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油画与洛可可油画有何异同?
巴洛克油画与洛可可油画分别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流行的两大艺术流派,是西方油画继文艺复兴之后到18世纪末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这两大艺术流派一前一后,即有一定的关配清亩联性,有一些相同之处,又有一些不同之处。
一,“巴洛克”与“洛可可”是什么意思?
“巴洛克”和“洛可可”是两个从欧洲泊来的音译词。在西班牙语中,“巴洛克”原意为“变形的珍珠”。后来演绎为泛指人们视觉和听觉中能够感受到的一种华丽、雄浑、豪放、高贵、繁杂且具有艺术特征的形态表现。
“洛可可”原意为用玉石、扇贝等拼接点缀而成的装饰物体。后来演绎为泛指人们视觉和听觉中能够感受到的一种华美、富丽、小巧、尊贵、雅致的形态表现。
上面关于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词解有点拗口。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说“巴洛克”就好比是“大家闺秀”,“洛可可”就好比是“小家碧玉”。当然,这个比方不一定恰当。
二,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
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是两个大的艺术概念。包括建筑、绘画、雕塑、文学、音乐、时装(后又延伸到摄影)等领域凡是具有巴洛克艺术或洛可可艺术特点特征的表现形式,统称为巴洛克艺术或洛可可艺术。
(一),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源于意大利,最早是体现在一些教堂的建筑结构和内部与培森外观表现形式。自14世纪以来,以罗马教皇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大兴教堂建设,在教堂建筑结构与内部外观上追求一种气势宏伟结构对称繁复叠加富丽堂皇的表现形式。如在外观上,雕栏玉柱和雕像塑像比比皆是,琳琅满目,内部也是雕塑壁画很多,像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大教堂门前的雕塑和圆顶上的巨画《创世纪》等。当时罗马等地在建筑上的这种表现形式被人们称为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以其华丽厚重雄健动感的气质气势受到人们喜欢,这种风格表现形式逐渐从建筑领域延伸扩展至绘画、雕塑、音乐、文学以及服装等领域。到17世纪,成为欧洲广泛流行的一种艺术现象。
(二),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源于法国。最早也是从建筑领域兴起的。17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经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等,积攒了财富,首都巴黎的市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些新老贵族和有钱人感觉在巴黎市内建房受限,便纷纷到郊外地区盖建别墅。因为是一家一户的建设,更加注重房屋外观和内部的华丽高贵精致新巧。如在房屋内外进行各种各样的点缀装饰美化等,很受人们欢迎。到18世纪初,这种原来用于建筑上的风格表现形式逐步延伸扩展至绘画、雕塑、文学、音乐及时装等领域。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喜欢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艺术,比如我们许多家庭在新居装修时喜欢采用欧式风格,其中大多是巴洛克艺术风格和洛可可艺术风格。
三,巴洛克油画和洛可可油画
(一),巴洛克油画
巴洛克油画是巴洛克艺术在油画绘画上的具体体现,是油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风格和形式。
巴洛克油画兴起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从意大利蔓延至欧洲大部分地区,形成高潮。是17世纪西方油画的主流画派。
巴洛克油画的主要特征是构图宏大、笔触豪放、造型略微夸张、用色大胆明艳、主题内涵丰富,正局画面呈现出一种或厚重或雄健或粗犷或高贵或华美富于动感的气势、气息和气质。比如提香的《圣母升天记》、《照镜子的维纳斯》等,卡拉瓦乔的《召唤马太》、《尤迪砍下何乐弗尼的头颅》等,鲁本斯的《三美神》、《抢夺留西帕斯的女儿们》等,伦勃朗的《娜达厄》等。
