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绘画创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新古典主义于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19世纪时,法国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取得了压倒一切的地位。科学的飞速发展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和创新,又不断地产生厌倦,这就造成了欣赏趣味上的巨大差异,并行成各派挺起、大放灿烂之花的繁荣局面。
随着大革命的到来,艺术倾向从表现女性的肉感变为显扬视死如归的坚强。追求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以历史上的罗马作为借鉴,本是再自然不过的;庞贝古城的出土更激起对古典艺术崇拜的狂热;而新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是大卫连续展出三副歌颂古代英雄的力作《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苏格拉底之死》、《布鲁图斯》,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慧雹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前吵帆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代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
“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它与古代艺术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如达维德的《荷拉斯兄弟之誓》,这幅画明显表现出庄严、雄伟的希腊和罗碰拿马艺术的影响,对公民道德 加以颂扬,又同法国革命的步调一致,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共鸣。
新古典主义又不同于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它排挤了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绝对美的概念和贫乏的、缺乏血肉的艺术形象。它以古代美为典范,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实,以及对古代景物的偏爱,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
比较分析古典主义美术与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风格特点
1、古典主义绘画就是利用古代的艺术精神,以古希腊继文艺复兴之后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绘画为典范,塑造一种类型化的艺术形象,表达某种哲理和现实,宣传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被人们称为古典主义绘画。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
2、新古典主义,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流行于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诸国。它的主要特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古典美术的传统,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的历史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造型和对称、和谐的构图,追求单纯、庄重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 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 安格尔, 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从美学上说,文艺复兴是对于古典价值的第一次发现与肯定,那么,新古典主义时期,则是对于古典的再次利用,并且伴随着曲解。文艺复兴关注的是被中世纪历史和宗教迷信所淹没的活生生的人,新古典时期关注的是被历史和新生活所忽略的秩序。秩序被当作是古典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个时代的旗帜是高扬理性。理性的外化便是秩序。这时候条理、系统、类型、规定等等概念被思维从头脑中拔出来,进入历史的永恒的行列,进而弥散为自然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