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课程目标

Ⅰ 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学课程

我是美院的学生,本360问答科研究生都在美院。就我所接受到的美院教育经历给抓接齐你提供参考。

1.专业课方面: 现在美术学院的教学比较推崇学生创新突破,所以传统的绘画技巧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受重视,在美院读书更多的是开阔眼界,与在艺术圈的前辈老师们交流。绘画技巧是完全可以自学的,在美院婷身信几措诗其实也是基本自学,优势是拥有良好的艺术氛围。

油画表现主义的创作理论

你说的具体训练方法,美院基础课部先画静物(水果瓶子罐子,我们学生自己摆静物),然后画人头像,再画半身像人物,再画人体(模特动态随意),自然光。不断的练习,长客基短居血战得期作业(一个月)和短期作业(一周)交替重复,画速写抓人物动态。前一两年完成基础学习,后两年创作。在此期间会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包括书法、白描、篆刻;运用材料做创作;图示语言等。

2.文化课方面:美院各院系基础的文化科目被称之为公共课,即不分院系都要修:最重要的是这几门中外美术史,美学原理,艺术概论,人体结构,其它还有一些小的选修课。

3.油画系没有实践,但有外出写生,画风景山水。 凤凰、安徽、甘肃、内蒙古这些地方,每年都去。

诚挚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与帮助。

Ⅱ 川美油画专业都开了什么课程

你好 我是油画抄系学生 从大一袭到大河两改四 是基础课和创作课交替蒸视去括著卷演互进行上,大一大二基础为主 ,大三大四创作为主。
基础课程有,素描人像人体 ,油画人像人体 古典油画。
创作有 表现素描 印象派 照相写老集层北提云载般故皇实 超现实 影像

Ⅲ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机制

油画系的前身色新层给笑宗何临迫获反是西画系,成立于1928年,首任主任吴大羽。在系须河第怕斤管批七十九年的不同时期的教学机制的变革中,都是围绕着年级制与工作室制展开的。如图所示: 年 代 校 名 系科形式 教学形式 历任工作室开音员为慢朝他装教皇地导师 1928年 国立艺术院 西画系 年级制 1944年 国核哪立艺术专科学校 西画科 画室制 林风眠、李超士、方干民
倪贻德等主持画室 1950年 中某亲服二比较脚答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绘延率画系 年级制 1962年 浙江美术学院 油画系 画室制 方干民、倪贻德、黎冰鸿
等主持画室 1977年 浙江美术学院 油画系 年级制 1981年 浙江美术学院 油画系 画室制 分三个工作室:
第一工作室主持人:王流秋
召集人:徐君萱
第二工作室主持人:莫 朴
召集人:汪诚一
第三工作室主持人:黎冰鸿
东朝映召集人:全山石 1984年 浙江美术学院 油画系 年级制 2002年
至今 中国美术学院 油画系 工作室制 分四个工过真神翻它居作室:
第一工作室导师:章仁缘
教师:翁诞宪、崔小冬
第二工作室导师:孙景刚
教师:陈宜明、王羽天、常 青
第三工作室导师:伤宁否杨参军
教师:章晓明、焦拉预夫宗入六亲家小健
第四工作室导师:井士剑
教师:成南炎、何红舟
(工作室主持人每年有所变动) 从上述表格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机制的变迁始终在工作(画)室制和年级制之间进行。这样的分分合合实际上体现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学规范之间存在着的潜在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正是近几年来油画系全体教师研究、探索的中心议题。 第一工作室
1) 追求方向:历史与主题性绘画工作室。强调油画的叙事性传统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追求方向。
2) 香限协研伯学术思想:强调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精神塑造,强调整体文化视野中的思想资源和自我认识,强调主题 性绘画的历史感的显现,强调油画叙事性表现的传统与发展。3) 教学特色: 学习和吸收人文视野中的广泛的思想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涉入主题叙事性绘画语言的学习与思考。本工作室教学重视传承古、今、中、外主题性绘画的现实主义优秀遗产,研究西方油画的传统技法,并以民族文化与时代情感的融合来塑造富于历史感的精神内涵。4) 历史沿革:它承袭了油画系艺术发展的主脉,承袭了教学中大型历史画、主题性绘画及写实性绘画的传统。5) 师资特点:该工作室的教师都有对历史画,大型主题性绘画的创作经验和教学经验。6) 特色课程:开设有大型绘画解析、传统油画语言研习等特色课程。第二工作室:
1) 追求方向:新具象绘画工作室。强调 *** 的描绘性传统,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追求方向。2) 学术思想: 强调“主客”合一的创造性表现,强调在油画描绘性传统的继承的基础上体现绘画本身的生机和生意,使绘画走出摹仿性的圈子,而安顿在艺术世界的创造之中。3) 教学特色:重视传统的写生精神的培养,重视严谨的治学精神与创作热情相结合,重视造型意识和色彩的个性语言的相结合。提倡各种具象艺术流派的共存,提倡对前人优秀成果的了解和学习,提倡在写生意义呈现过程中来开启学生的艺术个性。4) 历史沿革:继承和发展具象油画语言与中国艺术精神相结合的传统。5) 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具有长期具象绘画的创作研究和教学经验。6)特色课程:开设有自选主题创作等特色课程。第三工作室:
1) 追求方向:具象表现绘画工作室。强调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论体系,重视与中国传统精神融通的艺术追求方向。2) 学术思想:以“回到事物本身”为宗旨,强调人与世界相即相融的境域关怀。以现象学为基本方法来揭示视觉的呈现过程,在主客体之间寻求新的思想基础和创作方式,实践中西融合深层次取向的新的可能性。3) 教学特色:强调“看”的方式,研究和发掘自身视觉方式的表达,强调写生,去除先在的概念或自然主义的理解模式。 强调“人在其中”的境域构成关系,提倡学生在学习中主动遭遇问题,并领悟艺术创作的本质。4) 历史沿革:它吸取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理论的思想成果,承袭了系十几年来“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教学”实践的传统。5) 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长期致力于该方向的教学与创作实践。6) 特色课程:开设有风景构成练习、自选主题创作等特色课程。第四工作室:
1) 追求方向:多维表现绘画工作室。强调油画的表现性与开放性传统、重视其综合形态的艺术追求方向。2) 学术思想:重视当代人文精神,重视以绘画的方式认识事物,强调以当代人文思想为思考的基础来建构新的教学思维和平台。强调思想资源的多维化,基础资源的多元化和绘画性表现空间的多样化。要求同学在多种界面上综合地、多维地思考艺术创作的问题。3) 教学特色:强调对传统绘画精神性的理解,对当代绘画多样性的基本结构进行多元统一的研究。强调对艺术本体和艺术形态进行探索,强调开放创新性原则的自律,注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4) 历史沿革:它继承了我系思维开放,注重形式研探的教学传统。5) 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在多维的油画表现语言上的探索富有成果,教学经验丰富。6) 特色课程:开设有空间阐述等特色课程。第五工作室:
1) 追求方向:综合绘画。以中西文化精神的会通融合为契机,拓宽学科和媒介界限,探讨中国当代绘画。2) 学术思想:立足中国当代绘画探索与研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绘画中的重要性,探索、构筑适合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教育新模式。重视传统,关注现实,比较融合,综合创新。3) 教学特色:以中西绘画研究与实践为基础,注重当代文化综合性思维方式的引导和教学实施,通过现当代与传统的比较学习和实践,拓宽视觉界域,综合运用绘画的造型语言。培养具有中国人文内涵和全面绘画艺术素质的当代艺术人才。4) 历史沿革:秉承“中西融合”,倡导本专业“兼容并蓄,综合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5) 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具有独立探索不同绘画媒介的经验和成果,并长期致力于当代综合绘画的教学、理论和实践。6) 特色课程:开设现当代素描-色彩-材质的绘画形式语言探索及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转换等特色课程。

