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野的野獸派畫家馬蒂斯
并不野的穗正野獸派畫家馬蒂斯
文/丁茉莉
看到這樣的作品,不了解的人很可能會以爲出自小孩子的手,然而它們卻是大名鼎鼎的野獸派代表人物馬蒂斯的作品。
是不是太簡單了?
的确很簡單,但因爲它們是馬蒂斯的作品,所以非常有名,爲世人所喜歡。馬蒂斯因他的作品而出名,而他的作品也因他而出名,所以說,畫家與他們的作品是相互成全的。
″我花了四年時間,畫的像拉菲爾一樣,但卻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這大概是畢加索最廣爲人知的一句話了。
人間至味是清歡。
人活到極緻,一定是素與簡。
這些,都透露出同樣的思想:簡單也是一種美。
兒童畫畫,賣銀不受限制,不受影響,畫出來的都是最本真的想法,非常天真無邪,這也是成人應該學習的地方。
馬蒂斯的這些畫作,反映出孩子的天真,真是難能可貴。
馬蒂斯原來是學法律的,20出頭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不得不中斷法律的學習。爲了打發生病休養時的空虛與無聊,他拿起了畫筆畫畫,并且一發而不能收,喜歡畫畫的天性被激發出來,從此,馬蒂斯走上繪畫之路。
馬蒂斯的畫,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他說:″奴隸似的再現自然色彩,對于我是不可能的事。″
馬蒂斯曾跟随象征主義畫家莫羅學習,莫羅對繪畫色彩的論述,給馬蒂斯很大的影響,他認爲:″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獲得,繪畫中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象和夢幻才能獲得。″
1905年,法國秋季沙龍的展廳裏展出了一批以馬蒂斯爲首的畫作。畫作的色彩鮮豔,粗野,此次馬蒂斯參展的作品是《戴帽子的婦人》。
傳統的評論家一時難以接受這種畫風,他們說簡直是野獸在畫畫。
這就是″野獸派″名稱的由來,和″印象派″一樣,最初來自于充滿惡意的批評者,到後來卻成爲藝術史上最重要的關鍵詞。
馬蒂斯身體一直都不好,常常受到疾病的困擾,但從他的畫作中卻看不到痛苦,憂傷與悲哀。繪畫成爲馬蒂斯最好的醫療,可以肯定地說,馬蒂斯以多病之身高壽到85歲,跟他堅持不懈地繪畫有很大關系。
現實當中他有一個那麽苦的身體,但他追求藝術的心靈世界卻是那麽美好。他的作品色彩鮮豔,畫中的人物,慵懶又悠閑,看着讓人輕松又愉快。
他曾在自傳中闡述個人對藝術的追求理念:藝術作品要像安樂椅一樣,使人的心情獲得安甯與慰藉。
馬蒂斯不隻畫畫,他還做中族宴許多大畫家不屑做的,給書做插圖,給教堂的玻璃畫裝飾圖案,他并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他經常像普通人一樣,帶給周圍人美的感動。
晚年的馬蒂斯,因身體原因,不能站立,無法拿畫筆,他就坐在輪椅上開始剪紙,他剪出各種花,草,動物等等,再組合,拼接,粘連,制成各種卡片。就這樣,馬蒂斯無意之中創作出這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他以一顆赤子之心,表達對藝術的熱愛,用這種方式緩解病痛對身心的折磨。
這些剪紙作品充滿童趣,哪裏還有野獸派的影子?
馬蒂斯面相和善,畫作也很有治愈力,是一位并不野的野獸派畫家。
資料來自蔣勳老師《講西方美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