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的画作流派

1880年,当印象主义在巴黎画坛方兴未艾时,内中又滋生出两支派生的艺术倾向,其一,是建立在机械唯物论思想基础上的新印象主义;其二,这支流派也顺沿印象主义,但实际上后来是以强烈的个性表现出对印象主义的反动,被称之为印象主义后派(以前称后期印象主义)。这前一种分支,是一些人为当时以知识代替直觉的时髦思想所惑,在绘画上采取科学实验的态度。这一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修拉。他是一个热烈崇拜理论的人,他只承认数学与物理学规律才是方法,说它高于感觉和直觉。他的这一幅《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就是他的色彩科学实验的典改首型作品之一。 乔治·修拉出生在巴黎,由于家庭内宗教气氛很浓,从小养成他孤癖的性格。青年时曾在巴黎造型艺术学校学习。原本也很崇拜安格尔,曾向安格尔的学生勒曼学过画,后来又倾心于德拉克洛瓦的色彩。他跟运歼衡从印象派绘画,大约是从1880年开始的,这时印象派的全盛时期已经结束。早熟的修拉,从27岁时就被公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法的抗衡者,因为他利用了物理学家谢弗雷总结的色彩学原理,经过马克斯威尔的实验,尤其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奥·罗德的研究成果,给他以很大的启发。罗德在一个回转的圆盘上涂以并列的两种色彩,在另一个圆盘上把两种色彩调合成混合色。当这两种圆盘在轴上转动时,涂以并列色彩的,所构成的色彩混合感觉具有强烈、灿烂的闪动感,使人感到兴奋,远胜于那个调成混合色的圆盘上的色彩感。这一试验使人相信,与其在调色板上把颜色调匀,不如直接把原色排列在画布上,让观者的眼睛自行去混合色彩。修拉于是相信,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要真实地表达这种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以点或块的样子并列到画布上去,以代替过去印象派使用的杂乱无章的笔触。后人称这种画法分割主义。修拉采取小心翼翼的点彩画法,把各种经过仔细分析处理的原色的小圆点,着意地安排在画面上,造成画面形象的闪光感。可是修拉这种机械的画法做得太过分了,几乎把画家自己的激情与个性完全排除干净。
这幅《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从1886年画起,整整花了他一年工夫来点他的圆点。当这幅画在第八次印象派画展上出现时,立刻引起社会的反应,攻击和赞扬之声同时袭来,有的撰文称它新风格的展现,有的骂他是带有稚气和学究气的离奇结合。总之,这种新鲜画法实质上是当时哲学上实证论对艺术实践旁做的危害作用。

新印象派人物鉴赏?

印象派代表人物: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吹笛少年》、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莫奈:《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雷诺阿:《红磨坊的舞会》、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

新印象派代表人物:保罗·西涅克、乔治·修拉、修拉名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米尔·毕沙罗、M. 吕斯、H.-E.克罗斯。

旧印象派代表人物:塞尚《一篮苹果》、 高更《海边的两个塔希提妇女》、《雅各与天使搏斗》、 及梵高《星月夜》、《吃土豆的人》等。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扩展资料

后印象主义从印象主义的用光与用色中获得了诸多启示,但与之有本质区别,他是第一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在19世纪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不满足于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开始尝试色彩及形体的表现性。

新印象派,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

3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