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抽象艺术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
“风格派”艺术家和设计家的活动促使察伍西方抽象艺术的兴起和发展。1925年巴黎举行的“今日美术大展”是当时西方抽象艺术运动的一次大规模展示。1920年蒙德里安来到巴黎,不久“达达”艺术家让·阿尔普和扎拉也从瑞士来到巴黎。同年,由勒·科布西埃创办的刊物《新精神》出版。年底的12月,蒙德里安举办了一次“风格派画展”。以此为契机,巴黎的抽象主义艺术家聚集在一起讨论现代艺术问题。1923年佩夫斯纳从俄国来到巴黎,带来了俄国抽象艺术的经验。1925年的“今日美术大展”正是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展览展出了“立体主义”、“光辐射主义”、“达纳羡达”、“风格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包浩斯”的作品。从展览可以看出,直到20年代后期,巴黎的抽象艺术的来源一是“立体主义”的演变,一是从德国“表现洞没拍主义”、俄国“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和瑞士的“达达”运动而来。到了30年代,二者相互影响、揉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一代西方抽象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已经脱去了早期遗留的痕迹,而有了成熟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