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的天堂-蓬塔旺
蓬塔旺,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因为人们在高更的画中经常能看到布列塔尼的人文风景,陌生是因为它太小,名字不为人所知。蓬塔旺是深受高更影响的“蓬塔旺画派”的摇篮。它位于布列塔尼的菲尼斯太尔省的南部,埃文河出海口,离大西洋12公里的岸边。蓬塔旺是一个拥有美丽风景的港口城市。从巴黎的蒙帕纳斯火车站出发,坐火车大约4个小时到达坎佩尔(Quimper)再转乘开往坎佩莱(Quimperle)的汽车即可到达蓬塔旺。
历史上,蓬塔旺是由磨坊加工生产面粉为业形成的小城镇,面粉加工业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1675年蓬塔旺爆发了红帽子布列塔尼人的反税收运动,反对路易十四。蓬塔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春天小鸟在河谷里飞翔,田野披上了绿装,海岸边耸立着悬崖峭壁,河流如同缎带,河面上波光粼粼。蓬塔旺不单单是一座小镇,它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而且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在那里旅行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蓬塔旺风景如画和威纯好虚尼斯一样浪漫抒情,罗马是权利做燃的象征,斯特拉斯堡是音乐的象征,蓬塔旺给人们带来了五颜六色如画的风景。人们对蓬塔旺的了解主要是因为高更和勃纳尔在这里进行绘画创作,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的艺术家形成了被称之为“蓬塔旺画派”的 艺术群体。这里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拥有众多商业画廊和公共画廊。
蓬塔旺一直都吸引着艺术家,深受他们的喜爱。19世纪,这里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海岸线吸引了无数画家来此写生。高更于1886年和1888年居住在蓬塔旺,此后又多次在回到这里,他画了大量展现蓬塔旺及布列塔尼风土人情的作品。高更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综合主义,受高更和勃纳尔的影响,很多的艺术家来到蓬塔袜谨旺在这里形成“蓬塔旺画派”,1888年塞鲁希耶加入“蓬塔旺画派”。 塞鲁希耶是“纳比派”的创始人之一。
埃米里.亨利.勃纳尔(1868年4月28日-1941年4月16日)生于里尔,家境优越,多才多艺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作家、诗人、戏剧家和评论家。1886年的8月勃纳尔在蓬塔旺遇到在这里画画的高更,在这次简短的交往之后,勃纳尔受到高更的绘画思想的启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887年勃纳尔回到巴黎,他经常与高更书信来往探讨绘画艺术和他的绘画作品,期待着再次与高更见面。这年勃纳尔在巴黎遇到梵高和劳德累克,和他们成为朋友。勃纳尔成为梵高最重要的朋友之一。一年之后,勃纳尔与高更再次在蓬塔旺会面。勃纳尔发展了很多的艺术理论并进行艺术实践,他的画风发展了高更的绘画风格。他发现一个特别简单的艺术世界并用绘画表现出来。勃纳尔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拥有的才华已经被充分的展现了”。
高更是“蓬塔旺画派”的领军人物。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1848年生于巴黎,在南美秘鲁的利马度过童年,在父亲去世5年后回到了法国。1865年高更在商船上工作,1870-1871他加入海军,退役后高更进入金融界,十年后高更离开金融界成为职业画家。1886年贫困潦倒的高更来到蓬塔旺,这里成为他艺术成就的一个转折点,成为综合主义的领军人物。这一时期的高更打破了印象派的绘画的概念,对色彩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绘画中极度简化的形状,对立空间的摈弃,大面积的均匀色调和饱满的色彩,交迭的粗线条轮廓,画面具有装饰性。高更、勃纳尔及那些围绕在他们身边的艺术家驻足流连于蓬塔旺,在艺术上高更给与他们很多指导。在这里,画家们留下了不少旷世之作,并奠定了法国“蓬塔旺画派”的基础,也为今天的小镇开启了旅游观光业做出了贡献。
