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我们从哪里来》作品赏析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作品赏析是:“这幅画暗示着它正在热带丛林中展开。中间有一个大溪地在采摘野果,可能暗示亚当在采摘智慧的果实。在他的右边是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远处,两个穿着长袍的山岁正女人正在热情地交谈。他左边的小女孩、少妇和老妇人可能象征着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背景中有一个神秘诡异的偶像,带有一些印度神的特征。从色彩和构图来看,让人感觉像是远古的原始传说,这样的标题更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感。”
拓展:
在这幅画中,左上角在黄色雀桥区域里是三行法文,翻译过来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右上角同样的黄色区域是高更的签名,两片黄色区域都画有花,可见高更的绘画中充满了装饰趣味。
生与死向来都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难题,画面右下角部分是一个睡着的小孩,三个年龄大一点的女人围坐,象征着人们的出生。与逗悔婴儿对应的左下角蹲着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她表情忧伤,用手遮着面孔,旁边有一只红嘴的鸟。老年人象征着人类的衰老与死亡。
画面中腰间围着白布的男子双手举起在摘树上的果实,象征着创世纪之初亚当摘的果子,预示着整个人类原罪的产生。同时男子把画面分开两个部分,在生与死之间,是生命的中间过程,属于最旺盛的时期,他连接着出生与死亡,连接着婴儿与老人整个生命的状态。
男子身后是一个背对着的女人,和两个像从梦里走来的女人,她们像是幽灵,梦境里面的人一样,预示了高更相信灵魂这一神秘的东西。画面当中还画着各种动物,有牛、羊、狗、猫、鸡等形形色色的各种生命。
作者简介:
保罗高更(1848-1903)出生于巴黎,父亲是位新闻记者,母亲有秘鲁人的血统。年轻的高更当过水手,异国的情调深深留在他的记忆中,并在他以后的绘画创作中发生影响。高更30岁以后才真正走上美术的道路,受毕沙罗的影响,他曾多次参加印象派展览。
1888年之后,高更的作品开始出现一些偏重主观幻想的、象征性的、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高更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大都是在塔希提岛上完成的,纯朴的原始性的风土人情及热带自然环境是这些作品倾力表现的内容。高更还娶了个塔希提少女做妻子,从她那里,他了解到许多当地神话和宗教习俗,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
法国画
高更(Paul Gauguin)是法国360问答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动松冲乙脸且实质贵家、陶艺家及版画家。1873 年高更开始绘画,并收藏印象派画家作品。他拥有毕沙罗(Pissarro)、马内(Manet失继)、雷诺瓦(Renoir)、莫阶无曲未六慢九面审赶财内(Monet)、希斯里(Sisley)及劳塞尚(Cezanne)等人的作品。1876 年,高更有一幅作品入选巴黎沙龙;次年他作了第一件雕塑作品。渐渐地,高更越来越专注于艺术创作,他参加了最后四届印象派画展。
高更的早期绘画,带有实代迅规后良考血视还验性,也很拘谨,令人联想起在巴顶乐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影向下毕沙传罗的作品。1880 年代早期,失高更将笔触放松、挥哪批手变宽 ,赋予画面颤动的韵律特质,色彩略见后来发展的迹象,但杀资转打的今日型着都仍很拘谨。他把颜色做块面处理,自由地加重色泽的明亮感:例如以鲜亮的蓝色画阴影,以红色画屋顶,而使之自背景中突出。
1888 年二月,席线他前往不列塔尼的阿凡桥,结识了贝纳(Bernard)。贝纳的一些观军直娘回念受到高更修正和润饰,而形成今日为人所知的「综合主义」(synthetism)运集阶自准站动的理论基础。贝纳排拒库尔贝(Courbet)的写实方式,主张拓展印象主义领域,乃朝着另一新的方向探索。贝纳与高更双双寻求新的表现力量。他们主张艺术应具备有力、率直而普遍的相同象征,以舍弃细节及特征,并经过压缩的感觉,强烈而集中地表现印象、观念和经验三者的综合。高更于是走出了印象派画家那种琐碎的光影、固定短暂景象的意图、据什农以及对文学借喻的逃避。
1889 他年前往勒普底,在勒普底时,他的画呈现最简洁的形式,色彩强烈,背景简化成节奏起伏的形态。此种现象可见于「黄色基督」(The Yellow Christ)。高更对于热带乐土的怀想,致使他于公元 1891 年在巴黎拍卖其画作以筹款,并于 6 月抵达大溪地,他在那里否微零过厚福迅该试停留到 1893 年。该地的美倍演难正顺须约服与神秘,令他深深着迷。他非但舍不得离开,更去探寻那片原始、未约庆说免称构药开发的纯真。他把「野蛮人」理侵虽功垂身材太易作想化,认为是受本能引导、接近自然的人,是真正创作的泉源。此时,高更已不再使用补色。他变得喜欢并用红色与橘红色、蓝色与绿色、紫色与暗褐色,将靛蓝当作黑色使用 。尽管此时画作在色调上比起他早期的作品来得阴沉些,但是在构图上却变得更为直接而大胆。这些作品同时具有壁画的风格与份量。
1901 前往马贵斯群岛。尽管一时极端的消极,高更却在此段期间完成了他一些最活泼鲜明、最富想象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