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
浪漫派,也就是浪漫主义。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出现在十八世纪下半叶,首先反映在文学中,后来扩及到包括音乐在内的整个艺术领域。浪漫主义是对传统、古典模式和束缚个性的种种权威的反叛,重视个性、主观、情感的自由表现和来自抒发。
音乐的浪漫主义大约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直到十九世纪末,是浪漫主义迅猛发展,席卷整个欧洲的时代,二十世纪初,浪漫主义开始衰落,但仍然有少数音乐家坚持浪漫主义风格。
贝多芬是欧洲音乐从古典向浪漫时期转变中承上启下的作曲家。整体上他遵循古典形式,但已经在突破。更重要的是他已经着力于在音乐中表现他的个性,努力在人格、精神上争得独立和自由。
直到贝多芬为止,音乐家们都是在贵族的“保护”下生存的,这使他们处于依附他人的社会地位。莫扎特、贝多芬都为争取独立的社会地位付出了巨大痛苦的代价,直到浪漫360问答主义时代,音乐家才成为自由、独立的艺术家。但精神上的自由却不等于物质上的幸福,这使他们常常处于“痛苦的自由”的矛盾之中别线沙断。
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他们的情感世界,来自超差是对大自然的微妙观感、触情生情,来自诗歌、戏剧、绘画等姊妹艺术的启迪,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文学引发的幻酸响岩式病铁电培害创想、想象。于是,标题音乐盛行起来。他们也应用古典传统的形式或曲体名称,但往往以全新的、自由的方式处理。同时,也产生了下黄扬防耐海南许多新的形式。例如“性格小品”就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随兴之所至,表现某种情趣、心境、感触的小曲。
当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意形式。他们抒发的黑跟别古送言课情感也不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爱照皇映参两准非程点狭小天地。优秀的浪漫主义音乐,都有与他们的音乐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而他们的音乐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具有广泛社会性、普遍性的道德伦理的意义。
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专门以利构演奏为职业的钢琴家。在这以前,作曲家与演奏家是合而为一的。就是说,钢琴曲大都是由写作乐曲的作曲家自己演奏。职业钢琴家的出现,意味着作曲与演奏的分工。分工的结果,是演奏技巧的空前提高。那种令人耳晕目眩的超级技巧,是音乐会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适应千承这种需要,这时期出现发投灯歌季督使许多含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钢琴曲超空排王福鲁部致治,与此同时,大量目的只是为练习技术的钢琴练习曲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那位“折磨”了几代钢琴家的贝多芬的学生、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1791—1858)的没完没了的练习曲,就写于这时期。除他云套吗层屋还地州企客令外,克列门蒂(1752—1857、克拉玛(1771—1858)、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等人,也都写下了有价值的技术练习曲。
总之,浪宁攻千乱曾特此基实漫派时期,钢琴艺术得到全面、高度的发展。假如我们乐于平均起来计算一下,在今天的音乐厅里听到的钢琴曲目中,浪漫派钢琴曲仍然占有最大的比例。我们的漫游,也将尽可能多停留一些地方。
欧洲音乐进入浪漫主义时代的第段只设一位重要作曲家是威伯(1786—1826)。他是德国民族歌剧的先驱人物。他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创作了四首钢琴奏鸣曲,许多舞曲。他的广为人知的钢琴曲是《华丽回旋曲》和《邀舞》,都写于1819年。两首作品的性质也相近,都华丽、明快,在优美、轻松之中透露出浪漫主义的气息。《华丽回旋曲》的主题是:
与这首作品相比,他的《邀舞》流传的要更广些。邀弦为针刚老止林扩为,就是邀请,乐曲描写的是邀请跳舞的情景。威伯本人对乐曲给予了生动的解释,大意银责女是:开始是一个男的很有礼貌的念块如邀请一个女的跳舞:
这条低音区的上行旋律表达着这个男人诚恳的态度。但女的有点不好意思,也很有礼貌,不过谢绝了:
但男的又一次邀请,低音旋律又重复一次。这次,引出了两人的交谈,很自然的共进舞池。后来就是华美的多段圆舞曲了,是一听就清楚的优雅的舞蹈场面。当舞蹈音乐停止后,类似开头的音乐再次出现,这回是男的向女的表达谢意,两人友好地互相告别。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标题带有情节性音乐也沿着情节的线索发展。
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派又一位代表人物。他有着与莫扎特相似的天才,却经受了比莫扎特更多的困苦。他31岁早逝,仅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是艺术歌曲的伟大作曲家,也创作了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他在钢琴音乐上也有建树。他一生写了十六首钢琴奏鸣曲,还有许许多多“即兴曲”、“音乐的瞬间”(这是舒伯特首创的名称)、“进行曲”等等小品。这些作品被称为性格式小品,每曲都表现一种特定的、语言无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绪和感受,展示出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他的一些小品我们都早已耳熟了,比如第二首《音乐的瞬间》,在许多场合都会听到:
这就是舒伯特在瞬息间产生的音乐灵感谱成的美丽可爱的小曲。对于这类小曲,不必费心去想“表现的是什么”,它表现的就是你听到和感到的。他的《即兴曲》也是这样。比如《E大调即兴曲》,让你的情绪、你的想象跟随着那串蜿蜒起伏迅速流动的音流飞翔就是了,肯定把你带到美妙迷人的地方:
对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感悟
天色已晚,爱人还没回家,又听着老柴的《悲怆》,心醉得都快碎了。最初听《悲怆》,是因为曲名让我产生崇高感,再听是因为音乐让我获得了莫名的认同,再后来我就把老柴当情人了,听他的音乐就象私底下分享情人的心事——忧郁并幸福着!