来到蓬塔旺,你一定要到“爱之林”去看看,“爱之林”在蓬塔旺的高坡上,走在这片深林中,感受这个曾经的画家们的精神乐园。高更这样评价“爱之林”:“如果阳光穿透了浓密的树叶也不能让人感到希望的到来,那么在这寂静的地方让人感到灵魂的悲伤。”今天,在“爱之林”中漫步,我们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森林的灵魂,一条美丽的河流缓缓的流过市中心,你会沉浸在汩汩的流水声中,如鱼儿在水中穿梭,畅游在蓬塔旺静静流淌的河流中。
1888年夏天,就在这片树林里还是巴黎朱莉安学院学生的塞鲁希耶 (Serusier) 与高更一起写生。高更在这片森林里向年轻人讲解色彩的奥秘,饱满的色彩和均匀的色调,让塞鲁希耶对抽象和综合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塞鲁希耶在高更的指点下,随手在一张纸上画了一幅小风景画,画面色彩明亮艳丽。他把这张画带回了巴黎朱莉安学院,同学们被这幅画所吸引,这些人里包括:勃纳尔、维亚尔、郎松和瓦洛顿等人,他们成为高更综合主义的追随者,并把这幅小画称之为“护身符”。他们自发的组成绘画团体,自认为自己有幸得到这“护身符”因此自称“纳比”即希伯来语中的“先知”,纳比派随之诞生了。纳比派受高更艺术理论的影响,放弃了传统绘画理念,不断探索,利用各种手段在作品中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富有节奏感的造型追求画面生动的效果,作品主题丰富多样严肃而又多变。
在蓬塔旺旅行骑自行车是最好的选择。你可以骑行在蓬塔旺的大街小巷,古老的教堂、美丽幽静的街巷,享受这座小城的美丽与宁静。当你沿着阿旺河骑行时,会经过14座磨坊和15座老房子。这些磨坊曾经是人们碾麦子的场所,直到1925年才关闭不用了,现在它们是蓬塔旺的一处美丽的风景。
在蓬塔旺可以经常看到高更的痕迹。格洛阿内克旅馆是蓬塔旺的一家家庭旅馆,1886年春天,高更来蓬塔旺写生时住在这里,在旅馆的墙上挂有高更的雕像。走到镇中心的小广场上,那里立着高更的胸像,这是人们为纪念这位给蓬塔旺带来了声望的画家所立的雕像。
蓬塔旺的画廊众多,蓬塔旺博物馆是必须去的地方,从在市中心朱莉亚广场的入口进去,它的展厅有1700平米,收藏了众多艺术家的4500幅作品, 让人浏览忘返。博物馆边上的公园重现了1891年查尔斯.费力格极具蓬塔旺画派的风格的作品《岩石风景.布雷杜1891》的景色,身在公园如在画中。人们从博物馆出来,朱莉亚广场是休闲的最佳选择,人们可以坐在广场上喝新鲜的果汁,在此谈谈天说地。
我们骑车可以到达位于蓬塔旺北郊的特雷马洛圣母院,教堂采用了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建于15-16世纪之间。教堂里最有名的雕塑是“十字架上的基督”(Le christ en croix)。画家高更曾在自己的作品《黄色的基督》中画过这座雕像,在教堂的墙上悬挂着着高更这幅作品的复制品并进行了介绍。
骑行去内维齐安要穿过通过克尔卡尼奇和Kerascoet(15世纪的小屋村庄)的乡村小路,这条路沿着海岸穿过内维兹最漂亮的地方:拉盖内斯的海角,罗斯皮科的海湾,马内茨港…沿途可以欣赏到海岸的各种风景。
蓬塔旺吸引着不同的艺术家来到这里。高更在蓬塔旺遇到老莫泊桑,后与小说家莫泊桑相识,莫泊桑以高更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一生》。谢奥多里.波特莱尔(1868-1925)是世界上著名的歌唱家也是蓬塔旺的骄傲。他爱好诗歌和戏剧,他演唱的最有名歌曲是"LA PAIMPOLAISE",这首歌开启了他的演唱生涯。1905年在蓬塔旺,他开办了第一个荆豆花节,第一个布列塔尼民俗节。1900-1930年间波特莱尔给蓬塔旺带来了荣誉,在这里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码头、广场还有纪念馆。乔.盖威尔是一个布列塔尼著名酒商的小儿子,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彩色玻璃制作大师,他为许多的教堂制作彩色的花窗玻璃,如:蓬塔旺的圣.索菲教堂、尼棕的圣.阿梅教堂、劳伦的圣路易教堂和巴黎的格鲁斯 .盖尤的圣.皮埃尔(Saint Pierre de Gros Caillou)教堂等等。
蓬塔旺有着独特的布列塔尼风情,是艺术家的胜地,高更在这里获得了艺术的灵感,开创了他的艺术理论,可以说这是高更的艺术天堂。1888年是高更在现代艺术史上开创性的一年,为他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基础。这年,高更在蓬塔旺一直住到10月23日,随后高更和梵高一起到阿尔画画。在阿尔,他们相处了12天之后,两人因绘画的理念不同进行了激烈的争吵,发生了梵高割去自己耳朵的悲剧,梵高精神崩溃住进了圣雷米的疗养院,高更则回到巴黎。
关于凡.