巴洛克油画的代表人物早期有提香、丁托内托、卡尔瓦乔等。盛期有鲁本斯、伦勃朗、查尔斯等。其中鲁本斯被认为是巴洛克油画艺术的集大成者。
(二),洛可可油画
洛可可油画是洛可可艺术在油画绘画上的具体体现,是油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风格和形式。
洛可可油画兴起于17末的法国,到18世纪,王室贵族享乐主义奢华靡丽之风盛行,在路易14世和贵族阶层的倡导下,洛可可艺术从建筑领域延伸至绘画等领域,并很快风靡整个欧洲,成为18世纪西方油画的主流画派。
洛可可油画的主要特征是构图新巧,笔触细腻,华美绮丽,人物衣着配饰名贵而精致,画面呈现出一种安逸、悠然、舒适、娇美、优雅的气质、气息和氛围。比如华托的《意大利的喜剧演员》等,布歇的《梳妆》、《黛安娜出浴》等,弗拉戈纳尔的《秋千》、《带土拨鼠的女孩》、《快乐爱情》等。
洛可可油画的代表人物早期有华托等,盛期有布歇、弗拉戈纳尔等。
四,巴洛克油画与洛可可油画的异同
如同再好的东西时间长了久了人们也有厌倦的时候,所谓“审美疲劳”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巴洛克油画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流行了将近一个半世纪后,洛可可油画开始兴起。
(一),巴洛克油画与洛可可油画的相同之处
1,巴洛克油画与洛可可油画在表现形式上都属于古典写实油画的范畴,都遵循了文艺复兴时期创立的“以科学严谨真实的造型具象再现描绘物象本貌”的写实创作原则。
2,巴洛克油画与洛可可油画在表现内容上大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主体或主题,呈现的大都是女性题材的人物油画。
3,巴洛克油画与洛可可油画在表现风格上都带有奢华富丽的享乐主义色彩。
(二),巴洛克油画与洛可可油画的不同之处
1,在油画题材上,巴洛克油画大多取材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故事,如提香、卡拉瓦乔、鲁本斯的很多油画作品。
洛可可油画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宫廷王室贵族夫人小姐的生活场景。如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的很多油画作品。
2,在服务对象上,巴洛克油画当时主要是服务于宗教教会组织和贵族阶层。
洛可可油画当时主要是服务于宫廷王室和贵族阶层。如华托、布歇等都是著名的御用画师。
3,在表现风格上,巴洛克油画宏伟、庄严、肃穆,富有动感、激情和雕塑般的仪式感,更具艺术张力。洛可可油画华美、精致、轻松、活泼、安逸,具有较浓的现实生活气息。
4,巴洛克油画和洛可可油画虽然都是大多以女性人物为表现主体或主题,但巴洛克油画脂粉气较少,而洛可可油画却有着较浓的脂粉气。
论述欧洲17世纪美术特点,并指出2位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发源于意大在及所宗备难乱尼学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宗议义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建筑最早可追溯于米开朗琪罗的雄强风格和大胆设计,如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的圆顶他的两位助手G.da维尼奥拉和G.della波尔塔在15681584年间完成的罗马耶稣教堂则被公认为是从样式主义转向巴章事测案苦水他节圆季未洛克的代表作这座教堂回波件内部突出了主厅和中央圆顶,加强了中央大门的作用,以其结构的严密和360问答中心效果的强烈而显示了新的特色完火压异,因此,耶稣教堂的内士货界座部和门面后来都成为巴洛克教去随五堂的模式。17世纪早期巴洛克建筑的主要代表则是C.马代尔诺建造的罗马圣苏珊娜教堂(1597~1603),虽大体仿效耶稣教堂,比例却更为高峻雄伟,门面的细部安排层层曲突,愈近中央大门愈为明显(硫染轮径委理久秋饭处盟例如由扁平的方柱变为半圆柱再变为3/4圆柱)。建筑的立体塑形复杂多变,动态强烈。马代尔诺还担任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改建和门面建筑设计。这座著名建筑曾按米开朗琪罗和波尔塔的设异气计,建成了中央圆顶,但教会出于宗教仪式需要,决定修改原来的中心官背型的设计,由马代尔诺加长了主厅前半部,使它成为符合教会传统的长方形十字教堂。马代尔诺扩建的内巴图青井史凯黑波顶部和门面仍充分吸取了米开朗琪罗巨形柱式的基本图案,保持了整体的雄伟感,门面的安排还采取了类似圣苏珊娜教堂的手法,使这种教堂具有了巴洛克的面貌。但由于主厅加长,圆顶被置于后部,从门面上已看不到圆顶的雄姿,实为美中不足。
