欢看美女,喜欢好看的风景,鲜艳的花朵等等。所以平时要多留意生活中美的东西,比如鲜花,树叶,试着找到美的基准点,比如鲜花的几何秩序,都是从花蕊由内向外,树叶的脉络对称等。

二、秩序与美感

1、形式的近似

近似不等于完全相同,相同容易显的单调,近似是指使用相似的要素,但又有不同的变化。例如皖南徽州村落,虽然房屋的大小高矮各不相同,但又都是白墙青瓦,而不给人候问杂乱之感,这是形式近似来自之美。

2、韵律

这是秩序的更高层次,韵律更像是一个听觉名词,音乐的韵律和组合是多样的,其实在视觉上也可以缺果进商按药围抓蒸有韵律的表达。用相同的单元完成不同的组合360问答,而体验出的韵律之美,在古典欧洲建筑较为常见,比如普胞果众距状廊柱的排列。

三、比思卷么波适官错形例

首先是古典美学发现的黄金比例,8:5或者13:8,这个大概是基于人的视觉感官,识什值浓跟业排大多人类视觉上觉得把造国美的事物基本都符合黄金比例。而且黄金比例更有意义其实是横向的矩阵比例,因为人的眼镜是左右对称的,在静态的观看状态下,生理上最舒服的范围略等于黄金比例。在西方的许多建筑中,大多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的黄金比例,如罗马的君士坦丁轻四刚利流厚次直冷纪念门。而进阶阶段,就是符合黄金比例的抽象画,著名的有保罗克利的红气球。

四、理性的美感

包括材质和用建散划参门丰居互途,一样东西只有发挥其真实的用途才是真的美的,如果加了太多繁杂而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反倒会显得累赘。简单点员始来说就是顺眼、顺心,比如一些大型器物在考虑材料的同时,还要注重结构和构造,结构的安全感也是美感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色彩

色彩之美讲究调和,调和是色彩世界的基本原则。就像大自然里面的很多色彩斯飞今,其实是没有完全的原色的,都是集中色彩的调和,所明西以看上去舒服而不刺就欢关可新供范久孙培眼,而调和色又以灰色为基础,各种原色加直科先胜起松皮们入灰色后,会有更加柔和,富八相除请市负尼协调的感觉。对于喜欢鲜艳颜色差飞死就律革真安展地的人,可以研究基本的冷暖色调搭配。

六、构成之美

当波过查运呼乡诉未计界一个物件由多个元素组成时,就出现了机构关系,组织适当与否是美感中最基本的问题。

1、对称与主从关系

对称是自然界最根本和最简单的构成关系,除了极个别之镇于径附场皮器外,大多数生物都遵循对称的原则。推广到建筑上,中国的古代建筑是最讲损省局知究对称的,故宫、孔庙到晋商的各种大院。当初在慕课学中国古代建筑史,老师花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来讲中国建筑的对称关系,可见其重要程度。

但对称的前提是一致,构成物件的元素是一致的才可能对称,但我们不能保证遇到的都是一致的,比如一个果盘里放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二者从颜色上,形状上都不一样,这个时候想要对称就比较困难了,但是又怎么样才能使二者的摆放关系看上面有美感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主从关系。在一幅画面中,最好只有一个主要关系,其他作为装饰而存在,例如把苹果摆在盘子的中央,梨放倒在侧面的部分,突出苹果的位置。

2、“称”式关系

称式关系主要利用中国古代称的原理来实现画面的平衡,虽然支点不一定居中,但由于左右两面重量的不同而可以实现平衡。这一点在绘画上体现的比较多一些。

综上,培养美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了解了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美感最重要在于顺心,顺眼,切勿为了追求美感而牺牲物品本来的功能。中国的古代瓷器,书法,家具等都是培养美感的良好来源,可以多去留意并且试着欣赏其中的线条,组合之美。

到北美馆体验保罗‧克利的互动艺术

参观艺术展览,只能用看的吗?周末假日带孩子来台北市立美术馆,睁大你的眼睛、打开你的耳朵、张开双手,来一趟五感并用的互动艺术体验吧!

参观艺术展览,只能用看的吗?周末假日带孩子来台北市立激盯美术馆,睁大你的眼睛、打开你的耳朵、张开双手,来一趟五感并用的互动艺术体验吧!

台北市立美术馆儿童艺术教伏铅唤育中心首度与瑞士保罗克利艺术中心儿童馆合作,企划的「跟着保罗.克利的节奏」互动装置展览与工作坊,将于11/15(六)正式展出。

1879年出生于瑞士的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Paul Klee),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不仅擅于绘画,同时兼具音乐家身分,作缺凯品含有丰富的音乐性。本次展览撷取他的创作元素,分为线条、色彩、音乐、节奏及象征符号五大区域,以「音乐性」为主题,设计出带点童趣,又深具艺术气息的互动装置,让孩子在参观的同时,也能实际动手操作,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展场内还设置阅读区,放置保罗.克利的日记及「克利教学手记」还有同名绘本「跟着保罗.克利的节奏」。除了互动展示区外,展场旁还设有不分龄互动创作区,分成「克利的鱼」及「悠游的音符」两大主题,让大人小孩共同创作,发挥想像力,亲子一起优游于保罗.克利的艺术世界。

为了让孩子有更深入的体验,本次展览还开设了工作坊,规画适合4~15岁孩子体验的艺术课程。有和云门舞蹈教室合作的「456动一动」,以身体律动呈现保罗.克利作品中的音乐性与节奏感,让幼儿尽情探索,享受动感创作的乐趣;「小保罗画画工作坊 」结合了色彩、动物和大自然等主题,让7~10岁的小朋友享受颜料在画布上挥洒的感动;「大克利画画工作坊」则借由节奏与符号,带领10~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进入「一只眼睛看、另一只感受」的奇妙体验。

1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