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早期繪畫
西方繪畫,起源于希臘。後來希臘成爲羅馬帝國的屬地,古羅馬人學習和吸收了希臘人的經驗和文化,使羅馬的繪畫藝抓編邊權王句術也興旺發達起來。其實,人類最早的的繪畫産生于舊石器時代晚期,這時期的藝術持續約有一萬年之久,幾乎所有的圖畫都集中在舊石器時代最後5000年裏,即距今1.7萬年到1.2萬年的嗎格德林文化時順提期,這些被繪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圖畫,氣勢恢弘帝測河火,栩栩入生,堪稱自然主義傑作。希臘羅馬之後,就是中世紀、文藝複興,然後從17世紀開始,每個世紀都有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和主題。正一藝術于2020年1月2日。
1、古希臘羅馬時期(公元前-公元看蘭476年),西方繪畫始于古希臘羅馬時期,是與其他藝術如雕塑、音樂、舞蹈等等一起發展起來的,與人類的生活是分不開的。古希臘藝術,通常指公元前12-前1世紀希臘及其附近島嶼和小亞細亞西斯哥部沿海地區的美術。古羅馬藝術,公元前509-公元476年檢你跳廣急濃以餘謂落土羅馬帝國的美術。下圖爲《伊蘇斯之戰》,是公元1831年從龐貝古城遺址發現的鑲嵌畫,大約作于公元前310年。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2、中世紀繪畫(476-15世紀),一般指微集雖5-15世紀的西方美術,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治具開始,在漫長的中世紀,繪畫作爲宗教的藝術而存在。随着基督教藝術(2-3世紀上半葉)、拜占庭藝術(4-15世重露言銷念成病象舊紀)、羅馬式藝術(9-12世紀)、哥特式藝術(12-16世紀初)在建築方面的高度發展,繪畫方面的聖像畫、鑲嵌畫、壁畫、插圖畫、細密畫等也獲得了繁榮。下圖爲《聖弗蘭西斯與貧窮女神結婚》,是西方主流繪畫的創始人喬托作于1312年。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3驗、文藝複興時期(14-16世紀),指歐洲14-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和初步發展時期的藝術甯玉鋼督抗态校界等。開始于意大利,後擴大到尼德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并席卷全歐洲。文藝複興運動使得西方繪畫從宗教藝術中獨立出來。繪畫在人文主義氣氛中,形成了它的整體風貌,産生了如馬薩喬、多納泰羅、達芬掌權七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文藝複興繪畫巨匠,至今,他們的名字和作品仍如星空中最明亮耀眼的星星,令人仰視。還出現了波提切利、提香、喬爾喬内、丁托列托、勃魯蓋爾、丢勒、荷爾拜因等等,他們将歡樂、狂熱、激情和才華凝于筆端,将人類的務晶垂進零液氧倒巴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用色彩表現出來。下圖爲《年輕女子》,是佛羅倫薩畫派最後一位畫家波喜電季提切利作于1485年。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4、17世紀的巴洛克繪畫,出現于文藝複興時期的最後階段,分享着古典主義的精神遺産,将文藝複興的精神發揮到極緻,表現出一種對個性情感的極度張揚和浮華矯飾,強調人生的享樂與歡快色彩,在技術上誇耀技巧與複雜張态查音四候迫,追求裝飾性。這一風格風靡了一百多年。這一時期的世界級藝術大師有卡拉瓦喬、倫勃朗、哈爾斯、維米爾、魯本斯、委拉斯凱茲、格列柯等等。下圖爲《信仰的寓言》,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維米爾作于1672年。
