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速写淡彩,一种很轻松的绘画形式
这次的两幅画都是速写水彩淡彩,画幅不大,画起来也很轻松随意,很适合利用日常的零散时间练习。
开始可能会觉得画得四不像,不过绘画是个熟练工种,多加练习,肯定会有所长进。
纸:宝虹中粗纹16K
笔:达芬奇水彩画笔,樱花自动铅笔,辉柏嘉水溶彩铅430
颜料:樱花24色
其他:COPIC白色颜料
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小约克夏。
先用水溶彩铅画好稿基大概的轮廓,定好面部五官的位置,然后用自动铅笔细化线条。
水彩速写其实上色的步骤并不复杂,所以铅笔线稿就要刻画的多一些,狗狗的毛发,身体的阴影都需要用铅笔线条表现出来。
眼睛和鼻头,也可以用铅笔上底色,留好高光的位置,便于水彩的上色。
由于画幅不大,可以不用将纸面打湿,而是准备两支水彩画笔,一支用来调色,一支则蘸取清水,用来晕染颜色的边缘。
约克夏的毛色,耳朵的部分偏暖,有红色,头顶的长毛刘海,是脸部最亮的部分,泛着淡淡的黄色,右眼的上方被刘海遮挡,是暗部,会用到紫色,褐色,整个面部以及嘴巴周围的毛则更偏向暖棕色。脖子的部分则是深灰色。
眼睛先画眼球的底色,差不多干燥后可以画最深的瞳孔,再用干净的笔将边缘带一下,颜色的转换比较自然,如果不小心搏尺盖住了高光可以等完全干燥后用白颜料点高光。
鼻子也是先画底色,干燥后画鼻孔,可以在鼻孔的下端稍微用干净的笔带一带。
第一幅速写就完成了。
第二幅速写是吉娃娃。
吉娃娃是短毛犬,身体很圆润光滑,毛发上不需太多刻画,倒是小狗身上穿的毛衣,要多画几笔。脸部与毛衣领子相接的部分,要用短线条表示出来。
用大笔刷蘸清水洗掉水溶彩铅的痕迹。等待纸面完全干透,就可以上色。
将面部除了眼睛鼻头的部分打湿。虽然狗狗是白色的,但是有环境色的影响,会用到褐色,土黄和少许红色,尤其是耳根的部分,颜色最重。
身体比较简单,打湿后画或者直接画都可以,上一层淡淡的黄褐色作为底色,稍微注意一下明暗。
脸部干燥之后,将毛衣的部分打湿,靠近脸部的领子要留一点空白不要打湿,画的时候用笔尖蘸取颜色,用干基敬高画法来画出毛发的参差感。毛衣的颜色以青绿色为主,暗部的衣褶可用到少许褐色。
最后画眼睛和鼻头,步骤和上一幅约克夏大同小异,在此就不多赘述了。另外,不要忘记粉嫩嫩的小舌头啊!
水彩静物创作论文
作为一个特殊形式的绘画艺术——静物画,大约产生在古希腊时期,到17世纪初静物画发展基本成熟。17世纪以后在意大利、荷兰、佛兰德斯、法国等地景物画逐渐发展成为绘画的主要样式之一。在现实生活中,静物画常常以生活里使用的器物、花卉植物和动物作为描写对象而进行的绘画,不同时期的静物画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形式和风格,体现着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静物写生时,构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基本要求是必须美观。美观有无数个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怎么说,最终要使观众认可,比如画面构图稳定或者富有动感等。静物画要体现出作者的审美观,让别人能从画面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通过画面中物体的摆放看出作者的匠心。所以,对待静物,我们要能寄物于情,寄情于物,把物拟人化。一组好的静物画构图,使人感觉到它们不是物,而是能表现出像人一样的组合,或者和谐,或者相互欺压,或者亲近,或者关系疏远,实际上这都体现了作者对物的一种感悟,一种赋之于人性的表现,也就是物我合一,心与神遇——从物中反映出画家所寄托的情思。这一点,在很多大师的静物绘画里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17世纪荷兰小画派的静物画家们,他们描写鱼、水果、花卉等物,虽画幅不大,但构图安排巧妙,使荷兰人看着特别亲切,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荷兰市民生活的安宁以及与自然物的亲密关系。静物虽然是些普通的东西,但它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成果和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天然物品。画家通过绘画表达了心中的情感,才更容易引起人们对自然的共鸣。可见任何一幅优秀的静物绘画作品都离不开画家的情感表现,可是如何才能在绘画中寄情于物呢?
一、寄情于物要在物象组合及色调设计中体现。静物写生创作中,对整幅画的色调设计是应赋之于情感,色调设计必然是由画面中组合的所有物体的色相合成。唐代张彦远认为“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因而在构图时,不同色相的物体摆放穿插组合需要周密考虑,不仅要考虑物体之间的高与低、宽于窄、方于圆的搭配,还要考虑物与物之间的色彩冷暖对比、色彩和谐、色调情趣等综合因素。例如,后期印象派画家凡·高的静物画《向日葵》之所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他的画面里总是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喊。凡·高一生画了多幅向日葵静物油画,但都表现出了生命对金黄色的日出和日落的光芒的向往,对太阳的光明的迷恋。对他来说,黄色就是太阳的颜色,就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光明和辉煌的象征。他通过绘画告诉了人们他一生都在追求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又是最不平凡的东西,这就是太阳。在他的静物画里,他把颜料中的黄色“家族”运用得五彩缤纷、绚丽夺目。他的《向日葵》似乎把自己的爱情都灌入静物画里,让我们看到他仿佛在怀着火一样炽热的感情在描绘静物。我们可以看出,凡·高的静物画很注重自我精神的抒发和对创作主体的客观写意,因而在他的静物写生创作中,色调设计是重要的环节。
二、寄情于物要在铺大色调中去把握。在静物写生过程中,铺大色调时就应考虑寄情的因素来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大的色相区别。另外,我们还要根据摆放的静物色彩组合,去分析、去感觉总体画面的调子到底是蓝灰还是黄灰,是绿灰还是红灰等,或者说是冷调还是暖调。它有时像音乐曲调一样能表现低沉、欢快、高昂、优雅和抒情等情调。画大色调时,用笔、用色要概括,要抓住大体的明暗关系中的色彩冷暖关系,对于初学者而言,要遵循素描中的五调子关系去分析色彩,去观察色彩,才能真正使色彩依附于形体,才能学会用色彩去表现物体的体积感、量感。此外,对物体进行概括归纳,对块面色彩推移,不要顾及小的细节,小的色点,要学会捕捉大的色相关系,从宏观入手,就像木匠师傅对一棵带有树皮的木头,首先根据需要劈出方形还是圆形的大致轮廓,而不是一开始就去精雕细刻。木匠如此,画家也应如此,做任何一件事都是遵守这样的规律。静物写生要寄物于情就必须在确定大色调的基础上再对每一个物体进行深入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