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与原始主义

1. 象征主义(symbolism)是一种以简洁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描绘现实的绘画主张。抽象主义是完全不要形象的表达,表现主义是有形象,但是要把形象扭曲、复杂、极端化,象征主义跟这二者都不同,有着具体的形象,而且通常是展现最为简洁的线条。

2. 我们可以利用中国的甲骨文来理解象征主义。甲骨文最早被发明时,其实就是人们画了一幅最简单的小画来指代现实中的某一种事物,在不断地演变发展后,被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符号。象征主义的精髓,就是要用最简单的线条表述现实事物。

3. 象征主义与极简主义虽然在观感上类似,但它们的本质不同。象征主义不是单纯地为线条做减法困或,而是重新构造定义一个形象,而被重新定义的形象与原本的样貌不会完全不同。象征主义本汪判伍质上是用简化的、概括的笔法追求永恒的形象与意义。

在路上象征主义分析

4. 原始主冲衡义(Primitivism)是一种绘画方式,艺术家们被原始时期的艺术元素感染,他们的绘画灵感常来自于原始部落的图腾、壁画等,追求天然、淳朴、原始的表现形式。

5. 原始主义,与象征主义有着必然的联系。原始主义始于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为了彰显法老的权威而创作一些艺术纹路。当时的人绘画艺术不够高超,只能用概括的形象传递含义。此外,出于实用目的,需要清晰无误地传递信息,工匠不能以自己的艺术品位去改变既定的形象,由此产生了象征主义的表达方式。

6. 高更身上结合了原始主义和象征主义两种艺术形式。他的很多画作都是在描绘土著人物,充满原始主义的气息,此外他笔下的人物线条都非常简单且概括,是非常象征主义的表达方式。

7. 布朗库西,全名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âncuși,1876-1957),是一位罗马尼亚雕塑家,他开创了现代主义雕塑艺术的先河,是那一时期“雕塑界的毕加索”。他曾赴巴黎学习,跟随罗丹学习雕塑,但他认为“大树底下永远长不出大树”,便离开了罗丹。

8. 布朗库西从小就受到有象征主义特征的艺术的影响,他所处的罗马尼亚当时属于东罗马帝国,这里盛行的拜占庭艺术主张“表意胜于答形”,以准确无误的传达意思作为艺术的首要要求。

9. 布朗库西第一尊极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祈祷者》,只能隐约看出一个在祈祷的人物形象,人物身上的线条都进行了极大的简化。雕塑中所展现出的几何感、和谐感,彰显出布朗库西雕塑艺术的精髓。

10. 布朗库西另一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吻》,用最简洁、最必要的元素表达了雕塑的含义。雕塑中代表人物的是两个圆柱体,代表拥抱的手臂的是环形形状,代表嘴的部分很小,轻轻地接触在一起。虽然形状看上去非常奇怪,但能清晰无误地看出两个人拥吻的造型。然而,其中的每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完成意思的表达。

11. 布朗库西的雕塑《入睡的缪斯女神》是雕塑史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这尊雕塑女神的形象只有头部,五官高度简化,但是传情达意非常到位,毫无冗余。

12. 布朗库西的另一尊作品《空中的飞鸟》,丝毫看不出鸟的形态,但他表达了“飞翔”这一概念,让雕塑尽可能地展现出了轻盈感。这尊作品就迈入了抽象主义的门槛,不能完全算作是象征主义作品。

在路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迪安

《在路上》中迪安的人物形象:

集反权威、反传统、平民化和神秘主义于一身的迪安,无疑是“垮掉一代”精神的最好象征。在迪安与萨尔相识前,他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蹲监狱,而且是个偷车的惯犯。在他们初相识之际,迪安便阐述自己对性的观点,认为“性可是生活中唯一头等重要而且神圣的事达放再”。

他先后三次结婚,周旋于已婚和未婚妻子之间,并在旅途中与其他女人随意发生关系东境题。他藐视权威,无视传统,听凭本能和个人意志的驱使,做事疯狂而不顾后果,他那些“垮掉一代”的伙伴也常常用“疯狂”这一词来形容他。

扩展资料:

《在路上》里的这些人物也是一些蔑视政治权威、世俗观念、传统道德和法规法纪的离经呀就罪触运病叛道的青年人。在麦卡锡时代高压而沉闷的社会里,这本然乙用延转延验关参些青年人感到了难以忍受的压抑和束缚,总在寻求援脱。

他们在美洲辽阔的大陆上疯狂地开着快车无休止地往返奔波,就因为他们在寻求本能的释放、自我的表达和精神的自由。他们吸毒、放纵性行为、沉浸于爵士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寻求灵魂解放的极端表现,而脱光衣服,赤身裸体,则是他们摆脱束缚的象征性行为。

不过,《在路上》并非仅仅在反映这些育年人如何挑战主流文化,如何发泄对它的不满并竭力摆脱其束缚。也就是说,它并不仅仅是在否抗定,更重要的是,它还致力积何地入氧创补两于表现这些青年人在痛苦地探索新反六坚船滑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信仰

凯鲁亚克的最深刻之处,也许还不在于他在作品中表现了垮掉一代极端的生活体验从院周阳反,他们的反叛与追求,鲜以及他们的仿涅与痛苦,而更所候处盟刚车旧守朝合在于他对包括他本人在内的由迪恩所体现的那种垮啊好架探自画血和技至掉一代运动本身的思考。正是这种思考最好地表现了凯鲁亚克和垮掉派作家们在精神上的不断追求和对自身的永无止境地超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在路上

3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