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 新印象派 旧印象派代表人物

印象派代表人物: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吹笛少年》、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莫奈:《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雷诺阿:《红磨坊的舞会》、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

新印象派代表人物:保罗·西涅克、乔治·修拉、修拉名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米尔·毕沙罗、M. 吕斯、H.-E.克罗斯。

旧印象派代表人物:塞尚《一篮苹果》、 高更《海边的两个塔希提妇女》、《雅各与天使搏斗》、 及梵高《星月夜》、《吃土豆的人》等。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祥睁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扩展资料

后印象主义从印象主义的用光与用色中获得了诸多启示,但与之有本质区别,他是第一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在19世纪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不满足于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仔李发艺术家的情感,开始尝谨戚岁试色彩及形体的表现性。

新印象派,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印象派

百度百科——新印象派

百度百科——后印象派

毕沙罗有“印象派米勒”之称,简述毕沙罗与米勒作品的异同

来自(1)相同,二者同样360问答喜欢表现农村题材,对农民富有同情心,米勒住在农村,毕沙罗也经常到农村写生,同样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2)相异,前者更擅长表现景物,他得到了关于色彩的分析法,又发展了把原色分割成为若干不同的条纹或点排列在画面上,画面有一种闪烁耀眼的效果,而米勒更擅长表现人物,将景色与人物浑然一体
前者表现的人物更秀美而死使容良文雅,后者表现的人物更浑朴而厚重,静中有动,情感内在。喜欢画逆光。

3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