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包豪斯几个阶段的成就及影响
“包豪斯”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码老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影响: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困模歼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汪冲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
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
影响: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影响: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
局限性:
包豪斯所处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历史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由于它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突出功能与材料的表现,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机械、呆板、缺乏人情味和历史感,因此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批评。
二是包豪斯在抨击旧的艺术形式、追求抽象几何形式的同时,也排斥了各民族和地域的历史及文化传统,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
三是包豪斯作为一个设计组织,其人员构成很复杂,是“先锋派”艺术家占了主导地位,“工艺”因素超过“技术”因素,产品设计往往停留在传统产品设计与研究上,而对现代的汽车、家电等相关产品却少有探讨。
对工业和传统工艺之间的关系,仍然带有一些乌托邦色彩,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一种抽象的美学追求,而很少对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包豪斯对现代
包豪斯的发展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现代设计参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屋艺术设计、环境艺项强于脚术、工业造型等各个领域,都直争论封历什深优游护条接或间接受到“包豪斯”的影响,或多或少有其设计理念的意识存在,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控留站音围品的指导思想,产品的使用盐列顶之解唱爱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喜指江等。
德国包豪斯(Bauh温章aus)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至里仍属轴积剂到弱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织个乡送开皮乌斯(WalterAdolfGeorgGropius,1883—1969)建立。
鲁甲粮字什超“包豪斯”一词是从中世纪的“保义号夜和土木行会”转化而来的,其意思取立政女拿伟滑支鱼影啊是建立像中世纪匠师们那样通力合作的关系,力图打破纯艺术和工艺技期神思士抓则路第帝大套术之间的界限,团结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一起创造出精神和物质合一的、完美的美术作品,其实质是推进现代新技术下造型艺术的创造。包豪斯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建筑工业设计学校,它的诞生是现代建筑工业设计的一个里程碑。①根据其校长的任期,包豪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格罗皮乌斯任校长的1919—1928年,迈耶任校长的1928—1930年和米斯•凡德罗任校长的1930—1933年。校在环架劳顾底素设国书胡长的作用对包豪斯具有重要的意义。②根据校址的三次迁移,包豪斯经历了魏玛时期(1919—1924年),迪拜时期(1925—1930年)和柏林时期(1931—1933年)。
在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课程设置、师威触额谓团金围资制度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包豪斯学院发生过许多重大变化。即格罗皮乌斯的突雷距余皇沉能呢色理想主义与其浪漫的乌托邦精神,迈耶的共产主义政治目标,米斯的实用主义方向与严谨的工作方法。所有这些虽都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烙印,但同时也成就了包豪斯精神内容的丰富性、文化特征的复杂程度,这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919年4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包豪斯正式在魏玛成立,格罗皮乌斯亲自拟订并发表了《包豪斯宣言》,在宣言中他提出:“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不存在使得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起很大障碍的职业阶段观念……”③在《包豪斯宣言》中,格罗皮乌斯的核心思想:一是打破艺术种类的界限。二是将手工艺人的地位提高到艺术家的层次。这就是格罗皮乌斯所说的“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的含义。
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Itten,1888—1967)是一位瑞士画家,是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系统地创造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人,是包豪斯预科基础课程的第一位主持人。在基础课程中,他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对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与体验,包括平面与立体形式的探讨与理解。二是通过对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形式构成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两个方面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发展的敏感性。同时,伊顿也是最早开设现代色彩系统教学的教育家之一,但是伊顿醉心于早期基督教哲学和中国哲学,具有敏感力和浓厚的宗教意识。所以,其教学方式与内容往往是将科学视觉形式与神秘主义精神混作一体,有些干扰了正常教学,从而遭到了很多批评和抨击。最终他于1923年离开包豪斯,去苏黎士从事艺术创作,并继续研究中国哲学。
1922年10月份,拉兹罗•莫霍里•纳吉(MoholyNagy,1895—1946)接替了伊顿位置。他年轻活跃,才华横溢,曾被格罗皮乌斯誉为“在建立包豪斯教育中最活跃的同事之一,包豪斯的许多建树都是他的功绩”。④纳吉使包豪斯预科摆脱了哲学倾向,具有明显的技术倾向。在艺术设计中,他使美学适应于结构逻辑,他为预科学生安排了三组课程,即工艺类、艺术类、科学类,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属性,掌握形式表面、结构、容积、空间和运动等概念的内容,学会使用手动工具和生产设备,熟悉造型表现的原理,让学生的形象知觉和理性思维结合起来。纳吉是一位把包豪斯的艺术概念运用到工业和建筑上去的主要理论家,是继格罗皮乌斯之后,成为包豪斯思想传播和发展最有影响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next]包豪斯预科的第三位主持人阿尔伯斯(JosetAlbas,1888—1961),同样具有理性思维的教学倾向,但比纳吉更具有实践性。他十分强调学生认识材料及工艺特性,使学生在制作工业产品上完全贴近实际任务。阿尔伯斯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作品。他认为,双向交流比教师单向讲授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结构思维。
表现主义画家克利(PaulKlee,1897—1940)与抽象绘画开拓者康定斯基(VassilyKandinsky,1897—1944)也是包豪斯最有影响力的成员,他们对完善学院的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克利的理论知识丰富,是现代艺术中敏感性极强的人。他所关注的不是抽象与具象的分野,而是如何把所有元素从统一规范中解放出来,分解、组合、重建,构成多声部的整体,通过动态平衡,造就永恒的和谐,使之接近创造的核心。⑤克利的“自然现象的分析”“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这几门课程,从造型的作用说起,论述自然与物理、数学的关系,以及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他尽量把理论简单化、明确化,注重形式的分析,并善于将元素进行组合研究,强调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康定斯基是一位伟大的表现主义大师,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与形体理论开始,然后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其关于点、线、面的论述在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平面构成的先声。
包豪斯强调造型艺术的结合,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思想;强调新的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强调使用新的物质材料、新技术和实用功能决定的现代抽象形式;强调艺术设计才能与工艺制作劳动相结合;强调艺术家之间的协作和打破艺术家与匠师之间的壁垒。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为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出发点,培养的杰出设计师把现代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其精神、观念与方法在相当长的时间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包豪斯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作,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设计的特征,大力开展国际、国内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现代设计文化性格的新型人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集艺术、工艺、设计于一身的新型人才。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拓展和完善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和准则,使现代设计思想更趋于系统化、规范化。包豪斯所提倡的功能化的设计原则,使现代设计对产品功能的物质载体重新加以探索,有效地利用载体,使载体多功能化,对材料、造型、使用环境等诸要素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包豪斯的发展是坎坷的、短暂的,但其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却是巨大的,我们在吸收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同时,应该结合现实中具体的问题,将科学探索精神及现代审美意识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
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现代设计如雨后春笋,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并渗入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跨越众多学科门类和体系。虽然仅开办14年的包豪斯已经过去了86年,但是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张彤.整体地域建筑理论框架概述[J].华中建筑,1993(3):22.
②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③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42.
④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翻译出版社,1999:525.
⑤汪炳璋.包豪斯的工业设计及其发展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