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归汉图范曾名画赏析

《文姬归汉图》描绘了怎样的故事场景?

蔡文姬,名琰,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之女,先嫁河中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东汉献帝兴平中(195)天下丧乱,蔡文姬被南匈奴掠获,被迫嫁给了左贤王,在胡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蔡邕友好,痛感蔡邕仅此独生女,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左贤王迫于压力,只好同意。蔡琰归汉后,受到曹操特别礼遇,并亲自作媒,许配给屯田都尉董祀。蔡文姬博学多才辩,又妙于音律。离乱前,蔡邕赐文姬书四千余卷,离乱中全部毁失,曹操问他能记起多少,答曰“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曹操原计划给她派十几个文人,帮她整理。蔡文姬说“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由她个人缮书,写好后送交曹操。文姬归汉,讲的就是蔡文姬返汉前与左贤王和两个儿子话别的情景,生离之苦可想而知。宋金时期,不少画家描绘这一题材,表现出对民族关系的关注。表现形式多样,有的具体描绘话别场面,胡、汉使者列侍两旁,左贤王为文姬斟酒,夫妻无言相对;两个儿子上前抱住妈妈,此情此景,令人心碎。有的描绘文姬归汉的路上,不畏艰难的品格。这里展示的是金张璃画的《文姬归汉图》,表现蔡文姬归汉行进在漠北大风沙中的情景。全画由十二人、七匹马和一条狗组成。最前面是旗手肩扛圆月旗骑一母马,马旁跟随小马驹,旗手头戴皮帽,缩颈掩面,大小马均低头艰难地向前走着;由于风沙太大,旗子被吹得几乎成了一条直线,旗杆也只得斜扛在肩上,前导之后便是画面的主要人物——蔡文姬,她骑在马上,精神抖擞,头戴貂冠,身着华丽的胡服,脚登皮靴,手扶鞍鞯,双目凝视前方,一副无所畏惧的神情。而为蔡文姬牵马的马夫,虽然迈着矫健的步伐,但以袖掩口,也经受不住大风沙的袭击。文姬身后是七名胡汉双方的骑马护卫,画面最后是一名殿后的武士,头戴皮帽,身穿窄袖长袍,腰佩箭菔,右手执鹰,左手执缰,打马紧随,马旁还紧随犬。画面结构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相互呼应。形象刻画细致,准确生动。




2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