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馆近期

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
2008.6.21-8.20

2008年6月21日至8月20日,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来自馆、上海美术馆、湖黄提部开画史增南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和墨西哥西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将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展出。这次来华首展的100幅绘画精品360问答,涵盖了古典主义、浪漫主制补难机阿地款投站载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及拉斐尔前派等众多充分代表那一时期艺术风格的作品。展览将按历史时期与作品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分为四个板块:1.学院派与古典人体2.浪漫风情与怀古3.光与色的交响和4.劳动的赞歌。
这路贵龙照本是100幅与卢浮宫、大英博物终察病细馆、大都会中的藏品等量级的绘画精品,它们的创作者是欧洲19世纪一系列声望与作品同样响亮的艺术家:莱顿、罗塞蒂、透纳、柯罗、米勒白制安很题、莫奈、雷诺阿、毕沙罗、提索特、蒙克、佐恩……。
这也是100幅很少二众执或二治为人所知的绘画精品,因为它讲声们在其艺术价值还不为大众所赏识的年代就被各位独具慧眼的私人收藏家收藏,并在90年代辗转成为西班牙裔墨西哥出色企业洲率肉家安东尼奥‧佩雷斯‧西蒙先生(Juan Antonio Pérez Simón)的所有,包括这100幅在内的所有藏品也成就了西蒙先生作为全美洲最重要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的地位。
西蒙先生创立的西蒙基金然专终操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墨西哥一家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它设立的初衷是为墨西哥心何晶法策多或务社区提供服务,帮助一些没有资格的家庭或个人申请银行贷款。另外,基金会也支持一些有助于墨西哥发展的项目。同时,由于西蒙先生对欧洲文化的仰慕、对艺术品收藏的浓厚兴趣及其雄厚的经济后盾,使西蒙基金会成为欧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艺术品私人收藏机构之一。
这些藏品表现了西五玉毛程田但土方式的艺术和审美,也充分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成果。对美的不断追求是西蒙先生在全世界范围搜寻艺术品的原动力,而将他伟大的发现与收藏与众人分享则是基金会最高的目标。
西蒙基金会的艺术收藏种类丰富,上至欧洲中世纪的圣像画,近到20世纪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包括欧什土犯呢酒基很害洲艺术史上众多令执绍频领卷讨张诉医人耳熟能详、印象深刻的名家名作,其中尤以欧洲19-20世纪的绘画和雕塑供妈变收藏最为丰富和精彩。辗转数载,这些最具代表性的西方艺术精品零杂便器践终于从西蒙家族的墙壁上走出,在包括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的国立美术馆、德国科隆的路德维希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法国巴黎的裘德‧波姆国立美术馆、美国费城艺术馆以及威尼斯的葛拉西宫等世界各地享誉盛名的艺术馆投士它及博物馆展出,但对于中国乃至亚洲观众来说,西蒙基金会以及它的珍贵藏品都还相对陌生。
上海美术馆是此次展览的第二站。这是上海美术馆继“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巴黎在上海:法国三代摄影家作品展”和“曼雷与大师们:世界摄影流派作品展”之后推出的又一个重量级的世界艺术精品展。此外,为了能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这批难得一见的绘画精品,展览采用了四地联展的形式,这也符合展览主办方及西蒙先生本人一直以来致力于为更多的公众提供欣赏西方优秀艺术作品的机会的初衷。相信随着这些珍贵的艺术精品向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人们将与它们的收藏者一道在古典与唯美的氛围中共同分享其隽永的艺术魅力。
相关展览的活动信息敬请随时留意:
上海美术馆网站(***/index_c.asp)
世界艺术馆网站(***)。

生态科技与人文关怀——台湾画家袁金塔艺术展
2008.7.24-8.3

由上海文化联谊会主办,台湾长流美术馆协办的[生态科技与人文关怀——台湾画家袁金塔艺术展]将于2008年7月24日至8月3日在上海美术馆举行。画展将展出袁金塔先生的作品共60余幅。

出身于台湾彰化员林的袁金塔从小就显露出美术天分,初中毕业后进入新竹师范学院习画,随后考入台湾师大美术系深造,并以国画、油画、水彩三项类别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进一步展现了其在艺术上的惊人天赋。

