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的代表作《泉》《土耳其浴室》《大宮女》,他的繪畫有什麽樣的影響?
安格爾崇拜希臘羅馬藝術和拉斐爾,和大衛一樣捍衛古典法則,但又對中世紀和東方異國情調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而被一些藝術史家戲劇性地劃入浪漫主義畫派。
安格爾是一個對自然崇拜得五體投地的多情者廳拆。安格爾在向希臘人和拉斐爾讨教之前,先學習了自然。他曾斷言:“希臘人就是自然;拉斐爾之所以是拉斐爾,就是因爲他比别人更了解自然。”安格爾并不能完全放棄明暗的處理,他還使用很強的,鮮豔得過分而不真實的顔色,以彌補作品色彩的冷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安格爾的畫通常會有這樣的感覺:線條畫得太乾淨了。正是這種線條的乾淨把安格爾引向抽象,會使畫面毫無内容,但爲了表現明暗和反射(使作品富有内容),他也會把線條打斷,使之帶有“繪畫性”,可是在這種有如金屬一般堅硬的“繪畫性”中,卻沒有一般“繪畫性”所必不可少的那種流暢和“靈魂”。當他的線條變得過于準确時,他就以細節來壓倒它,畫上一堆純屬低級的趣味的裝飾物。但當他模仿提香時,那簡直就是拉斐爾,這時的作品就成爲珍貴的傑作。當他初訪羅馬之後,他又完善了自己的繪畫風格,越來越多的傑作出現了,他的藝術也到達了鼎盛期。
安格爾對表現女性裸體充滿了熱情,他的自然道路就是愛神的道路。他對女色的嗜好是深刻而一貫的。當安格爾的天才同青春美麗妖娆的女性結合在一起時,創造力往往是空前的。肌肉、曲線、酒窩、 土耳其浴女柔韌的皮膚——一切的一切,我們都可以從他的油畫上看到。
《土耳其浴女》是安格爾的優秀創作之一。畫中的裸體組成了一個中間性的基調,小小的藍、紅、黃各色斑塊,如寶石一樣嵌綴其間,隻是稍顯模糊,但非常和諧一緻。在女性美的表現上,安格爾克服了他那種感官上的愛好,賦予了它以傳奇的魅力。這幅畫反映了安格爾借助衆多的“潔淨”、“洗練”優美的人體來表現一種單純與豐富、動态與靜态的完美結合。每個浴女是一種“洗練”和“潔淨”的形式,衆多的“洗練”和“潔淨”結合在一起就使得形式更爲豐富。這冷靜、幽雅精于用線和微妙的明暗色調來體現人體表達方式,是來自古典主義的傳統;但是,這種真切而又超越真實,單純而又變化豐富,柔美而又不柔弱甜媚的抽象意味,以及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濃郁的東方情調,是傳統的古典藝術中所從未有過的。
安格爾把對古典美的理想和對具體對象的描繪達到了完美統一的程度。 在安格爾畫的所有描繪女子裸體的油畫之中,《瓦平松的浴女》和《泉》無疑是最好的二幅。《瓦平松的浴女》作于1808年,安格爾時年28歲。美妙的女子背影使他激動得竟至無暇過多顧及技術。半明和半暗的調子在這柔嫩的背上顫動着。色彩雖然相當原始,卻也不無悅人之處。綠色的簾子、淺黃色調的身體、白色的床單、白色帶紅的綢頭巾一一全部安排在一個平面上,如在鑲嵌飾物中一樣和諧地交織在一起。
安格爾從1830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逗留期間就開始創作《泉》,但一直沒有完稿。二十六年以後,當他已是七十六歲高齡時才畫完此畫。這幅畫是安格爾的得意之作。“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體的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現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是他畢生緻力于美的追求的結晶。這雖是他晚年的作品,但所描繪的女性的美姿卻超過了他過去所有的同類作品。“泉”也是西歐美術史上描寫女性人體的優秀作品之一。由此可見,安格爾的造型力純粹是對現實的一種感性的占有,在他的構圖創作中,隻有當他的可能拜倒于女人面前時,他才創造了真正的藝術作品。
安格爾一生中在裸體素描上下過精深的功夫,而且隻有當他面對裸體模特兒時,他的現實主義真知灼見才特殊地顯現出來。他曾說:“标準的美——這是對美的模特兒不間斷觀察的産物”,還認爲:一幅畫的表現力取決于作者的豐富的素描知識;撇開絕對的準确性,就不可能有生動的表現。掌握大概的準确,就等于失去準确。那樣,無異于在創造一種本來他們就毫無感受的虛構人物和虛僞的感情。這位古典主義繪畫的末代風流畫家,辯伏好吸收文藝複興時期前輩大師的求實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發揮到爐火純青的境地。這裏所不同的隻是,象馬薩卓、米開朗基羅、喬爾喬奈等大師的裸女體現的是一種充滿人性的時代理想,而安格爾在裸女上所寄予的理想,則是“永恒的美”這一抽象概念。究其實,乃在于尋求以線條、形體、色調相諧和的女性美的表現力。這在他那些描寫土耳其宮女的
裸女畫上尤爲明顯。晚年,安格爾畫了這一幅《泉》,則進攜鉛一步反映了畫家對美的一種全新觀念,那就是他深深覺得用精細的造型手段創造一種抽象的古典美典範的必要性。76歲高齡的安格爾,終于在這一幅《泉》上,把他心中長期積聚的抽象出來的古典美與具體的寫實少女的美,找到了完美結合的形式。
他在這幅畫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類普遍贊美的美的恬靜、抒情和純潔性。有一位評論家參觀了《泉》後說:“這位少女是畫家衰年藝術的産兒,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們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氣也更理想化了。” 《泉》大概在意大利佛羅倫薩時就開始醞釀了,那是在1820年的事,爲什麽事隔36年後才最終完成此稿呢?這還得從他的學生保羅·巴爾澤和亞曆山大·德戈弗兩人說起。最初在安格爾心中構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師們在畫維納斯時的願望,他早在1807年就畫過一些草圖,後來不滿足前人已畫過的“維納斯”樣式,企圖使形象更單純化。有人認爲這幅畫最初是由上述兩個學生協助完成的。 安格爾經常在同一主題或構思中進行複制,有時花上幾年甚至幾十年工夫。 1857年,《泉》被迪麥泰爾伯爵收購,成爲私人藏畫品。後根據這位伯爵的遺囑,他的家屬于1878年将此畫贈給國家,終于成爲巴黎盧浮宮内又一鎮館之寶。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