計古間洋劃判器階運後單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5、18世紀的洛可可繪畫,享樂與華貴的藝術時尚幾乎占據整個畫壇。洛可可繪畫是在宮廷和貴族階層中發展起來的,主要描繪貴族男女的風流韻事和閑适娛樂生活。到法國路易十六時期,繪畫巳與社會各階層産生了廣泛的聯系,繪畫迎來了新古典主義美術的曙光。這一時期的繪畫大師有華托、布歇、夏爾丹、拉圖爾、格勒茲、霍格斯、雷諾茲、庚斯博羅、提埃波羅等等,他們的藝術成就,極大地豐富了18世紀西方繪畫。下圖爲《蓬巴杜夫人》,是洛可可繪畫的代表畫家布歇作于1756年。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6、19世紀的印象派繪畫,進入十九世紀後,繪畫藝術中心移到了法國。很多畫家先後到法國學習和居住,如荷蘭的凡高,西班牙的畢加索等。由于社會的變革,文藝思潮的轉變,使當時法國的繪畫出現了多種畫派,如學院派、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等,它們對西方繪畫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但影響最大最深遠的是印象主義,以及新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畫派。印象派著名畫家有馬奈、莫奈、塞尚、雷若阿、畢沙羅、德加、凡高等。下圖爲《日出·印象》,是印象畫派創始人莫奈作于1873年。
7、20世紀的現代派繪畫,20世紀出現了衆多現代主義的思潮,在藝術理論與觀念上與傳統繪畫分道揚镳。現代主義強調主觀情感的抒發,強調藝術的純粹性及繪畫語言自身的價值,認爲最重要的是組織畫面結構,表達内在情感,營造神秘夢境。其主要流派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巴黎畫派、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維也納分離派、風格主義、達達主義、形而上畫派、超現實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波譜藝術、光效應、新超現實主義、超級寫實主義等。著名畫家有畢加索、馬蒂斯、蒙克、杜尚、蒙德裏安、達利、波洛克、沃霍爾、克裏姆特、巴爾蒂斯等。下圖爲《紅、黃、藍的構成》,是是幾何抽象畫派先驅蒙德裏安作于1930年。
8、21世紀的萊比錫畫派,進入21世紀後,新萊比錫畫派作品在國際藝術市場中大放異彩,畫價急劇攀升,供不應求。老萊比錫派上世紀70年代在西方畫壇初露頭角,1990年代中期,畢業于萊比錫藝術學院并留校任教的尼奧·勞赫(Neo Rauch,1960-)在獲得一個本地藝術獎後,于2000年在紐約舉辦個展,以此爲标志,被稱爲新萊比錫畫派的德國青年畫家群體開始登上世界舞台。萊比錫畫派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叙事性,使用具象手法,借助不同的情節表達出神秘而模糊的生活體驗。下圖爲《停止運轉》,新萊比錫畫派領軍人物勞赫作于2015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内容均由用
繪畫高手請進…………緊急!!!
o(∩_∩)o…你是初一的吧? 風暴後的埃特雷塔峭壁 庫爾貝作于1869年,現藏法國巴黎羅浮宮。 畫家庫爾貝(1819—1877),是十九世紀中葉法國寫實主義美術的傑出代表。油畫《斷崖》,描繪風暴後的埃特雷塔峭壁的自然景色,是庫爾貝宏偉風格的風景畫代表之作。從藝術上看,這幅畫有兩個特色:第一,色彩豐富,對比強烈,畫家有意提高畫面的明亮度,造成鮮明奪目的視覺沖擊力。第二,畫家大刀闊斧地運用刮刀作畫,形成粗犷的“庫爾貝式”的筆觸,使造形更爲簡潔概括,更富有力度感,更增加形式意味。總之,這幅畫給人以大氣磅礴的陽剛之美,而且它對印象派畫家莫奈産生很大影響。
彼得·勃魯蓋爾的藝術特色
勃魯蓋爾平素性格怪僻,畫題有時也祥岩喊令人百思難解。他的古怪的畫意卻标志着他鮮明棗鎮的階級立場。他對農民的生活懷有深切的同情,在歐洲畫史上,他謹野是最早的一位自覺的農民畫家,人稱“農民勃魯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