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原文_翻译及赏析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宋代·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柳暗花明春事宏侍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婉约 , 写景感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色深暗
花姿明丽
浓浓一片灿烂春景,
小巧阑干边
刚抽出的花芽如玉簪,
那是羞红的芍药
正暗自结苞含情。
细雨止后
暖风软软里
送来一阵细碎鸟鸣。
白昼缓缓拖长
犹带初枣袭情的谈谈春阴。
过去的去了
不必在往事沉溺中低吟。
正是春光和蔽岩吵熙
了不牵挂悠闲一身,
只需趁兴游赏
将水榭亭台登临。
啊,处处都寻见
昔日游历的依稀脚印,
无可找寻的
只有失去的少年心。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柳色春花明丽清新,春意已深。小花栏里的红芍药,已经露出了尖尖的小小花苞,如同美人头上的美丽饰物。雨后的春风,更显得温柔轻盈,到处响着各种鸟雀宛啭的迎接春天的歌声。太阳缓缓升起,晴空中尚有一点乌云。
以往的事情,再也不必回顾思索。趁著美好的春景,赶快去大好河山好好游览。旧日游玩过的迹印,如今处处都可找寻。但无处可寻的,就是一颗少年时的心。

赏析

这首词所写的,可能并非词人日常家居的情景,似乎是在他乡做官多年,终于久游归来,或者少年时曾在某地生活过,而此时又亲至其地,重寻旧迹。

“小阑”两句,画出那小阑干围着的花圃,红芍药长得枝叶繁茂,花儿已经含苞,好似一支支玉簪,这亦即是晁补之笔下所描写的春末夏初的景象,“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金凤钩》)“雨余”句写风声,鸟鸣声,用杜荀鹤《春宫怨》诗意:“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正当雨后初晴,风软烟淡,空气温润和暖。“秦观词亦有“花影乱,莺声碎”之句。鸣声随暖风送入耳际,似挽留、似惋惜,真是“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这里写出春将逝去而光阴犹足可流连。“迟迟日”两句,点明季节特征,是白昼渐长,日影阑珊,即所谓“春欲尽,日迟迟。”“一分阴”,言偶有浮云,瞬即消逝。“犹带”两字,使语气显得宛转,对春欲尽不无怅触而情调并不低沉。季节正当春深,又值雨后。柳暗花明,花栏里的红芍药抽出了尖尖的花苞(其状如簪)。这不光由于季节的原因,也由于雨水的滋润。“雨余”二字,虽然到第四句才点出,但这一因素,实际上贯串著整个景物描写。由于春雨之后,天气稳定,风和日丽,鸟雀唤晴,鸣声也格外欢快。一个“碎”字,见出鸟雀声纷繁,乃至多样。春日迟迟,由春入夏,白天越来越长。而湿润的春天,总爱播阴弄晴,“犹带一分阴”,正显出春天雨后景色的妩媚。总之,词人抓住春深和雨后的特点,写出眼前风物的令人流连忘返。

换头“往事莫沉吟”,起得很陡,从心理过程看,它是经过一番盘镟周折才吐出的。“莫沉吟”,正见作者面临旧游之地对往事有过一番沉吟,但又努力加以排遣,用“身闲时序好”劝自己登临游赏。“时序好”,并非宽慰自己的泛泛之词,从上片写景中,已显示了这一点。“旧游”三句,语意忽又一转,写登临以后触景伤神,心情转向惆怅。刘过《唐多令》结末有云:“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说美景当前,载酒泛舟江上,但已无法回复到昔日同舟游乐的心情,李攀龙云其“因黄鹤楼再游而追忆故人不在,遂举目有江上之感,词意何等凄怆。”与之相较,本词末尾虽亦写今昔之感,却不用直叙而用深一层写法,先说旧地风光,历历可寻,但仍怅然若有所失,所寻求的究竟是什么,“惟有”两字一转指出纵使风景不殊,但年少登临时那种豪情壮怀,却已随流光而消逝,无从寻觅。放眼四望,春光将尽,不禁百感交集,如今国事日非,虽欲有所作为而不可能。

词所表现的情绪是复杂的。年光流逝,故地重游之时,在一切都可以复寻、都依稀如往日的情况下,突出地感到失去了少年时那种心境,词人自不能免于沉吟乃至惆怅。但少年时代是人生最富有朝气、心境最为欢乐的时代,那种或是拏云般的少年之志,或是充满著幸福憧憬的少年式的幻想,在人一生中只须稍一回首,总要使自己受到某种激发鼓舞。人生老大,深情地回首往昔,想重寻那一颗少年心,这里又不能说不带有某种少年情绪的余波和回漩,乃至对于老大之后,失去少年心境的不甘,不满。“回来吧,少年心!”词人茫然若失之际,在潜意识里似乎有这种呼唤。可以说,词人的情绪应该是既有感恨,又不无追求,尽管他知道这种追求是不会有着落的。

词的上片写春深雨后的环境气氛,切合人到中年后复杂的心境意绪,它令人赏心悦目,也容易惹起人感恨。换头“往事莫沉吟”,对于上片写景来说,宕出很远。而次句“身闲时序好”,又转过来承接了上片关于景物时序的描写,把对于往事的沉吟排遣开了。

章良能(?~1214),父章驹,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上虞知事。兄良肱,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

章良能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写春联摄

曝光:主体人物的暗部曝光比360问答较适中,同时兼顾了亮该直没百部的曝光,人物整体曝光比较和谐;背景曝光过度,因为人物圆热白劳高决早景之外的景物占用了大量的篇幅,所以照片整体曝光稍显过。 构图:整体构图较好。作为一张人物为主的情景照,人物占篇幅的比例较小,而且按照“三分法“和简化的“三分之一法“曝光理论,人物稍稍偏左。如果篇幅少做调整会更好。 摄影语言:在阳光下,少女奔跑在青翠的草地上,体现了勃勃生机和朝气。 下面是修改的: 聚焦:人物主体农茶操刚善争夜亮往对焦准确,背景虚化,适当突出功模越胜式还司毫校了人物。 曝光:景物主体-人物的暗部曝光比较适中,同时兼顾了亮部的曝光,人物整体曝光比较和谐;人物高光部虽然损失了部分细节,但是成功刻画了人物名赶赵当光轮廓,成为点睛之笔;背景曝光过度,同时因为人物之外的景物占用了大量的篇幅,所低代矿听南以照片整体曝光稍显过。 动态效果:使用了较高的快门速度成功凝固穿众派目胞苏据充系临香了人物的动作。 构图:整体构图较好。作为一张人物为主的情景照,人物铁似例吗裂占篇幅的比例较小,而且按照“三分法“和简化的“三分之一法“曝光理论,人物稍稍偏左。如果篇幅少做调整会更好。 摄影语言:在阳光下,少女奔跑在青翠的草地上,体现了勃勃生机和朝气。 整体:创作主题较杂科史好;具体拍摄也比较成功的体现了主题;构图方面主体不足够突出;主体人物曝光较好,整体曝光稍作调整为好。

3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