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塔镇的历史文化
楼塔古称“仙岩”,因东晋名士许询在此隐居,传说羽化成仙而得名。 境内风光旖旎,山幽涧碧、松竹修茂、四季翠绿。 唐代诗人王勃曾在仙岩题诗,曰:巍巍怪石立溪滨,曾有隐征下钓花,东有祠堂西有寺,清风岩下百花香。 楼塔自唐末形成集镇,迄今1100多年历史,历代名人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细十番”,是楼塔民间乐曲。 曲调高雅、清丽,悠扬悦耳。 据民间传说,“细十番”是为了歌颂大禹治水有功,后经民间音乐加工,组成三个曲牌:即:“望妆台”、“一条枪”、“八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修改;望妆台改为望庄田,一条枪易名为一条溪,八板变为八畈,以表达农民丰收的喜悦。 但从最初曲牌的名称和演奏乐器上推敲,它源于唐代的歌舞曲和宋代的词牌,初衷是颂扬楼氏始祖楼晋的公德,唐·中和三年(883)三月,钱破黄岭、岩下诸镇。 楼晋是钱麾下战将,在此次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因而被封为东越招讨史。 曲牌中的“一条枪”,便充盈着楼晋凯旋归来的余韵。 经过几代演奏的不断修改,才有今天的格局。 在炎炎夏日里“过年”,纵观全国都是鲜有听闻的。 农历六月十四,楼塔佳山坞村迎来了独特的“半年节”。 对佳山坞的村民来说,“半年”是一年当中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村民们一般都要杀猪、宰鸡鸭、裹粽子、放鞭炮、大宴宾客。 这热闹情景与过年如出一辙。 这一天,奔忙了半年的亲友们也纷纷从各地赶来,过这个夏日里的年。 关于这个“半年”节的由来,在村民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那一年,佳山坞大旱,水稻没法下种,番薯、山竹全都枯黄了。 听说诸暨颗坞山的陈老相公有降雨的神力,渴盼甘霖的村民们,马上派人去请了他的牌位,供在庙里。 陈老相公在佳山坞住了一个月,想家了,就承诺村民,把他送回诸暨的那一天一定降大雨。 于是,农历六月十四,村民们敲锣打鼓欢送陈老相公回诸暨。 就在村民们从诸暨返回佳山坞的路上,本来骄阳如火的天突然降下了大雨,直下得淋漓尽致。 所以这雨又叫做“回殿雨”。 为了纪念陈老相公和寄托风调雨顺的愿望,从此,佳山坞村有个“半年”节。 另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有一年朝廷征兵,把佳山坞所有的青壮年都征走了,村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 眼看着亲人们就要远行,不知何时才能重返故乡,村民们决定提前过年,让远行的亲人们过了这个夏日里的新年才走。 此后,这个习俗流传至今。 即使在陈老相公雕塑被毁,严禁再过这一节日的“文革”期间,“半年”节也在村民们的“偷偷摸摸”中延续了下来,从未间断。 而在生活富裕的今天,“半年”节的意义更多地变成了亲友聚会的由头,而不再是祈雨或祈福的需要了。 有趣的是,就在紧邻佳山坞村的母岭村,每年也都要过“半年”节,只是他们的“半年”节的日子是六月初一。
哪里有风景油画作
可以到艺美油画图库看看,有古典风景,现代风景,印象派风景等,质量挺括机坐弱几绝杂用市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