在创作上,袁金塔有牧羊座热情与执着的特质,一直致力中国传统水墨的创新,他勇于突破传统限制,喜欢尝试各种媒介材质,不断透过笔墨、压克力、纸张、陶土、影印、拼贴、传统雕刻等不同的媒材和方法,强调要创造既是个人独特的风格,又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中国画,从中探索更多艺术创作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例如他常运用旧报纸这类日常生活常见的物品当媒材作画,他说:“艺术应该是生活化的,报纸上原有的图文讯息,在经过拼贴重制,往往又呈现出另一层涵义,十分有趣。”所以,此次艺术展的部分作品在保留作画传统的同时,也创新地使用了一些诸如报纸、陶瓷等媒材,另辟溪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次艺术展以“生态科技”与“人文关怀”为两大主轴,前者正切合当前全球环境议题,部分展品以他擅长的“昆虫系列”为优先,包括昆虫、蚂蚁...等,显示他对大自然的关注;而在后者“人文关怀”部分,作为一位以画和世界沟通的创作者,袁金塔时刻关注着他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位投身于现实社会的创作者,而非孤芳自赏不食人间烟火的画家,他的创作包含了有不少批判性议题。

此次来沪展出的60余幅作品,除了袁金塔先生早期创作的画作之外,还将展出了他近年来自行创作的陶瓷作品,相信袁先生多元的艺术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全新绘画观念、丰富多样的题材,一定能给上海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一次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毕沙罗油画<红房顶>的资料

毕沙罗油画<红屋顶的房子>赏析
时间:2008-05-15 【来源:常州晚报】

19世纪欧洲印象主义画派中有一位艺术大师——卡米尔·毕沙罗(1830-1903),他与伟大的印象派画家莫奈、雷诺阿、德加齐名。“现代绘画之父”的保罗·塞尚也尊称毕沙罗是自己的老师和引路人。毕沙罗在油画史上的贡献也不仅在于作品的体现,他还是最早到室外写生的外光作画的探索与实践者。

卡米尔·毕沙罗出生在丹麦圣多马的安蒂尔岛。从小喜爱绘画,12岁到法国读书,校长发现了他聪颖的绘画天资,让他在课余进行基础训练。25岁时他经商较成功,收入不菲,但还是弃商学画。来到巴黎后,非常有幸地认识了风景画家柯罗和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在与他们到大自然的乡村写生中,通过个人的深入观察,户外迷人的自然景色、乡野中散发出的芳香与诗意般的美感,深深地打动了毕沙罗。他认识到从普桑到拉斐尔的古典主义传统表现出来的画面太平板了,难以表现出大自然诱人的光色变化。他始终用自己特有的轻松欢快的小笔触把大自然的美景搬上画布,逐渐形成自己个人磨衡氏的画风与画法,与现实主义画家的风格也渐行渐远。终于,柯罗忍耐不住了,嫌毕沙罗辜负了柯罗与库尔贝对他的期望。毕沙罗的作品也不为画师与公众认可,很难瞎散入选官方沙龙画展。但毕沙罗坚信,天道酬勤。

1871年,毕沙罗遇到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在共同的创作交流中逐渐成为印象派艺术的发起者和骨干力量,这一阶段也是毕沙罗创作的全盛时期,他最为典型的激动人心的油画是《红屋顶的房子》(作于1877年,画布油画,现藏于巴黎奥塞美术馆)。这一时期他不再使用柯罗的橄榄色、橙色、中棕色和中灰色调子,而用补色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变化规律,此画用条状和色块来分布补色色调,色彩关系让人感到既跳跃又和谐,非常赏心悦目。他把画面的景物处理得模模糊糊的,用笔具有很强的速写性,不太清晰的景物却表现出了色彩的光感,画面给人的印象非常强烈。在深秋接近冬季的拦灶乡村画面上,毕沙罗让阳光爬满每一根树枝,每块空间,到处都闪耀着斑斓的色光。使人感到在寒冷的季节透出了浓浓的欢乐、新颖和大地回春般的快乐气息。毕沙罗把艺术家的感受与庄重的意味,融入画面的手法是非常高明的,使每位看到这幅作品的观赏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走进大自然,接触阳光,用画笔去描绘明亮、真实、强烈、闪烁的自然世界。用分割的纯色小点通过远距离的色彩空间混合形成色调鲜艳耀眼的画面,这是印象派典型的画法,也是毕沙罗的成功之处。

4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