17世纪盛期巴洛克建筑的两位最杰出的大师,是G.L.贝尼尼和F.博愿载孙久带历觉罗米尼。贝尼尼以雕刻家而兼精建筑,他在1624~1633年间完成的、置于圣彼得大教堂内的青铜华盖,是一座高达29米的巨型幕棚,以4根螺旋形雕花大建坐柱支撑盖顶,雄伟而又华丽。贝尼尼长期担任圣彼得大教堂内部装修,使建筑与雕刻融为一体。最为著名的是他为教堂祭坛设计的圣彼得法座,卫护的圣徒、飞腾的天使和云间透射的圣灵之光与建筑结合巧维念本层亮妙,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美术热烈奔放的特色。贝尼尼还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了门前双臂环拱形的广场和柱廊素前话律说,使它成为西方最美的广场建筑之一。博妒从二接罗米尼的建筑喜用凹凸多变的曲线和多种几何形体的复杂交错,从整体布局到细部安排都能独出名心裁,代表作如四泉的圣卡洛教堂、圣伊沃教堂等,被誉为巴洛克建筑的典范。在他俩影响下,罗马出现了一大批巴洛克建筑大师,著名的如彼得罗·达科尔托纳、C.拉伊纳尔迪、小M.伦吉、C.丰塔纳等。他们在罗马建造了许多华美的教堂、宫殿、广场与喷泉,遂使巴洛克风格流行全欧。
除罗马外,意大利北部也出现了两位著名大师:威尼斯的B.隆盖纳和主要工作于都灵的G.瓜里尼。前者的代表作是威尼斯的健康圣玛丽亚教堂,后者则为都灵的圣洛伦佐教堂和圣辛多内礼拜堂,皆以灵巧秀逸取胜。传播于西欧诸国的巴洛克建筑,又结合各地特点而各有所长,如法、英等国带有较严谨的色彩,德国南部则华丽辉煌达于极致,西班牙及其统治下的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西班牙最倾心于繁富与瑰丽,而在拉丁美洲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第安人固有的装饰传统,形成世界美术中的奇葩。
绘画与雕刻 巴洛克绘画也可溯源于米开朗琪罗和科雷乔等文艺复兴大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而在这一过程之初,两位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卡拉瓦乔和A.卡拉奇又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比较复杂,它吸收了这些大师的健康的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光暗、色彩、透视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筑而发展。意大利巴洛克绘画的名家有G.雷尼、圭尔奇诺、B.斯特罗齐、S.罗萨等,尤以兼工建筑的彼得罗?达科尔托纳为杰出。他的主要作品是罗马巴尔贝里尼宫大厅壁画和佛罗伦萨皮蒂宫壁画与装饰,前者继承了卡拉奇和圭尔奇诺以来的屋顶壁画传统,在建筑透视背景上让空中翱翔的神话人物穿插其间,气势磅礴,动感极其强烈;后者则将华丽的壁画、雕塑与建筑结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的特色,在室内装修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17世纪后期的典型巴洛克绘画作品都是这类天顶壁画和装饰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A.波佐创作的圣伊尼亚齐奥教堂天顶壁画,把巴洛克透视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最伟大的巴洛克画家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佛兰德斯的P.P.鲁本斯,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艺术对西方画坛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从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角度看,另几位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D.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若干巴洛克的风格特色。
巴洛克雕刻的最大代表贝尼尼,作品技艺极精,强调激情动感,与巴洛克建筑巧妙结合,其影响不仅主宰意大利雕刻界,也及于西欧各国。法国的巴洛克雕刻大师有P.皮热、A.柯塞沃克,西班牙有J.蒙塔涅斯和A.卡诺。18世纪的德奥则随巴洛克建筑的勃兴而产生了一大批雕刻装饰家,著名的有E.Q.阿萨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