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流诗人徐志摩:两次婚姻三段感情,诗歌预示飞机失事身亡?
他是民国风流诗人,女诗人林薇因、才女陆薯伍小曼都与他有感情交集,他为爱生,为爱亡,诗歌创作都是为爱而产生,他就是民国风流诗人徐志摩。
01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名门望族,徐氏家族出过很多名人,比如民盟主席沈钧儒是徐志摩表叔,作家金庸是徐志摩姑表弟,女作家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徐志摩父亲是海宁当地有名的富商,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家境富裕,又是书香门弟,徐志摩作为家里的长房长孙自然受到很好的教育,从小就在私塾读书,并且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
1910年,14岁的徐志摩考入杭州府中学堂,由于有很好的文学天赋,读书时就开时发表文章。1915年,徐志摩从浙江一中毕业,考入上海浸信教会学院暨神学院,当年10岁在父母包办下和上海宝山县巨富张润之的女儿张幼仪结婚,当时,徐志摩18岁,张幼仪15岁。
张幼仪也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出生富商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但相貌一般,让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不是很喜欢,再加上徐志摩受过新式教育,对包办婚姻反感,两人的感情并不是很好,为徐志摩后来的“出轨”种下了前因。
为了躲避妻子,徐志摩并没安心读完浸信学会的课程,仅一年后就离开上海,来到了天津的北洋大学,第二年,北洋大学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又转入北大就读。
在北大,徐志摩涉猎了日文、法文及政治学、中外文学的研究成为北平知识界和社交界的双料名人。这时,妻派简子张幼仪来北平跟徐志摩共同生活,不久怀孕,1918年,徐志摩长子徐积锴出生。
也许徐志摩只是尽一个丈夫传宗接代的义务,长子出生后他并没表现出多大的欢喜,反而再次逃离家庭去外美国留学,在那里,他邂逅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林微因。
02
1918年8月,徐志摩离开中国到美国留学,先是入读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社会学、经济学获得学士学位,随后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经济、文学,获文学硕士学历,之后前往欧洲,进行一次新的游历。
1920年,徐志摩来到英国求学,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了半年,后来又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神:林徽因。
林徽因也是浙江人,跟徐志摩是同乡,17岁,正是花季少女,颜值和学识同时在线,让徐志摩一见钟情,无奈当时的林徽因早已跟梁思成订婚,而梁思成还是徐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儿子,也算是旧相识。
三人很快就熟络了,徐志摩发现自己爱上了林徽因,严格地说,林徽因算是徐志摩的初恋,他对妻子张幼仪并没有感觉,在交往中,徐志摩向林徽因诉说了自己婚姻的不幸。
林徽因以女性独有的温柔和善解人意开解着徐志摩,让徐志摩产生了一种两人在热恋的感觉,以至于他后来回忆英国读书生涯时提笔写下了:我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
陷入爱情中的徐志摩灵感大发,写下了许多理想主义的诗句,比如《我所知道的康桥》等,遗憾的是其中大部分流失了,只留下大约三十首左右,他给林徽因的《偶然》中这样写道:
从这首诗来看,林徽因不仅是徐志摩心中的白月光,更是他的心灵伴侣。可惜现实不如人愿,1920年,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徐志摩被迫同意妻子来英国与他相聚。
张幼仪对徐志摩还是很有感情的,她带着孩子不远万里来到英国心情很激动,但在看到徐志摩那时,满腔喜悦却变成了失望。
不得不感慨,男人跟女人还是不一样,女人会因为一个男人对她好或跟一个男人有了孩子慢慢生了感情,而男人多半是一开始对一个女人没有感情,后面也一直不会有感情,男人要绝情起来比女人更绝情。
徐志摩心心念念全是林徽因,对张幼仪非常冷淡,甚至张幼仪有两个月身孕了,徐志摩还坚决地提出离婚,张幼仪是位独立坚强的女性,她早看出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她也不愿意继续这无爱的婚姻,1921年,两人离婚,张幼仪去了德国,次年生下次子徐德生,后来成为著名女商业家。
智慧的林徽因也看出了徐志摩并非夫婿良选,最后还是选择了跟梁思成结婚,徐志摩变成了孤家寡人。
03
失恋的徐志摩非常失落尘手裤,再次灵感喷发,写下了不少著名诗句:
忘记一段感情最好的办法是开始一段新感情,失恋的徐志摩很快就找到了新目标。徐志摩回到北平以后,经常去一个好友王赓家,一来二去就认识了他妻子陆小曼。