我是个纯粹的浪漫主义者,无论音乐、艺术、文学还是哲学,浪漫主义最能撩动我的心扉。我深爱着肖邦,老柴,还有李斯特,每次走进他们的音乐,心情都极为复杂,一方面迫不及待地想聆听,就象查泰莱夫人迫不及待想拥抱她的守林人一样;另一方面又害怕卷入音乐的莫名惆怅中,害怕那种惆怅会让我陷入纯净高贵掩埋的孤独深渊里!
听音乐需要合适的环境和心唯袜情,我很不情愿跟别人共享我最爱的音乐就如同我不能忍受跟别人共享爱情一样。我喜欢偷偷地在家里独自享受,四周万籁惧静,仿佛全世界只有我和音乐共存,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私语交融,任凭她柔软的小手轻轻抚摸慰藉我的灵魂。
音乐确实过于抽象,当你感动得热泪盈眶时,是没有分析音乐结构的指神激心情的,更不会管她用了何种作曲技法。我还清楚地记得大学时的作曲理论老师,给我们分发大堆没有音响的谱例,要求我们对无声音乐逐个进行分析。真难以想象一个把音乐当成科学来研究的人,心中能拥有多少音乐!现在我们那位勤奋的曲式老师大概还在重复着同样的音乐研究吧,但我敢肯定他难以创作出动人心弦的上乘音乐。
古今中外,没有哪位音乐评论家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批评莫扎特的音乐。的确,正如赵鑫珊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所提到的,莫扎特音乐有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正是古希腊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对西方艺术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艺术的伟大复兴,古典时期的音乐正是文艺复兴的伟大产物。莫扎特音乐单纯高贵典雅,有如他清明纯净的灵魂,所以我听他的音乐总是诚惶诚恐,怀有无限的崇敬和景仰,否则就是对他音乐的亵渎和不敬。
某些音乐评论家评议贝多芬音乐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意义,我个人却不怎么喜欢,倒不是因为他的音乐太形而上,而是因为他的形而上意识中有太多英雄主义、太霸气,男性气质过于浓郁,跟我心性不投。不象浪漫时期的音乐,尤其是肖邦,老柴的音乐,能使我矛盾焦躁的内心暂时回归沉静。音乐是一种不可思瞎漏议的良药,当我心情极度沮丧或浮躁时,总渴望在音乐世界中获得认同而后解脱。沮丧时听《悲怆》,会为自己肤浅的小资惆怅而羞愧,浮躁时听《悲怆》,会为自己狭隘的世俗观念所不齿!
尼采的日神酒神理论一直令我感激不已,每一位有着道德崇高感的人都期望自己象日神阿波罗那样典雅高贵,但这种人往往同时具有酒神浪漫痴狂的内心。怎样让日神和酒神在自己的灵魂里找到平衡法则呢?尼采用了一辈子时间,不惜以精神崩溃为代价,在哲学世界里不懈探寻,虽然最终也没有找到明确的标准法则,却给了我们一段很有名的启示录: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上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他认为“真理并非最高的价值标准,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为了生存,我们需要用艺术的‘谎言’去掩盖某些可怕的真理”。我不得不感叹,在物欲横流的实用主义占绝对优势的今天,有多少人能理解先哲的这种智慧?不管怎样,他是我心中一位真正的浪漫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