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 拉赫玛尼诺夫 李斯特作品各自的特点
1、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2、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许多现代元素。如何成功把这两种风格相融合成为其创作之谜。毋庸置疑,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改变、完善着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每一位大师的风格都具有自己的演变过程。
3、李斯特在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扩展资料:
一、肖邦的音乐作品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二、拉赫玛尼诺夫的主要作品
钢琴行逗独奏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共谱写了2首奏鸣曲、24首前奏曲,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顷带消》。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弗里茨·克莱斯勒的《雀知爱之悲》及《爱之喜》等。
三、李斯特的钢琴作品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而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里德里克·肖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朗茨·李斯特
肖邦与李斯
肖邦 李斯特:两位被历史误读的大师
————肖邦李斯特二者异同点比较
打开任何一本西方音乐史,肖邦和李斯特肯定是在浪漫主义那一章出现,但是,从浪漫主义的更细致的孩草吸止争免施层重划分上,二人显然不属于同一小节。在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中,肖邦属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时期,而李斯特则是在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这一部分;保罗·亨利·朗则在他的记武该言传《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中,将肖邦归纳为纯粹的说极什获族故州顺审副家浪漫主义时期,而来自李斯特则是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有的360问答西方音乐学者这样讲到,单纯的从时间上对明与视只苗宽职艺白养音乐进行划分断代,稍显谈架冷物生硬,真正的音乐史应该是声音的历史。
肖邦和李斯特的音乐听起来有很多共性,比如更注重表现人的情感,突破了结构的某些局限,但是也有很多不同,比如肖邦的音乐更具有歌唱性,而李斯特则是把钢琴变成了万能乐器,将反生真识保欢款交响乐的创作思维放在钢琴上,音响效果空前宏大,技巧性很强等等。事实上,肖邦出生于1810年,而李斯特是1811年,李斯特和其他的早期浪漫主义者出生于大约同一时期,但是他比他们活得都长,比如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和李斯特关系很微妙,肖邦认为李斯特的音乐很低俗,他同样不喜欢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等人的音乐,但是他却同他们是朋友,有的时候彼此帮助。
肖邦,始终是和波兰、爱国、乔治·桑、爱情、弱不禁风这几个词分不开,肖邦成名以后,几乎没有人批评他的音乐,肖邦就像是放在真空瓶子里只能远远观赏的稀有的花,我们很难真实的触碰到他,当然这也与留下来的肖邦的一手资料很少有关;而李斯特就更像是受众人喜爱的杂耍演员,他有很多头衔:钢琴家、作曲家、指挥、评论家、文学家、神甫、教师······英俊的外表、丰富的音乐活动、过人的经历、被人津津乐道的私生活,李斯特更立体的将自己诉任皮说他报呈现给世人,所以争议很多,他像是一个花农,在花园里种满鲜花,其实,很多花远比我们我们想象的更有价值。他们两个都在不同程度上被世人误读。
首先,在创作体裁方面,肖邦充分的利用了现有体裁,进行再创作,而李斯特则是在标题音乐的基础上,很好的发展了交响诗。
肖邦与西方音战上身倍检训察得夫供增乐历史中的绝大多数作曲家不同,肖邦将一生的创作活动几乎全部倾注在钢琴音乐领域。尽管创作领域局限在很小的方面,但是他却改变了音乐的面貌。他对于奏补及财略热刘祖国波兰的深深的爱国之情,并唱需困屋件多给头晶不是想简单的创作背景介绍那样,例行公事一样的附在了诸如《革命动味罗晶钟改》等等曲子的后面,他的山冷求革命性是融入在音乐之中的,还有一句流传甚广,甚至有点滥慢京血们值怎银军俗的“他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让人们对于肖邦的理解夺走了一点弯路。马祖卡、波罗奈兹这些波兰的民间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有民间特色的题材,从形式到内涵含九参收这费烟板旧多,肖邦将他们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了它吸收和处理万混老介此见混硫机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赋谈层抓句得殖阶配予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等等体裁新的艺术表现力。
而李斯特涉足的领域则要亮往何工团划事在艺多很多。李斯特作品数量很大,早期以钢琴作品为主,后期管弦乐作品的成就更突出。交响诗是李斯特对西方音乐的重要贡献,既向交响曲那样体现更宽阔深厚的思想内涵,又精炼简洁。在他的音乐生涯中,三个人对它影响很大,柏辽兹,他的管弦乐队的印象色彩,将李斯特变成了钢琴管弦乐队化的第一人;帕格尼尼,对于乐器的无限探索,技巧的追逐,让《帕格尼尼练琴曲》之间令人叹为观止;肖邦,肖邦的演奏让李斯特明白了钢琴的诗意歌唱性以及装饰音的重要性。
在作曲技巧和声方面,二人均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肖邦从不掩饰自己在工作上的野心,他曾经讲过:“我有一个也许过于大胆但是很崇高的心愿和意图,那就是为我自己创造一个新世界”作为一个钢琴家,轮他开创了一个新纪元,钢琴成为一种完全的乐器,他的音乐有不和谐音,包括刺耳的二度音和九度音,要通过熟练的使用踏板才能使他们出彩,半音阶的大胆的和声对19世纪音乐思维产生了根本的影响,影响了瓦格纳甚至更晚一些的作曲家。他独创性的重要方面是把半音的不和谐和转调的公认手法推向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
李斯特晚年在和声上的大胆尝试给世纪末的作曲家以重要启示,在半音化和声以及模糊调性的道路上的探索,引起了更多后人的注意。李斯特给音乐带来了曲式和和声方面的一些新观念,贝拉·巴托克认为,李斯特有一些缺陷,但是这都不重要,“我们必须带着新思维找出这些作品的精髓”
印象派、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等等以后的作曲家们的创作都不是凭空出世的,追根溯源,依然不能够忽视这些大师们做出的重要探索。
其次,钢琴教学方面。两个人无一例外的都是钢琴家,但是,李斯特对于现代钢琴教学的发展贡献非同小可。
肖邦更注重生活品位,他的钢琴课可以一节课30法郎,但是跟他学琴的往往是某某夫人,某某小姐等等这些上层社会的人士们,他们学琴娱乐的成分更大一页。肖邦鲜有正规的学生,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而李斯特作为一个钢琴教师影响广泛而深远。他培养了整整两代追随者,继彪罗和陶西格之后,又诞生了诸如亚历山大·西洛季、埃米尔·冯·绍尔等等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产生的影响至今都绵延不绝。
整体上,李斯特给人感觉更张扬,更外在,而肖邦多少有点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李斯特社会活动十分丰富,有着多重身份,擅长跨界,放在今天,他更贴切的称呼也许是一个音乐活动家;而肖邦则更多的伴随着法国的沙龙文化。实际上,与其笼统地描绘当时的历史,还不如客观的了解这两个人的历史,他们是两面镜子,反映的东西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照了以后会有不同的想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什么简单的词语能够将他们概括,他们对当时的音乐生活,对音乐史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音乐大师应有的作用。
找着一个人的论文好像.看有没帮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