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盖叫天,莫扎特,赵丹,聂耳,张乐平,托尔斯泰,罗丹,分别是什么艺术家

徐悲鸿:画家

盖叫天:京剧表演艺术家
莫扎特:钢琴家
赵丹:电影艺术家

聂耳:音乐家
张乐平:漫画家
托尔斯泰:文学家
罗丹:雕塑艺术家

冥王星的资料

反正大家都是复制粘贴的,直接给链接算了,呵呵

百度百科:

互动百科:

这里还有个帖吧:

维基百科(因为上传不了,只能复制了):
冥王星,正式名称134340号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第十大的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它于1930年2月18日被发现,并以希腊神话中的冥王普路托(Pluto)命名,中文意译为冥王星。起初,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第五号决议,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dwarf planet)。而在2008年6月,国际天文学会再将冥王星做为子分类类冥矮行星(Plutoid)的原型[1][2]。

目录 [隐藏]
1 发现
2 漫长的公转
3 小小世界
4 表面温度
5 行星地位的争论
6 卫星
7 对冥王星的探索
8 东亚各国对冥王星的命名
9 参见
10 参考文献
11 外部链接

[编辑] 发现

艺术家笔下的冥王星及卫星卡戎。1930年被发现后冥王星一直被当作行星,至2006年才被归类为矮行星。之前多次搜索冥王星失败的原因是它比人们预计的要暗弱得多。在1919年,天文学家休姆逊曾以摄影方法纪录到冥王星,但其中一张照片中冥王星的像在污点上,在另一张相片中冥王星则靠在明亮的恒星附近,结果没有被发现。

1894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建造了以其名字命名的罗威尔天文台。他试图在那处搜寻一颗可能存在的新行星,一颗摄动海王星公转的天体,称之为“行星X”。罗威尔计算出了那颗行星的所在位置,然而在他有生之年却未能找到这颗行星。

1916年罗威尔去世后,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继续在罗威尔天文台进行搜寻,把在同一天空、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底片,在背后灯蔽弯光的照射下轮流先后显示,就会看到所有的恒星都没有变动,只有被拍摄到的行星会有位置变化,这样就能发现行星和小行星。

1930年1月18日与23日,汤博在双子座拍摄两张照片,在这两张照片上发现一个移动的小点,从而发现冥王星。他在同年3月13日公开这项发现。

[编辑] 漫长的公转
冥王星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9亿公里,是地球与太阳平均距离的40倍。而且,它环绕太阳运行的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而要花上248个地球年才能围绕行太阳一圈。冥王星于1989年9月5日通过近日点(下次为2237年9月16日)、并将于2114年2月19日过远日点(上次为1866年6月6日)。

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在远日点约有74亿公里;近日点也有44亿公里。另外,轨道偏心率较大,使冥王星有时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要略近一些(例如在1989年~1999年2月9日),但冥王星不会因轨道与海王星相交而与之碰撞,因为冥王星的轨道和海王星轨道相比是倾斜的,冥王星近日点时的位置在海王星轨道“上方”,距离海王星轨道3.78亿公里以上。

[编辑] 小小世界
1988年6月9日,冥王星刚好运行到一颗恒星的前面,根据恒星被遮掩的时间,天文学家们测定冥王星直径约2344公里,比月球还要小,其质量也只有月球的五分之一。所以冥棚绝王星是个小小的世界。

冥王星离太阳极其遥远,因而在冥王星上看到的太阳宏和闷,也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而已。即使是最靠近太阳的时候,它所获得的太阳光也只有地球的九百分之一,所以冥王星十分寒冷(从-212℃到-234℃)。

[编辑] 表面温度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为43K,低于其卫星卡戎的表面温度。科学家认为冥王星表面存在“反温室效应”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种理论模型认为,阳光将冥王星表面的氮冰加热成为气体,从而没有加热到冥王星的表面[3]。

[编辑] 行星地位的争论
冥王星由于尺度小(比其他八大行星小得多)、轨道扁长,许多人对它能不能算一颗真正的行星表示质疑:

其它的一些天体,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轨道与冥王星十分相似。
太阳系中的一些行星还有着7个比冥王星更大的卫星,包括月亮。
在海王星外有一沿轨道运行的天体带——柯伊伯带。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就是这一轨道带上最大的天体之一,并相信海王星是最后一颗“真正的”行星。
有说冥王星拥有卫星—冥卫一(卡戎),因此它该作行星论,但天文学家及后相继发现小行星243(爱达)等部份小行星同样皆有卫星,所以拥有卫星被认为不再是判定行星的标准。

1998年曾有建议把冥王星剔除太阳系行星之列,但当年国际天文联盟(IAU)否决。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通过第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2006年9月7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把已知或即将成为矮行星的天体赋与编号,冥王星现编号为小行星134340号。2008年,国际天文学会再次将冥王星划为类冥王星[1],为矮行星项下的子分类。

[编辑] 卫星
冥王星现有三颗已知的天然卫星。

冥卫一名为Charon(卡戎),于1978年被发现。据天文学家计算所得,它与冥王星形成了一个双行星系统:它们的质心在冥王星表面以外。

2005年5月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S/2005 P1及S/2005 P2两颗冥王星的新卫星,并于翌年6月底的国际天文学合会会议上命名为Nix(尼克斯)与Hydra(许德拉)。 ⑰

[编辑] 对冥王星的探索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在2006年1月17日发射无人探测船新视野号,对冥王星及柯伊伯带进行探索任务。

在制定这探索计划与发射探测器当时,冥王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尚未有人造行星探测器到访的行星,但有点讽刺的是当探测器经过漫长的旅行成功到达目的地前,冥王星已于2006年8月24日被列入为矮行星。当然,冥王星的等级划分并不会真的影响到探索任务本身。

4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