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的生平故事
奧斯卡·芬格爾·奧弗拉赫蒂·威利斯·王爾德,英國十九世紀末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854-1900.
出生于愛爾蘭首府都柏林,父親威廉·王爾德是當地著名眼耳科醫生,另在曆史文化研究上也取得建樹。
母親爲詩人和翻譯家,經常主持倫敦詩歌戲劇沙龍。
王爾德在十歲(1864)時因人口統計上的貢獻被維多利亞女王冊封爲爵士。
王爾德早年在都柏林三一學院研習古典名著,因希臘文成績優秀獲得伯克利金質獎晌衡章,後獲得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馬格達蘭學院就讀,并因詩作《拉凡納》獲得紐迪蓋特獎,1878年以優等考試成績從牛津畢業。
在牛津和倫敦,王爾德衣着考究甚至出格,舉止得體,極力張揚唯美主義,“爲藝術而藝術”,聲明藝術應當遠離當代社會和日常生活。
王爾德很快打入英國上流社交圈,在1880年,他和畫家弗蘭克·邁爾斯從索爾茲伯裏街13号的泰晤士堂搬到泰特街的一處豪宅,取名爲濟慈堂,社交名流雲集其中,王爾德聲望日隆。
泰特街上除了濟慈堂,還住着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中堅人物——畫家詹姆斯·惠斯勒(1834-1903).
1881年4月,由吉爾伯特作詞蘇利文作曲的歌劇《佩興斯》爲唯美派作了有效的宣傳。
同年9月,該劇在美國紐約推出,王爾德也被邀請到美國作了曆時一年的商業巡回演講,爲英國唯美主義現身說法。
1884年王爾德與康斯坦斯·洛伊德結婚,并生育兩子。
1886年王爾德被羅伯特·羅斯引入同性戀地下世界。
1891年王爾德結識了年輕的阿爾弗雷德·道格拉斯勳爵,兩人開始了難以言明的戀情。
1895年2月28日,王爾德收到道格拉斯的父親昆斯伯裏侯爵的信件,寫道:緻奧斯卡·王爾德,妝模作樣的男好色者”。
王爾德以诽謗罪控告昆斯伯裏,4月初,昆斯伯裏無罪釋放,王爾德因有傷風化行爲被捕,并被判兩年徒刑。
1897年5月刑期結束,王爾德化名“塞巴斯蒂安·梅爾莫斯”移居法國,繼續從事寫作。
1898年4月,康斯坦斯在熱那亞病逝,留給王爾德每月150磅收入,但王爾德仍入不敷出,1990年11月30日因腦膜炎在巴黎阿爾薩斯旅館病逝,羅伯特·羅斯在王爾德彌留之際請了天主教神父爲他施洗。
王爾德葬于法國拉雪茲神甫國家公墓。
作品簡介(不完全):
1880年——《維拉》(爲王爾德自費印制)
1881年——《詩集》
1888年——《快樂王子和其他故事》
1891年——《石榴之家》
1891年——《道連·格雷的畫像》
1891年王爾德用法語創作了獨幕劇《莎樂美》
1892年——《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
1893年——《一個無關緊要的女人》
1895年——《理想丈夫》
1895年——《認真的重要》
1897年寫成粗喊詩作《雷丁監獄之歌》,悼念一名于1896年7月7日因殺人罪被處于絞刑的原皇家騎兵衛隊隊員。
1905年——《從深處》(也譯《自深深處》,爲王爾德監牢之中寫給阿爾弗雷德·道格拉斯的信件結集,經羅伯特·羅斯的幫助得以出版,版權人爲王爾德的小兒子,王爾德的大兒子在一戰中陣亡)
“我王爾德要麽臭名昭著,要麽名揚天下。”
——王爾德
“我需要申報的隻有我的天才。
”(Ihavenothingtodeclarebutmygenius.)
——王爾德
“情感上喜歡違法自然的行爲簡直就像在思想上喜愛悖論。
欲望到頭來成了一種疾病或瘋狂,或兩者兼而有之。
我變得對他人的生活毫不在乎。
我任意享樂,一而再,再而三。
我忘記了,日常生活裏每件小事都會錘煉或毀掉性格,一個人終有一天得爬到房頂上大聲交代自己在密室裏做的事。
不知不覺之間我不在是自己的主人,我不再保有我的靈魂。”
——《從深處》
“我從來沒有見過悲哀的人們
以如此渴求的神情
仰望那片小小的藍色帷幕,
我們囚犯稱它爲天空;
注視着每一朵歡快的白雲
在陌生的自由中飄過。”宴凳做
——《雷丁監獄之歌》追問
最後名言可以多給嗎?
印象主義藝術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風格
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初期流行于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潮和藝術流派,其形成的基礎爲唯美主義和自然主義.最初指19世紀後半期法國一個繪畫來自流派,以後逐漸被批評家用來描述美學觀點相近的音樂和文學作品或流派.
1874年在巴黎舉行的一次畫展中展出了法國畫家克勞德·莫奈(1840~1926)的一幅畫《日出印象》,受到評論家的嘲諷,從此這一派畫家就得到了"印象主義"的名稱.這個名速聽緻稱類約放夫德站容稱傳達了這個畫派一部分畫家所持的創作态度.他們認爲畫家的任務隻是記錄在觀察客體時所經驗到的直接的,感性的印象,而不是根據即刻的視覺經驗之外的知識對所畫的對象進行加工.因此,印象派畫家竭力捕捉景色給予人的光360問答感,而不是描繪事物固有的形态特征,他們的作品中對象的輪廓西怕耐細安往往是模糊的.
