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尔:克里姆特的蒙娜丽莎

克里姆特于1907年创作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被称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2004年6月被美国化妆品大王劳德以1.35亿美元收藏。天啦噜!真值钱!

你肯定很好奇,这画中的美女是谁?她看上去典雅高贵,又眼神迷离。她的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似乎在掩饰一只残疾的手指。

克里姆特的这位模特儿是是奥地利制糖业富商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的妻子。她因为在画中身穿黄金衣服,又站在黄金色的背景中,被称为“woman in gold”。2015年上映的电影《The Woman in Gold》完整记录了这幅画的离奇遭遇。

阿黛尔·布劳赫-鲍尔小姐本来就是个美人,而克里姆特用极具个人风格的画笔,让她的美成为不朽的经典,完美呈现了奥地利黄金时代的辉煌和优雅。

阿黛尔出生自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她的父亲是维也纳银行协会总经理、东方铁路的总经理。1899年12月19日,十亮敏八岁阿黛尔嫁给35岁的富商费迪南德·布洛赫。而她姐姐特蕾西之前也是嫁给了费迪南德的哥哥古斯塔夫·布洛赫博士。阿黛尔和费迪南德没有孩子。

Adele擅长社交,经常在家中举办沙龙,聚集了一批作家,政治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夫妇俩个都非常热爱艺术,收藏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费迪南德还热衷于新古典纤清主义的瓷器收藏,到1934年,他的艺术品收藏超过400件,是世界上最好的收藏家之一。

费迪南德非常喜爱克里姆特的艺术,委托克里姆特为妻子阿黛尔画像。克里姆特为阿黛尔创作了两幅肖像,而后来这两幅画都成为过亿的名画。

费迪南德是希望把阿黛尔的画像作为礼物送给阿黛尔的父母。在1903年和1904年之间,克里姆特为此画了一百多幅草图来构思这幅作品。费迪南德还购买了克里姆特创作过程中的大约16幅左右的草图。 1903年12月,克林姆特访问了拉文纳的圣维塔莱大教堂,在那里研究拜占庭金色马赛克,克里姆特后来说,“令人难以置信的辉煌的马赛克”是对他创作阿黛尔最大的的“启示”。历时三年,他终于创作出带代表自己艺术高峰的“金色时期”的巅峰之作。

阿黛尔小姐1925年死于脑膜炎。死前她叮嘱自己的丈夫,在她去世后要把这幅肖像捐赠给奥地利国家美术馆。然而随着二战爆发,1938年,德军占领维也纳,身为犹太人的费迪南德逃亡布拉格,继而又转辗奔赴苏黎世。战争期间,费迪南德的所有财产,包括克里姆特的画作都被德国纳粹强行夺走。1941年,这些名画又被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收归国有。1945年费迪南德在瑞士苏黎世去世,按照他的遗嘱他的侄子侄女将继承他的财敬竖枝产。而事实上,他的整个家族包括侄女玛丽亚阿特曼,为了逃避政府的迫害,都逃亡美国。

因此二战后,阿黛尔一号成了国家资产留在奥地利美术馆。似乎这并没有什么。本来也不应该有什么。然而奥地利政府在理所当然的得到了这些画时,却宣称费丁南德·布劳赫-鲍尔先生在遗嘱中提及希望这些画留在奥地利,所以他们就接管了这些画。

鲍尔先生的侄女玛丽亚女士震怒了。她决定起诉奥地利政府,发誓夺回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

最终,经过千难万险,打了68年官司,直到1998年,奥地利政府才决定将阿黛尔一号归还给布洛赫家族。然而,由于法庭需要合法拥有者出示身份证明,直到2006年,奥地利法院才裁定《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画像一号》以及克利姆特其他四幅画作的合法拥有者是布洛赫-鲍尔的女继承人玛丽亚·阿尔特曼。玛利亚终于赢回了画作,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五幅克里姆特的画作。这时她已经90高龄了。她带着这五幅画到了美国,将这5幅作品卖了3亿美元。《阿黛尔·布劳赫-鲍尔》拍出了13500万美元,成为当时全球最贵的画作。

“这是我们的蒙娜丽莎,是值得一生一次的收藏,” 2006年,雅诗兰黛继承人、买主劳德解释自己以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的高价收藏克里姆特画作的原由。罗纳德·劳德 (Ronald Lauder)创立的纽约新艺廊博物馆致力于收藏被纳粹偷走的犹太人艺术作品。2006年11月,阿黛尔二号也拍出八千八百万美元的高价。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曲折的故事,更让我们觉得这幅奥地利蒙娜丽莎的珍贵吧。而她竟然一直留在美国,才更加让人觉得遗憾更加让人觉得美丽凄婉吧!

