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

1、雨果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 運動的代表作家。

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産階級民主作家,幾乎經曆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

在世界有着廣泛的影響力,被人們稱爲“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的創作曆程超過60年,作品包括26卷詩讓爛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

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産。代表作坦鎮漏有長篇小說《旅激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等,短篇小說有《“諾曼底”号遇難記》。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最好的散文家是誰

2、雪萊

珀西·比希·雪萊(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國浪漫主義民主詩人、第一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

散文随筆和政論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William Wordsworth曾稱其爲“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

同時期的拜倫稱其爲“Withoutexception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譽爲詩人中的詩人。代表作有《麥布女王》、《伊斯蘭的起義》、《緻英國人民》。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雲》、《緻雲雀》、《西風頌》等,其一生見識廣泛,不僅是柏拉圖主義者,更是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

創作的詩歌節奏明快,積極向上。雪萊短暫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詩歌展現的那樣,雖然屢遭挫折,身處逆境,卻仍能正直剛強,勇敢前行。

3、海涅

海因裏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德國著名抒情詩人和散文家,被稱爲“德國古典文學的最後一位代表”。

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國萊茵河畔杜塞爾多夫一個猶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曆了拿破侖戰争。學過金融和法律。

1795年,拿破侖的軍隊曾開進萊茵河流域,對德國的封建制度進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殘人”。

法軍的這些改革,使備受歧視的猶太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從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國資産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

4、盧梭

盧梭被稱爲“浪漫主義運動之父”,他發明了與傳統君主專制對立的僞民主獨裁的政治哲學,還開創了從人的情感角度出發推斷人類範圍以外事實的思想體系。

盧梭之後,自稱改革家的人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追随洛克,另一派就一直追随盧梭。生于日内瓦的盧梭,全名爲讓- 雅克·盧梭,父親是一個鍾表匠,母親在他出生後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之後,父親也被放逐,離開了日内瓦。孤苦伶仃的盧梭是跟着姑母長大的,從小受的是正統加爾文派教育。12歲時,盧梭停止了在學校的學習生活,開始在很多行業當學徒。

但對于這些行業,他沒有不憎恨的。16歲時,他離家出走,獨自一人到了薩瓦。當時,他沒有經濟來源,衣食無着,隻好來到一個天主教神甫家裏,撒謊說他要改宗。

5、拜倫

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倫敦,父母皆出自沒落貴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對此很敏感。1805-1808年在劍橋大學學文學及曆史,他是個不刻苦的學生,很少聽課,卻廣泛閱讀了歐洲和英國的文學、哲學和曆史著作。

同時也從事射擊、賭博、飲酒、打獵、遊泳、拳擊等各種活動。1809年3月,他作爲世襲貴族進入了貴族院,他出席議院和發言的次數不多,但這些發言都鮮明地表示了拜倫的自由主義的進步立場。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起源?

英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于詩歌、曆史畫和風景畫領域

英國浪漫主義詩歌鼎盛期大約始于18世紀70年代終于19世紀20年代,湧現的著名詩人主要包括彭斯、布萊克、華茲華斯、克勒律治、拜倫、雪萊、濟慈

反抗古典主義,多抒情,托物言志,抒發對現實的不滿。

現代主義仍然是寶貴的詩歌經驗,它是現代思想、現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爲它們打先鋒,起了突破性的曆史作用。但是浪漫主義是一個更大的詩歌現象,在規模上,在影響上,在今天的餘波上。現代主義的若幹根子,就在浪漫主義之中;浪漫主義所追求的目标到今天也沒有全部實現,而現代主義作爲文學風尚則已成爲陳迹了。

爲了說明這一些,有必要對浪漫主義進行再認識。浪漫主義包羅廣,内容也複雜,因此需要限制範圍,作爲第一步,這裏選擇了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作爲再認識的具體對象。

英國浪漫主義的特殊重要性半因它的環境,半因它的表現。論環境,當時英國是第一個經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在國内它的政府用 嚴刑峻法對付群衆運動,而人民的鬥争則更趨高漲,終于導緻後來的憲章運動和議會改革。從布萊克起始,直到濟慈,浪漫詩人們都對這樣的環境有深刻感受,形之 于詩,作品表現出空前的尖銳性。

論表現:英國浪漫詩歌時間長,數量大,而且兩代重要詩人都有多篇不朽之作,在題材和詩藝上都突破前人,突破國界,成爲全歐洲以至全世界的文學和 思想 影響。 英國的近代詩歌理論也是在這個時期開端的,幾位大詩人都作出了意義重大的貢獻。

由于這些原因,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又不僅僅是英國一國的,而是世界詩

拜倫和雪萊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拜倫最重要的作品《唐璜》是一部詩體長篇小說,通過遊記方式記述貴族青年唐璜在希臘、俄國和英國等地遊曆的冒險及愛情遭遇,廣泛地反映了歐洲的社會生活,抨擊了封建勢力,諷刺了資産階級的虛僞狡詐,熱情地呼喚人民起來革命。他的詩歌洋溢着追求民主和民族解放的精神,飽含高昂的戰鬥激情。雪萊在政治上支持愛爾蘭民族獨立,贊賞法國大革命。他的詩歌音調優美,節奏明快,想象豐富。《西風頌》和《緻雲雀》等舉世聞名。其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以希臘羅馬神話爲題材,描繪了爲人類“盜火”的英雄普羅米修斯堅強不屈、最後依靠自然的力量獲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詩人對一個充滿愛的光輝的理想社會的向往,表現了詩人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

9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