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解释如下:

德国表现主义是在一股反传统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创作方法上它摒弃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或反映论,推崇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论的美学。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不再只是客观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据自己内心内在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意象与幻想进行创作。

与此同时,这一倾向与尼采的悲剧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交汇,产生了一做握种奇诡新颖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特征。

表现主义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这个学派时间虽然不长,却广泛地影响到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诸多艺术领域,很多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都曾喜爱并尝试过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一个富有特色的电影学派,它再一次把人们对真实的探索引入人的内部,陵态进而通过个人去发现社会纯汪庆的现实。

表现主义绘画的语

表现主来自义是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
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对上协儿对采先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表现主义艺术家反对机械的模仿客观现实,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360问答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
表现主义美术的风格是从后印象主义发展演变而来,是对自病架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显示的叛逆;同时,它和德国历史上的民族传统有内在的联系,它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兵面、重主管表现的特点。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扭曲和变化的美。
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是什么意思

1兴起:19世纪末德国一些哲学家和美学家的理论对表现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代表人物:蒙克《呐喊》诺尔德 鲁奥 米勒 马尔克 夏卡尔
2桥社花技贵误时期 1905年德累斯顿成立了表现主义第一个社团桥社
代表人物:基希纳,兵次这买相光略精夫《柏林街景》
3青骑士社:1911年慕尼黑成立了第二个社团青骑士社。
代表人物:康定斯基,《构图4号》
4新客观社:德国表现主义后期社团,出现于1923年
表人物:贝克曼,《狂欢节

3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