以後,印象主義繪畫很快波及其他藝術門類,主要是音樂.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是法國音樂家克勞田燈最德·德彪西(1862~1918),他的許多作品是所謂"音響詩",以音色和旋律片斷的疊合"描繪"事物(主要是風景)所造成的感覺印象,抛開了傳統音樂以旋律的進展客候表現主題的基本方法.
文學史探勞家認爲印象主義在19世紀70年洲入号酒劃程損被石逐錯代以後進入文學,但文學中的印象主義表現如何,哪些作家和詩人屬于印象主義再,卻衆說不一.能夠确定的隻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歐一些文學家的确有類似印象派老落不際研料華統繪畫和音樂的那種創作方法線下結直過漸表練預搞,即緻力于捕捉模糊不清的轉瞬即逝的感覺印象.由于文學創作的特殊性質,文學中的印象主義者更注意這種瞬間感覺經驗如何轉化爲感情狀态.他們與繪畫和音樂中的印象主義者相同,也反對對所描寫的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合乎邏輯或理性的提煉加工,于是他們本人也成了傳達外界刺激與本能反應之間的中介. 印象主義文學與象征主義文學之間有類通之處,它們都是形式主義的文學流派;但兩者也有不同,主要在于印象主義反對使用象征散水草妒載變手法表達思想,而傾向于感覺的描述.通常被認爲象征主義的某些詩人,實際上更律地軸力多呢節傾向于印象主義,例如象征主義領袖之一保爾·魏爾蘭著名的《詩藝》一詩,與其說是在談象征主義,不如說是一篇印象主義宣言.
法國文學史上始終沒有旗幟鮮明的印象主義者,文學史家把龔古爾兄弟作爲印象主義小說的代表,稱他們的文體爲"藝術性寫作",其特征是富于片斷印象的描述,而意義飄忽不定;但是他們的作品大多文筆精緻,風格優雅.另一位被看作印象主義代表人物的法國詩人,小說家皮埃爾·洛蒂,他的某些舊始作限勞帝老金文太貴詩歌的确如印象派畫家那樣在"捕紅高方帝采捉瞬間的感覺印象",但并非所有作品都是如此.
西方不少文學史著作認爲20世紀法國某些作家受到印象主義的嚴重影響,例如西多妮-加布裏埃爾·科萊特的小說,安娜·德·諾阿伊和萊昂-保爾·法爾格的詩等.尤其是讓·季洛杜在早期小說中努力"擺脫"主題和情創福範門擔施另構話婷節線索,隻剩下感覺印象的朦胧的追求,被認爲是典型的印象主義文風的繼承者.
有許多文學史家季束地邊拉幾認爲在英國19世紀末的文學中,印象主義是相當強大的潮流,但因爲它與唯美美超本紅單主義,象征主義等同時并存,顯不出它的特點.而在王爾德等人的部分作品中,印象主義的傾向比較明顯.
1912至1918年在倫敦的一部分英美詩人組成的意象詩派,與印象主義一樣強調感覺印象的描繪,但他們自稱所追求的是"清晰,硬朗"的形象.他們認爲形象的模糊與不明确是浪漫主義的餘風,因而全力加以攻擊.但理論上的分歧在創作實踐上有時卻很難覺察,例如意象派中的美國詩人艾·洛威爾,希·杜利特爾,約翰·高爾德·弗萊徹等人的許多作品與印象主義的詩無分彼此.
在德國文學中情況也相似,文學史家無法确認界線分明的印象主義流派.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斯特凡·格奧爾格爲首的一批詩人在他們所辦的《藝術之頁》雜志中宣揚"印象藝術",但實際上他們奉行唯美主義.另一批德國詩人,以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龍爲首,包括理查·戴默爾,古斯塔夫·法爾克等人,被認爲是德國印象主義傾向最明顯的詩派,但他們強調如實記錄事物給詩人的感覺經驗,因此接近自然主義.此外,如胡戈·封·霍夫曼斯塔爾和阿爾諾·霍爾茨等人的許多詩作也具有程度不等的印象主義傾向.
印象主義一詞同時還指一種文學批評,稱爲印象主義批評,亦即感受式批評.這種批評拒絕對作品進行理性的科學的分析,而強調批評家的審美直覺,認爲最好的批評隻是記錄批評家感受美的過程,至多指出這美的印象是如何産生的,是在哪種條件下被感受到的.因此,印象主義批評是一種朦胧的,沒有明确論證的"以詩解詩"式的批評,而且往往寫成散文詩的格式,文學批評就成爲一種與文學創作沒有本質區别的藝術門類,寫這種批評文字的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詩人或作家.法國的法朗士和茹爾·勒邁特,英國的維吉尼亞·吳爾夫等人寫出不少印象主義式批評,它們就是一種特殊題材的散文.
印象主義批評早在印象派繪畫産生之前即已存在,實際上自有文學批評以來就存在着印象主義批評,如英國作家威廉·哈茲裏特和查爾斯·蘭姆所寫的文學評論.但是,這種批評正是在19世紀末印象主義藝術和文學風行時在西歐大爲流行,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一些文學理論家如英國的瓦爾特·佩特等人試圖從理論上确立這種批評的美學基礎.因此,印象主義文學藝術與印象主義批評是有一定的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