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简述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是庆碧从1919至1924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它的艺术目的是力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的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恐惧、焦虑、爱和憎的情绪。布景高度失真变形、摄影角度古怪奇特、照明阴沉朦胧,表达的共同的主题是谋杀、死亡神枯和暴力,描绘了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悲愤、痛苦和恐惧。其代表作有《卡里加里博士》、《疲倦的死》、《吸血鬼诺斯费拉杜》、《蜡像陈列馆》等。
二三十年代在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下后续发展出了两个分支流派:街道电影和室内剧电影。街道电影的代表作有卡尔格吕纳《街道》、派布斯特《没有欢乐的街》、布鲁诺拉恩《街头惨剧》;室内剧电影的代表作有卡尔梅育尔《后楼梯》、罗布辟克《圣苏尔维斯特之夜》、茂瑙《最卑贱的人》誉瞎举。
二十世纪初的德国表现主义
19世纪末欧洲掀起象征主义旋风,但在德国,象来自征主义美术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只有表现主义在德国找到了最丰饶的土壤,并在那里适沙即活药七住块汉岁宜落地生根,发扬光大。表现主义画家们采用的方法360问答是通过扭曲变形的画面形象来传达他们心中的爱憎情感,换句话说,他们采取的是类似漫画的创作手段。但煤市二决粮的与漫画不同的是,表现主义画家不一定要以幽默感取悦于人,传层刚他们的作品往往十分严肃。在看似怪诞的画面中,蕴藏着撼人心魄的力量之美。1905年,在德国北部的德累斯顿好物精着,由几个年轻人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