凡高
十九世含担波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本站简称凡高)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360问答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是当三贵地牧师。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旧到笑木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首另着境认阻鲁调虽清职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杂配余物去规官校士急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请见《"疯子"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与凡高同名,简称文森特伯伯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失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创建的。现在的经理是年轻的特斯蒂格先生该套强当关。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剧伯因工作出色被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克未模强相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伯伯是当时欧洲总培怕执资修支著空李想最大的画商之一,而他被认为欢此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继承人。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从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渐越比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怕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云极夜最还地心71年,父亲被调往海尔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在外地上学的弟弟提奥见面。8月,提奥前往海牙,凡高与弟否磁念胡形缩曲作非弟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日子。提奥走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真输来往。这650多封凡高写给提奥的书信,是我们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资料。(请见本站凡高书信集)
187案系资使验拉3年,提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店工作,与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顾客和同事都对他很有看法。终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凡高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求得了一份老师的工作。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在斯托克斯先生办的学校当没有薪水的见习教师。7月,学校迁往艾勒沃斯,但试用期过后凡高仍没有领到工资。他开始另谋出路。这时,他有幸结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并在牧师所办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后来做起了助理牧师,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传教。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就已经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2月,凡高回家过圣诞节。此后再没有返回英国。具体原因不详。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帮助之下,凡高到多德雷赫特一家书店当店员。但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个月后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经父亲同意,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住在当时是荷兰海军司令的约翰伯伯家准备神学院的入学考试。凡高的舅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给他找来了最好的老师。但因为急于从事实际工作和痛恨晦涩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他放弃了继续学习。
1878年7月,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但还是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工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形象过于“丑陋”,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但凡高的行为得到了矿工们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圣人。
再一次被解雇后的凡高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义务从事传教和救助工作。这时,他打算从事艺术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布鲁塞尔边学习边创作。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他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其实一直都很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顿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就是曾帮助过凡高的牧师舅舅的女儿),他和凯很谈得来,但当他提出要和她结婚时,又一次被拒绝了!凯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又译成毛威)的帮助,凡高在莫夫的指点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他还得到了海牙古比尔分店经理特斯蒂格的支持。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女西恩交往,才最终与莫夫和特斯蒂格绝交。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只能*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
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凡高决定和西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9月中旬,与西恩分手后的凡高,离开海牙前往荷兰北部的德伦特,开始了几个月的流浪与创作。
1883年底已30岁的凡高来到父母在纽南的新家。
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亲去世。当年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凡高根本无人知晓)《吃土豆的人》。这个时期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推崇卢本斯,还接触了日本浮世绘。
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保罗·高更、埃米尔·贝尔纳、图卢兹-劳特累克、卡米尔·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还结识了经营绘画用品的唐基。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初,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它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又称“南方画室”)。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收获景象》《海滨渔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提奥的资助生活。
在阿尔期间,凡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善良的鲁林可能是凡高在阿尔唯一的朋友。凡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
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
5月,凡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凡高得的应该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凡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可在当时,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他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凡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
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凡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
凡高说:“痛苦将永存”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了葬礼。参加葬礼的只有提奥,加歇,贝尔纳,鲁西安·毕沙罗(著名画家毕沙罗之子),唐基。
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提奥因过于悲痛也卧床不起,在凡高去世六个月后,也去世了。
后来,他与凡高一同葬在奥维尔墓园。他们兄弟的故事将感动全世界。
此后,在提奥妻子乔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画借出展览。其实,在凡高临死前,已经有评论家赞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来越大。
1907年凡高的母亲去世。他活到了他儿子成名的那一天——-,她还为曾扔过凡高的画而感到后悔。
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及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
1914年,凡高书信集出版。凡高的一生渐渐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27年,乔安娜去世。
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传》出版。到了今天,此书已销售几千万册,许多人是通过这本书才喜欢上凡高的。
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永久珍藏凡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现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
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术馆的建成。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
他的《加歇医生像》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8250万美元。
凡高37岁就死了,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完成的。现存有油画800余幅,素描1000余幅,还有水彩,版画等作品。本站只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品向大家展示。
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凡高,高更,塞尚,都是后印象派的杰出画家,他们都超越了印象派绘画,是现代艺术的导师和照亮人类艺术史的永恒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