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斯基是什么主义
瓦里西·康定斯基是著名的绘画家和美术理论家,现代抽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同时被认为是抽象艺术先驱,被誉为“抽象主义之父”。康定斯基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00年在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后,康定斯基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并与1908年开始了自己职业艺术的生涯。回顾康定斯基的绘画历程,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738幅油画和730幅水彩画以及大量的绘画理论著作,康定斯基一生的绘画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康定斯基绘画风格以及绘画理论的形成发展理论。1896–1908是康定斯基绘画历程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印象画派对光与色彩的运用奠定了康定斯基对抽象艺术的基础,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上情侣》、《莫尔诺街上的女人》等;1909–1914是康定斯基绘画历程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表现为非理性的抽象表现主义,原来会面中的人物、事物、风景等完全被色彩与符号化元素取代,并且画面中还隐藏着大量的隐喻和象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第一幅水彩抽象画》、《即兴的第30号(炮击)》、《逃亡曲》等;1922–1933是康定斯基绘画历程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是其抽象主义绘画的成熟期,同时也是其绘画理论体系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作有《构成第8号》、《两个锯齿形》、《无题》等,除了绘画作品,康定斯基还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如《点、线、面》、《绘画基本元素分析》、《艺术教学》等。康定斯基对抽象绘画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试分析康定斯基与抽象主义绘画。
一圆禅、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理论
抽象主义又被称为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个绘画流派,抽象派这个名称由著名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首先提出。康定斯基灶培作为抽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与抽象主义画派有着深远的渊源。
抽象主义画派特指那些大胆创作抽象画的艺术家们,随着抽象主义画派在二战之后的崛起,它们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特点,它们不再以和谐与理性作为衡量客观形式的唯一审美标准,而是将艺术表达的重点投向人们的内心以及精神世界,进而表现揭示出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抽象主义首先发源于美国,它的出现标志了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到来,抽象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它重新挖掘出了隐藏在绘画内部的艺术表现力,希望从本上消除传统艺术审美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的隔阂。抽象主义绘画特别强调一种无意识、自发式和随机性的创作理念。抽象主义画派的产生一方面是艺术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经历的阶段,另一方面又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必不可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且偶然虚假的,似乎只有抽象的形式才是唯一的永恒。
康定斯基从小就显示出了在绘画方面的天赋,虽然在初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从事有关于绘画的行业但他一直痴迷于绘画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俄罗斯民间绘画和艺术装饰夸张的形式和色彩在康定斯基的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康定斯基抽象主义绘画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印象主义画派特别是莫奈的绘画作品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之前,他只知道绘画有现实主义,并不知道原来绘画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展示出来,正是因为印象画派的影响,他决定全心去意的从事绘画事业,从此之后他周游欧洲各国,希望可以深入的了解各国的绘画艺术文化,1910年康定斯基完成了现代绘画史上第一幅水彩抽象画,在此之后,一切的传统、理性、事物等一切表现形式在他的绘画中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切存在于内心世界的不可明说隐腔唯的各种心理状态以及意识意向。至此,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完全改变,成为了抽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
二、 康定斯基抽象主义绘画的主要观点
各种艺术流派在20世纪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崛起,而代表现代形式的艺术形式的流派无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而抽象主义画派又是众多艺术流派中最突出的一个。康定斯基不仅重视绘画的实践过程,同时还重视绘画对理论的创作。
观点之一:“内在需要与内在声音”。内在需要时康定斯基抽象主义绘画理论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说,只要是源于内心的,心灵需要的,那么就是美丽的,构成内在需要的元素有三个,第一,每个艺术家的内心都有着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这是一个绘画家个性因素的表现;第二,每个艺术家都要表现出时代特有的东西,这是一个绘画家风格因素的表现;第三、每位艺术家有义务推动时代艺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康定斯基的绘画作品在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时代背景环境。内在声音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感”;二是“运动”以及“张力”;三是指宇宙精神的同一性。康定斯基认为绘画与音乐有着相通之处,一幅画同样可以向我们传达着语言的声音,而且认为绘画的外在形式并不能表现出一幅作品的内容特征,一幅好的抽象作品必须具备其内在的张力感与力度感,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内在的生命感。
毕加索是什么主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春概缩快兰社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省留宽食既响留,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航然送办别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画20000幅,平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来自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跟团真已状专率终亮迫规,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反说况收还示乙象地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360问答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爱田一次圣餐式》这样待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块厂底城齐如沙酸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从益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停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情脸封干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确磁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左奏写哥味环测帮八哥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让极,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十场达曲集算再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异展意输书江获素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础笔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次胞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了,走完了九十二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