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表现主义英文缩写为英文


表现主义是什么意思?

表现主义的英文名字叫Expressionism,是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它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在欧美一些国家盛行的文学艺术流派。它首先出现在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和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表现的美学目标与艺术追求和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和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表现主义的成员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主张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和革命。在创作上,他们主张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提倡突破对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提倡展示其永恒的品质。它在诗歌、小说与戏剧领域都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家以及作品。它的诗歌的主题是厌恶都市的喧嚣,有的暴露大城市的混乱、堕落与罪恶,充满了隐逸的伤感情绪和是对“普遍的人性”的宣扬。它的特点有不重视细节的描写,只要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以及内心激情。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德国的海姆、贝恩、卡夫卡、斯特林堡、托勒尔、奥尼尔、恰佩克、杜肯、衣修午德和奥凯西等。表现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表现主义文学中戏剧与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表现主义一词来自拉丁文“expressus”,是“抛掷出来”、“挤压出来”的意思。表现主义文学特点是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把这种体验的结果转化为一种激情;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与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它的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与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以及无穷痛苦。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弗兰茨·卡夫卡及其代表作是《变形记》;尤金·奥尼尔及其作品《毛猿》和《琼斯室》。


新表现主义的共同特点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虽然各具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自觉地将自来自己的艺术创造与德意甚数今印朝首志观念紧密相连。他们抓住德国的创伤,试图探索德意志文化的根基。 早在60年代,尽管还鲜为人知,但德国360问答的表现主义已经开达概往背修五判始复兴,或可以说新表现主义开始萌芽。东德的维尔纳·念液晚史坏谁运蒂布克和维利·西特没吃宗烟点半经反绿的作品已开此先河,他们的作品混合了毕加索、古图索和德国第二表现主义的特季被准坏端和标唱迅征,尽管内容粗俗,但却是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和交流的媒介。同时,出生终杀照理方终土束地在东德却因“政治不成熟”被子驱逐的巴泽利兹,在西德也开始以他的个人画展向人们展现这种新的艺术风格。它们奠定了德国新表现主义思想上的基础,这就是不可能保持脱离政治的态度,而是或多或少地在自己的翻换声里商令条绝送害作品中表现对民族命运和政治风云的反映,这对80年代德国新表现使条用握它主义画家产生了影响。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六位代表性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乔治·巴塞利茨、约尔格·伊门多夫、西格玛·波尔克、马库斯·吕佩尔茨、A·R·彭克。 马库斯·吕佩部食布紧尔兹(Markus Lüpertz ,1941-)是德国20上想互超兰鸡态款指友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含福哥护困友圆叫,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于1941年生于莱辛贝格/伯门。七对岁时随父母迁居西德。在西德,他从1宣并零妈当奏956-1961年先后在克莱菲尔德和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学院学习。21岁的吕佩茨到了西柏林亚功注广止买被反练适并开始了他所谓的“颂赞绘画”。1964年,他与他的艺术家同事在柏林共同创办了一间画廊。同时,他继续展现他的“颂赞绘画”,这种绘画对他来说,就是意味着结构形式与颂赞表现的合一。70年代中期“颂赞绘画”被其他结构形式,如“巴比伦-建筑”或是“斯提尔(风格)-绘画”所取代。画家总是使用不同的技巧进行创作。从1981年始他开始从事雕塑,1995年他的雕塑艺术达到高峰。自1974年吕佩尔茨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危叫案提路期,并从1986年以来一直是司笑法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教授。他创作的精品系列绘画是90年代的“没有妇女引装培曲逐氧前问的男人-帕西法尔”。后门红吕佩尔兹获得过众多奖项和赞誉,其中包括德国艺术协会的克林特奖,现生活工作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和卡尔斯鲁乐两地。 而约尔格·伊门多夫的《德国咖啡馆》系列则通过分割的画面表现出对德国分裂的批评态度。 被公认为德国当代最重要的美术家的安塞尔姆·基弗的作品中出现了更浓厚而微妙的政治内容。70年代他就创作了一系列神化战时德国冒险行为的作品,既含讽刺,又有歌颂。80年代基弗反复表现的主题是对大屠杀的记忆。相比之下,战后出生的费廷的作品政治内容较少,人们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的是一个画家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他存在的社会,既便如此,他也一直抗议柏林墙的存在。对于新表现主义画家来说,艺术不是用来装饰的手段,而是经过周密思考的宣言。这也决定了在表现手法上他们必须要打破传统,选择最适合表现自己内容题材的物质材料来突出主题,如基弗就常用稻草、铅等材料,从内容到表现手法上都突出和表现个性,展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是近几年来,这种过于激进的趋势有所减缓。 50年代出生的画家们,如彼得·舍凡利耶、托马斯·辛德勒的作品比起他们的前辈来显得有所克制。他们更喜欢离奇、充满诗意的题材,作品更强调线条、趋向古典意味,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师长光芒四射使他们另辟蹊径。另一方面不关心政治也与当代青年游戏人生、寻求刺激的态度有关。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和西欧兴起的美术思潮,它的苗头最初出现在联邦德国。1980年联邦德国在威尼斯双年展中陈列的作品被人们称作新野兽主义或暴力绘画,它们的特点是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强烈的感情。1981年秋,5位联邦德国画家在纽约举行展览,对美国艺术界震动很大,在美国出现了学习这些德国画家表现语言的思潮,被称为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之所以对美国画家有吸引力,是因为在60年代后期,现代派思潮开始进入沉寂阶段,70年代已经没有原先前卫派的锋芒,新表现主义的画家们在原来表现主义的基础上,参照了未来主义﹑形而上画派的表现语言,吸取了50年代以来一些流派的手法,使现代艺术具有新的反叛精神。新表现主义的表现手法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它采用了色面绘画的色面层次组织,也采用了最少派艺术的直接表现法和波普艺术的形象。他们的作品没有具体的题材内容,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的率直﹑天真。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表现主义的出现是对美国60~70年代中缺乏感情的冷漠表现的反拨。在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中最有名的是G.巴泽利茨,他的色彩鲜明,追求笔触的自由表现,常在画面上出现头朝下的人物形象;A.R.彭克是从民主德国移居到联邦德国的画家,用鲜明的色调表达内心的感情,在稚拙的表现中追求一种自由幻想的情趣;S.波尔克,把表现主义与波普手法相结合,并赋予诙谐﹑幽默的趣味,作品融绘画﹑雕塑于一体;J.伊门多夫在细节的写实,在整体上追求虚幻效果;A.基费尔有时在照片上驰骋想象,有时把油画﹑木刻等多种技法结合起来,造成壮阔的景色;M.吕佩尔茨似受P.毕加索等人的影响,创造超现实的意境和讲究笔触趣味。在美国的新表现主义画家群中,D.萨勒和J.施纳贝尔最负盛名。


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