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的故事
其一,胡子和吃东西。
昨天中午,吃牛排。
汤汁(黑胡椒汁、沙颤帆拉酱等)沾着胡子,很不舒服,想起来一个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吃饭、喝汤的时候是否需要把胡子撩起来?
您看,这把胡子,上唇之髭已覆盖下唇,西餐种种汤汁要想顺利入嘴,难度恐不小。
马克思的大胡子与恩格斯的不遑多让,西方人普遍毛发浓密,连鬓络腮胡寻常见,我闲着没事,替他们吃饭担心,如果他二位喝汤的方式应该不是我喜欢的茄仔雹端着碗直接喝,肯定也不可能用吸管(这方式太low了),大概是手拿汤匙一勺一勺的送进嘴里——哎,急死人。(有学生提醒我喝汤用勺,并发图一张给我,见下图)
其二,
有想起另一个故事,有人问美髯公关羽,晚上睡觉时是把胡子放在被子里还是放在被子外?关羽晚上睡觉时特别留意了一下,结果放在被子外觉得别扭放在被子里还是别扭,居然因此失眠了!
这张关公像应该是根据电视剧《三国演义》关羽造型所画,我见过古时候的一些关公像,有点违和,比如下图。
其三,胡子与见识。
中国谚语说“头发长,见识短”,是瞧不起女性的话,估计这句谚语的寿命不会超过一百年,因为百余年前中国的男子刚被剪掉长辫子,还处在悲痛欲绝和无比亢奋的两个极端中,还来不及以头发长短论见识,再往前推导,男人头发和女人的差不了多少,更不会以此论了。
不过戚枣倒是一直有这么一句: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话倒不是针对性别差异的,而是针对年龄的,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年龄”歧视,农业社会年长者经验丰富,自然瞧不起嘴上没毛的冒冒失失的年轻人了。
其四,胡子与性情。
连鬓络腮胡往往意味着剽悍凶猛,是张飞、李逵的标配,长髯飘飘往往意味着威严庄重或睿智慈祥,是玉帝关羽、太白金星的标配,三绺鼠须往往代表着机灵或奸猾,是鼓上蚤时迁的标配,有意思的是西方画家达利的胡子,传到中国被当成军阀的标配,但是实际上军阀的胡子不会向上卷那么多。
最后,总结一下,根据此次吃饭的麻烦程度,再加上鄙人的胡子属于贫瘠土地上的庄稼的特点,于我个人而言刮胡子是有必要的。
关于达利作品的真伪问题
楼主你好 1,是小说 2 达利的作品中的确存在假 至于说%75的的作品是加假的,当然是不可能那么夸张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 .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威例图说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米磁法写灯怀心强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