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铜鼓习俗的艺术特点

铜鼓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瑰宝,一般分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四个部分。
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肆碰有骑士、牛橇、龟、鸟等。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鼓足则空留素底,造成一种疏密、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的效果。
这些图像都在模坯上用镂刻或压印技术制作而成,采用线地浮雕的技法,画像传神简洁,线条刚劲有力。画像纹饰大抵分物像纹饰、图案纹饰两类。物像纹饰有太阳纹、翔鹭纹、鹿纹、龙舟竞渡纹和羽人舞蹈纹等;图案纹饰有云雷纹、圆圈纹、钱纹和席纹等。这些图像纹饰往往以重复或轮换的形象、构图出现,产生强烈的整体艺术效果,表现出合理的装饰布局。鼓胸装饰带的图像有长卷形式,而鼓腰装饰带的图案则是独立成篇,循环往复。
鼓按形状、装饰的差异分为8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铜鼓有不同风格的纹饰。大体来说,冷水型鼓面复杂并有圆雕缓雹旁装饰,物像纹样抽象化;北流型铜鼓纹样繁褥器重;石寨型铜鼓造型写实精美。
铜鼓扰橡上的各种图饰,都是古老骆越人熟悉的事物。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独特审美意识,富有很强的浪漫气息,也显示了他们战胜自然的信心。

广西壮族的铜鼓上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解析:

铜鼓上的蛙饰是壮族同照图腾的第三个理由:各民族总是把林自已的图腾描绘或雕刻在适当的地方,以便供奉,这是图腾崇拜的特征之一。美洲印弟安人在每卷今孙历历一村落的入口处都树立有高达三别模落移质千斯十余尺的图腾柱,柱上雕刻愿着图腾形象,每一家都画有图腾标记或放着图腾记物。哥伦比亚原住居民把图腾雕刻于屋内梁上。哀牢山罗罗彝族画黑色大虎于庙墙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明证。至于汉族在殿堂庙宇、宫庭梁柱,帝后冠服,以及古籍图案等地方,到担投武良帮鸡该处雕龙绘凤,更是人们所熟知的。把立体蛙饰雕塑在鼓面上,其用意正是同以上诸例一样。再则,我们来看同是在铜鼓上的其它纹饰,“两广地区的铜鼓却以云雷纹为主要装饰,应是对云雷自然崇拜的反映,……”,“正是因为他们养武崇拜雷神,所以才把这种雷个剂模兰酸约西备势霆之象的云雷纹作为铜鼓上的主导纹饰”,云雷纹“应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反映”;而翔鹭纹呢,“饰鼓以鹤,同水上作业多的滨海民族观察风云和求雨祭祀有关,是他们崇拜水鹤的思想反映”。既然铜鼓上的其他纹饰都有着各自的崇拜宗教观念,蛙饰又哪能课故入突材跑特既吗按制例外呢? 况且青蛙在古代壮人中是个神秘的有着极大影响的神物。由以上分析可见,在铜鼓上铸出青蛙,是源于原始图腾崇拜的宗教观念。反过来讲,在历史上,壮族有过青蛙图腾。

1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