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选一幅绘画作品进行赏析与评价?
千里江山图北宋年青宫廷画家王希孟作品,长卷绢本大青绿,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360问答物院。此画是青绿山水艺术最高成就,也是绘画史上第一长卷,为青绿山水绘画的阻激害抓界明另失纸针千古杰作。
有关西方绘画的欣赏问题。
首先我想说,西方绘画是一个演变的过程。
比如从罗马风格到哥特式美术,再是文艺复兴,巴洛克美术,洛可可美术,新古典主义,再到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诸多流派。
所以不同的时期,我们欣赏的角度就应该有所变化。
举几个例子:
1、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我们应该多结合当时社会的大氛围,人权得到重视,所以作品不再是中世纪那样古板,而显现出人性的光辉,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当然但从绘画技巧上说也比中世纪有很大突破,特别是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作品,对人体的解剖有了极大的了解。
2、后一个时期是巴洛克和洛可可的风格,这两种风格本身存在很大差异,但也因该是作为大众所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多名作,我认为欣赏的时候不要考虑大多,细细体味作品的气势,所营造的氛围,再结合一些绘画史的知识,读懂并不难。比如委拉斯开支《宫娥》、鲁本斯《抢夺刘希普斯的女儿》、伦勃朗《夜巡》。我认为新古典主义也是一样的。
3、再后来是印象主义,普通人往往觉得他们的作品很松散,没有形。这恰恰是印象主义的特点。他们注重光色的变化而不注重外形。欣赏的时候把眼光放在他们的优点上,就是用色变化上,体验色彩的和谐所带来的效果。比如莫奈《睡莲》、雷诺阿《红磨坊街的舞会》。而后印象主义塞尚、梵高的作品则要加入对他们个人的了解才能读懂,简单的说塞尚不满影响主义形体松散而去追求一种坚固的又不是失去色彩的风格,梵高则在画作中加入大量主观的因素,达到一种稚拙的风格,也可以参照高更的作品。
4、现代主义诸多流派普通人一般不太读得懂。我认为关键的是了解为什么他们会产生。首先照相设备的发明使人们不再需要把物体一摸一样画下来,绘画才真正回到艺术的本位。他们解决什么是艺术的问题。最著名的芦答当属杜尚的《小便器》。另外,西方艺术发展到现陪碧慧代主义,已经是一种观念主义的艺术思想了。欣赏时要了解作者本身的思想慧腔,而不能再用传统绘画的透视,明暗等来限制他们。2楼的说法就有问题。建议你去了解下什么是立体派,风格派,达达、超现实、形而上、大地艺术、象征主义、波普主义、未来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至上派。当然对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人来说有些困难,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文艺复兴的画类似于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巴洛克和洛可可则是唯美主义。
印象主义是表现主义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
我对文学不是很了解,但我认为文学和绘画是相通的。比如历史上一个时期在文学上浪漫主义盛行,在艺术上也应该是浪漫主义绘画。
这样来说,文艺复兴不等于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是指一些气势雄浑,充满幻想,色彩绚丽的画作。最有名的是德拉克落瓦。而现实主义是库尔贝之类的人物。
巴洛克和洛可可则是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应该是文学的概念。是指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但19世纪后期美术已经不再是巴洛克和洛可可,而进入到印象主义。另外英国毕竟是岛国不是欧洲艺术的主流。
印象主义是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应当晚于印象主义。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也区别于印象主义。最有名是蒙克的《呐喊》,他们往往将人的形体扭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
这应该是对的,而且和绘画是关联的。也有诸多流派,时间上也一致。
我认为,你将文学于艺术关联在一起看,这是对的。历史上各种思潮、运动。首先都应该有文学的现行,艺术家们通过画笔表达他们的感觉。
还有一句早该讲的话
看画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把自己摆在作者的位置。还应该结合当时的宗教、历史、文化。特别在文艺复兴,中世纪教会控制的这段时期。
另外,你说可对于画作,仍然无能为力。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具体读不懂某一幅画,还是所有的。
这样的话,3、4、6、7楼所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先看你感兴趣的,能引起共鸣的,再去了解其他,有时也不必拘泥于一幅作品。随着认识的深入,自然就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