陆小曼是民国著名的风流才女,她精通英法两国语言,年轻貌美,善画油画,还会钢琴,文采也非常不错,并且性格开朗,是个有名的交际花。由于王赓是一名军人,平时经常不在家就请求徐志摩代为照顾。
没想到徐志摩一不小心把朋友妻照顾成了自己的妻子,陆小曼也是个性情中人,发现自己爱上徐志摩就迅速跟王赓离了婚准备跟徐志摩结婚。
亲戚朋友都反对二人的结合,更加坚定了两人要结婚的想法,徐志摩父亲见儿子铁了心要跟陆小曼结婚勉强同意,但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结婚费用自理
二、婚礼由胡适担任介绍人
三、婚后必安分守己过日子
这三条徐志摩都答应了,1926年10月,徐志摩跟陆小曼结婚,王赓虽未参加,但大方地送了一份贺礼,也算是大度,梁启超担任了学生徐志摩的证婚人。
闹得轰轰烈的两人终于结婚过上了日子,却发现远不是热恋时那么开心了。陆小曼生活在富贵人家,花钱大手大脚,婚后,陆小曼住在上海的豪华公馆中,每月租金就要100大洋,家里还有众多仆人,她还喜欢购物,且从来不问价钱。
徐志摩只是一名大学老师,收入有限,时间一长,就有点吃不消,为了解决经济问题,他只得到处讲课赚取外快,非常辛苦。陆小曼经常是到处跳舞、打牌、看戏,经常到凌晨三点点才回来,不但跟其他男人传出绯闻,还染上了吸毒的恶习,让徐志摩非常苦恼,只能再次选择了逃避。
1928年,徐志摩回到英国剑桥大学,回忆起了跟林徽因在一起的日子,不禁百感交集,在回中国的轮船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再别康桥》
婚姻出现危机的徐志摩再次想起了林徽因的好,当时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徐志摩也经常去北平,两人有一些接触,被陆小曼知道后关系恶化。
1931年11月17日这天,徐志摩再次见到陆小曼在抽大烟两人又发生争吵,徐志摩心情极,很想找人诉说。11月19日,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决定去北平听她的演讲,于早上8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中途飞机撞上了济南开山,年仅34岁的徐志摩空难身亡。
陆小曼得知徐志摩死讯后悲痛欲绝,她戒了大烟,还著文《哭摩》悼念丈夫,陆小曼随后还整理了徐志摩一生的作品,编成了《志摩日记》、《徐志摩诗选》、《徐志摩全集》等,也算是作为自己的一种补偿和忏悔吧。
而林徽因找到了徐志摩飞机失事的一件残片一直挂在卧室,我想这里面有对徐志摩的怀念和内疚,也有对爱的一种纪念吧。
徐志摩那首回国前的《再别康桥》似乎在预示着他最后的结局,空难身亡,的确是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位民国风流诗人真是为爱生为爱死,终其一生为情所困,而爱情也成了他所有诗歌的灵感来源。
飞机空难
首先,国内空难赔偿标准。一般情况下,国内空难家属及受伤句这略承和职则银当即乘客可以得到两部分赔偿:一是承运人(航空公司)所承担类友的赔偿;二是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赔偿,即航空意外险。
承运人的赔偿又分为两方面:一是飞机坠毁对地面或水面第三人造成的伤害而承担的赔偿责任。在航空运输中,航空公司与旅客或者托运人以及收货人是一种航精花已东或空运输合同关系,除合同当事人之外都是第三式科笑兵级夜甲人;二是对乘坐该航班的乘客所造成的伤害所承担的赔偿责任。
另外,承运人承担的对乘客赔偿是强制的。中国对承运人的赔偿金额也几度调整。1951年,旅客意外伤害的保险金折合人民币1500元;1992例老值烟作袁菜科团周身年,赔偿金总额提高到每垂布川块头名旅客5000元为限提过坐怀克;1993年,该金额调为7万元;2006年,《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规定》将每名旅客的配赔偿限额再提高至皮表医训面宪洲促宪亲40万元。
但需要强调的是,实际赔偿金额均大于法定限额。2000年武汉空难,每人赔偿12.5万元;2002年二士力以阻钱大连空难,每人赔偿18.4万元至19.4万元;2004年包态孩怕图钟品犯呼居去管头空难,每人赔偿21.1万元;2010年伊春空难,每人赔付96万元,也创下中国民航史空难赔偿的最高额。
航空意外正消到指板条险是保险人对乘坐航班的旅客,对起急离政促财垂在航空运输中由于意外事故遭受的人身伤亡给予一次性赔偿的保险。保险责任范围是从被保险人踏入保险单上载明的航班(或等效班机)舱门时开始,飞抵目的港后走出舱门时为止,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自伤害发生日起180日内身故或残疾,保险公司按所附给付比例表进行一次性给付送烧旧赵结神。但保险公司的这部分赔偿有一前提,即旅客需要在登机前由本人或旅行社代此获论严绍为购买航空意外伤害险。
而国际上的空难赔偿标准则较高。
一般认为,美国与日本的空难赔偿标准为全世界最高。
美国按照余生价值计算。假设遇难公民能活到80岁,但遇难时年纪为40岁,那么就按照40年乎的你握制肥迅杨的基本数额来赔偿,主要根据收入及纳税等条件来确定。因此,不同申请者得到的赔偿金额相差悬殊。
而日本的赔偿原则是对生命的赔偿金额无限。赔偿金额的计算考虑受害者的受害程度、年龄易成细元乱功胶、职业及正常收入情况、受损钢座空害者家庭负担、未来发展潜力等诸多综合因素。
除不同国家赔偿标准不同之外,国际运输中发生的空难一般遵循《华沙公约》与《蒙特利尔公约》作为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