求画家席

埃贡庆弱顾战打别·席勒(Egon Le所块汽o Adolf Schiele)
20世纪初奥地利如征木求绘画巨子,表现主义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1890年出生于奥地利图尔恩,1918年因瘟疫(西班牙留感)逝于维也纳。
1906年16岁的席勒考入维也纳美术学院,在从维也纳分离派领导人、装饰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坏跳顶草养内希映刘特指导下学习,在线条和构图上得益于他的优雅的装饰手法。后来他结识历读养既整比底守够化了科柯施卡。他的画最初受学院派和印象派影响,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受克里姆特和科柯施卡之后,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这表明他受到新师聚且刑友展识视苦全艺术派——青年风飞万留置饭市之格阿拉伯式图案的强烈影响。如果说克里姆特的艺术是从象征主义严鸡校酒走向表现主义,而席勒则已走进纯粹的表现主义天地。
埃贡·席勒20岁时便已经达到了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1910年创作了首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表现主义作品,随后又在短暂的8年时间里创作了许多惊世骇俗的作品。
席勒后期的艺术不仅受到瑞士的霍德勒影响,还直接受尼采和弗洛伊办汉频包义密距德心理学的启迪。他毫不掩饰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情感,他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都不是静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传状态,生的欲望和号庆川连际色征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形体瘦长,那冷峻刚直的线条令人震颤,他适觉概强调形象清晰的外轮廓,喜欢用红、黄和黑色来表现强烈类三防货科突强握紧离规的情绪。他除对人物表情动作的往山采胞希绿医院显制殖夸张刻画外,着意描绘人物神经质的情绪。为了创作他处于紧张不安的人物情态,他还十三何千可波教种深入到疯人院去研究精神病人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一种类似哑语的动作表情,令人感动不已。他的画风压抑、沉闷、常以颓废、神经质般的病态人物造型入画。其代表作有《家庭》、《雨孩》、《向日葵》、《斜卧的女人》等。但希勒并不拘泥于前人的既定模式,而是强调装饰的表现,在创作作中完全按自己创造的形式增加一种显著紧张的、激动的直线和渲染,以加强感情的力量。这种方法被他使用到一组特殊的男女裸体画,也同样用于风景画中。他一开始就把感情集中在人体上,以炽热的、不安的色情题材表现轰动一时。在10年里,他坚持进行了难以置信的创作,1909年起,他的作品先后在维也纳国际展览会、米特克美术馆艺术沙龙、德国科隆市特别联盟、慕尼黑的戈尔茨陈列馆以及哈根的福克斯旺博物馆等处展出过。
1912年,希勒曾因被控以色情污染文化艺术,而被短期监押在新林格巴监狱。对于这些诽谤,他有一句名言“否认性的人才是真正的淫秽,因为他们以最下作的方式侮辱了生他们的父母。”
1915年第一次大战中他被征入奥地利陆军,他在军中仍继续作画,达到多产和高水平。他的艺术风格在表现派中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他的才能没有被充分承认,但他并非默默无闻,评论家罗斯勒尔和他友善,并鼓励几位赞助人收藏他的作品。1918年,维也纳分离派展览会还专门为他开辟了一间特别展室。其重要作品包括1911年的《给自己算命的人》、1912年的《枢机主教和修女》和1917年的《拥抱》等。此外,他还印有一些石版画。
1918年西班牙感冒席卷欧洲,1918年10月31日,席勒也被这次瘟疫夺去生命,走完了仅28年的艺术之路,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

Gustav Klimt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1862~1918)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1918年2月6日卒于同地。早年受业于维也纳工艺学校。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代表作为《埃赫特男爵夫人》。1897年退出维也纳美术家协会,另组织维也纳分离派。其他作品还有藏于奥地利美术馆的《接吻》。
个人主要经历
父亲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克里姆特是他七个儿女中的长子,在这个工艺美术家庭的熏陶下,他与两个弟弟一起进入维也纳奥地利工艺美术馆附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毕业后进行壁画、壁饰的艺术创作。
1905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这个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城市,已成为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克里姆特组织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学院派美术泥古不化的保守势力,以“维也纳分离派”为称号,力求进行艺术创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取营养,发展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他早年的画风承习了英国拉斐尔前派和法国印象派的传统,自创立“分离派”后,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的花纩、色彩或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和工艺性达到了极点。 克里姆特是1 9世纪下半叶象征主义绘画中“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是一位既具独特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大师,他所认为的“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找到基础,以取得进步”的观点与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敏锐的,这正是他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功之处。

2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