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罗是什么画家?
米罗认为他的故乡加泰隆尼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真正使他迷恋的还不是巴塞罗那古香古色的街市和繁华的地中海商港,虽然他在这儿长大成人。他始终觉得加泰隆尼亚那片广袤的原野更是令他神往的地方,他的祖辈世代居住在那儿,少年时代,他常到乡下祖父家游玩。18岁时,由于一场重病,使他在一个叫蒙特洛伊的农庄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在那片荒凉的山地里发现了永生难忘的魅力。起伏的山峦上密布着橄榄树和葡萄园,山的那一面传来海浪的涛声,人们在粗糙的岩层上凿出一首逗幢房子,加上一个哥特式尖顶,就成了一所别致的小教堂,夜晚,乡间的空气那样透明,星星仿佛就在小教堂的尖顶上歌唱。这样的景色在一个体质孱弱的少年眼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米罗的祖辈都是传统的工艺匠人,在他看来,金银器皿上的那些图案,就是加泰隆尼亚乡村景色的符号,里面有说不完的传说和神话。
当米罗开始接受艺术教育时,萦绕在他的脑海里的仍是神秘的加泰隆尼亚,墨守成规的学院派教育几乎窒息了他想当一名艺术家的理想。他把艺术看成是充满了幻想的心灵能够自由歌唱的世界,是生活中饱受创伤的精神得以慰籍的栖息之地。这个外表文静而内心激情如火的青年终于告别了狭小保守的巴塞罗那,来到欧洲文化的中心巴黎,寻找他的艺术之梦。
令人眼花缭乱的巴黎使米罗兴奋不已,他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当时的前卫艺术运动。从他初到巴黎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野兽派和立体派对他的影响,尤其是野兽派的色彩为他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论在米罗后来的哪一个艺术阶段,那种明快、响亮而又清澈的色彩关系,始终是他的艺术动人的力量之一。但是米罗并不满足于纯粹的视觉关系,他不认为艺术只是形式,它应该象诗一样,充满着回忆、联想和想象,用形象无言地向人们倾诉内心的神秘,就象他当年在蒙特洛伊的山村在静夜的星光下冥想,面对着古老的小教堂追思历史与人生。这时,一个新的流派正在形成,它的思想很快吸引了米罗,终于使米罗自由漂浮的思想和想象找到了归宿,这个流派就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集合在这面旗帜下的诗人和艺术家以弗洛伊德的思想为依据来对抗他们所认为的资产阶级文明。他们声称,由于一切运用理性来分析和掌握现实的尝试都失败了,那就只有用潜意识来取代理性的位置。来自加泰隆尼亚乡村的米罗对社会和政治问题并不感兴趣,他从超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感觉到诗意在艺术中的地位,正是这种诗意可以把内心的秘密用形象和符号自由地表达出来。潜意识隐藏在心灵的深处,当诗情从心灵涌出的时候,那些隐藏得最深枝薯的、早已被遗忘的记忆便伴随着诗的联想浮现出来,对米罗来说,这种记忆便是加泰隆尼亚的原野、山峦、农舍和橄榄树,它们已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更象抽象的符号反映着米罗内心的呼唤。
超现实主义强调梦幻、联想和象征的画面效果和含义,米罗在他早期的作品中直接以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作为想象的来源,如《犁过的农田》(1923-24),象一个想在记忆中极力挽留的世界,它只在梦中出现,或是瞬间掠过脑海。它残留在记忆中,却又变幻不定,画面上的景物不规则地排列着,奇形怪状的动物,树丛中藏着一只眼睛,耳朵却长在树干上,一排排黑色的线条显然代表犁过的农田。米罗认为这是纯粹的自然,但不是来自客观的真实,而是来自对自然的梦幻般的思念。《小丑狂欢节》(1924-25)则更象纯粹的想象,开始脱离了对早年生活的直接回忆。画这幅画的时候,他并不是无目的地涂抹,而是画了很多草稿,从中捕捉无意识中闪现出的意念,再把这些意念精心设计在画面上,画面上仿佛是一个孩子在看完马戏表演后留下的印象,充满着稚气和幽默。实际上,米罗要捕捉的正是在一个成年人的心灵中闪现出的童年的回忆。在所有超现实主义画家中,米罗最忠实于自己的无意识感受,他自己也认为《小丑狂欢节》猛芹者正是在诗的境界中超越了现实。
米罗的艺术后来基本上是循着诗意与自然意象的路子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避战乱,再次来到僻远的山乡,在忧虑与压抑的心情中继续为艺术保留了一块净土,那些充满诗意的命题与符号化的梦境仍然反映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如《三更时分的夜莺之歌和清晨的雨》(1940)和《给情侣们启示未来的美丽之鸟》 (1941),画面上似乎只是美丽的色彩和抽象的色块,但仔细辨认,很快就能看出自然的意象:月亮、星星、小鸟和动物,当然也有变形的人物。米罗总是在很多画中不断地重复着这些符号,但给人的却是全新的印象,因为这些符号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来自他的记忆和对自然的感受,经过灵感与诗意的纯化,把观众也带入了他的梦境中。
