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意象的文化意义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本书依据史料,以清初扬州地方文化为主题,从文人、文学和名胜之间的联系入手,叙述了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士大夫群体的复杂经历,以及文人社会网络在遭受创伤之后的重建过程。围绕红桥、文选楼、平山堂和天宁寺等扬州名胜,书中细致入微地展示了王士祯、邓汉仪等代表性人物触景生情、借古喻今的文学创作活动,并对地方名胜的文化内涵和数量众多的文人作品展开了论述。
梅尔清(Tobie Meyer-Fong),198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曾在南京尘陆竖大学历史系做高级进悉耐修生,在东京大学东派大洋文化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近期在《哈佛亚洲研究》等刊物发表《包装我们这一代人:清初的文选、朋友网络及政治融合》、《1600年至今的扬州遗址考察》等论文。研究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后的历史记忆与纪念等项目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