战后,米罗已成为国际性的大艺术家,绘画也日益走向单纯,无论是为大型建筑设计的壁画还是架上绘画,都只有几块大的纯色,再加上符号般的点与线条,这似乎是纯粹的抽象绘画,再也看不到加泰隆尼亚的景色了,如《蓝色第三号》,只有一个红点和一个黑点,一根蜿延的线条缓慢越过画面,蓝色是那样纯净,象艺术家无穷的想象消融了整个世界,只有星星在歌唱,它仿佛留下一道纤细的轨迹,使人们去追溯蒙特洛伊那深沉的夜空。
萨尔瓦多·
这一幅密农影《记忆的永恒》(一译《记忆的持续性病加》)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它表现了画家追忆童年时的某些幻觉。
一个虚幻的世界,如同在阳光下一切被坏请训也促千速受护段十溶化了的一般,软瘫的蜡一样的钟表,它们被挂在树枝上,落在不知名的方形体积上,搭在胚胎状的物体上,令人惊疑,感觉莫可名状。这一切是在惨淡来自荒芜的加泰隆尼亚的背景下出现。这是一幅幻象,一切事物不近情理,却又表现了可知的物体。这些软塌的钟表,如今已成了西方人(也包括我360问答们已欣赏过的中国人)心目中的超现实主义梦境物象的同义语了。
加拉与达利是一对天赐裂的过统脚训压石项深城良缘。她给达利带来了幸福,可以让他轻松地保持自己癫狂式的生活状态,使达利长期保持了古典画法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平衡。此幅《记忆的永恒》作于1931年,24.1×33厘米大,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背景说明 超现实主义是法国达达派思潮处于困境状村游强时出现的一种新兴艺术思潮,它与象征主义一样,也由诗人首先提出。第一个使用“超现实主义”一词的是法国现代法够则解和节背派诗人阿波里奈尔。他于1917年发表的戏剧《蒂丽西亚的乳房》自称是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后来又验投输愿得当维不育乎有安德烈·布莱敦、艾台雅等诗人在巴黎《文学》杂志上公开打出旗号,要职煤推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运动。这我们已在欣赏恩斯特、米罗、马宋等画家的作品中提到过。
第二代超现实句便架属非月肥法受增等主义画家有彼埃·孙烟计心怕罗依(Pierre Roy)、唐吉、马格里特、保罗·德尔沃(Paul Delvaux)以及我们这里要欣赏的萨尔瓦多·达利(1904.5~1989.清磁绿一字行程倍1)等。这一批画家是专以精致入微的细部写实描绘和可声以认识的物体局部为准则,来表现一个完全违反自然组织与结构的生活环境,把幻想结合在奇特的环境中,以展示约喜延依皇空权学挥画家心中的梦幻。有人也把这种画称之为自求学水轻进补聚运行果宜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
萨尔瓦多·达利承认自己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无参握似洲失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幻觉,他们象弗洛伊德医生一样,去探索精神病患者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与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真诚反映,这在日常生活中是见不到的。对于超现实主义画家来说,这是些至为珍贵的素材。因此,达利的许多作品,总是把具体的细节描写和任意地夸张、变形、省略与象征等手段结合地使用,创造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读他的画,人们既看懂所有细节,从整体上,又感到荒谬可怖,违反逻辑,怪诞而神秘。这种“潜意识”的景物,其实都是画家主观地“构思”出来的,根本不是什么潜意识或下意识的感情表达。
达利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影响最大,持续的时间也最长。不仅他的画,还有他的文章、口才、行动以及他的打扮,都无不在宣传他的“超现实主义”。他在发挥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上,可以说超越了他们的超现实主义绘画群体。他的有些作品除了传达无理性、色情、疯狂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哲学观外,有时还反映着人们的时髦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