Ⅳ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课程有哪些学习什么美术理论相关的书籍每星期上几节专业课

很简单 你直接把央美油画系的教学大纲招来复印下即可 油画系办公室有的

大纲写得很细 包括每个课程 多少学时 教学要求 都在上面的 对外校者 或自学者肯定有所帮助的

Ⅳ 学油画都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先学素描,再学油画就可以。素描基本功不一定要特别扎实,因为素描和色彩运用的是两种语言,两个系统的知识。但是素描的几何体,透视方面都是必须过关的。建议你多画静物素描联系构图,构图在任何画面中都是占第一位的。

学习油画时要多欣赏大师的画作,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色彩品位。

水粉和油画用的是不同的材料,工具,差别还是有的,不需要为了学油画而学水粉。而且水粉还是比较难画的,效果也没有油画好,已经很少有人画了。

一定要找个好老师啊!少走弯路。

Ⅵ 我想从零基础开始学油画(纯业余),课程大概怎样要多少投入

我现在正在教一些学生画油画,学生小的有十几岁的,大的有四十几岁的。大都是没有基础的。其实油画是个很简单的东西,很多人觉的学油画应该基础要很强,素描要学几年呀,还要学水粉了之类的。这是一个误区。油画其实只是个材料,一个画种,难得地方在于特殊技法的掌握,难得技法大多是间接画法,学油画完全可以从直接画法入手。那些认为必须学很多素描还有水粉之后才能学油画的人大多是受高考教育毒害的人。油画只是表现色彩的一个工具嘛,绘画基础也不一定是素描正方体之类的。真正难得画的不是油画,而是你要画的东西。
如果你打算学画画的话,首先要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画画很多时候是靠坚持的,特别是学油画。

Ⅶ 油画系研究生都学哪些课程内容

现有专业设置:油画

现有专业课程:素描、油画、色彩构成、社会实践、风景写生、材料技法、油画创作、艺术考察、毕业论文、毕业创作。

研究生教学概况:按新古典、新写实、新表现、大型艺术四个不同类型工作室的要求设课,学制三年,其中基础课两年,毕业创作及论文撰写一年,教学围绕所设定的研究课题,重点是寻找树立起个人独特的观察方法,角度和表现技巧,目标是找到传达某种观念的视觉形式,形成个人艺术表现语言。
在专业建设上,油画系以研究自然规律,注重对客观物象的写生训练和艺术语言探索为基本课程。第一工作室为新古典风格,注重对传统油画的研究与创新;第二工作室为新写实风格,注重对现代写实绘画的研究;第三工作室为新表现风格,注重对表现主义绘画的研究;第四工作室为大型艺术工作室,以写实主义风格为主体,注重对现实及历史画的主题性创作研究(包括全景画创作研究),只招收研究生。

在人才培养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造性地将教学、实践相结合,在进行传统基础教学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针对性的设课,循序渐进,将对学生的个性引导与规律性控制相结合,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Ⅷ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学大纲~~~~~急!!!

。。。。淘宝上有卖这书的 共四个工作室 四本书 或许对你有帮助 要吗就去央美网站看看 里面有视频下载

Ⅸ 大学油画系都学哪些内容

大学油画系:
1、主要专业课程
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内美学概论、素描、速写、油容画、中国画论、透视、解剖、创作等。
2、实践环节
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业务实习等实践活动。
3、培养目标
培养能在文化艺术部门、学校及有关单位从事油画创作、教学、研究和其它美术工作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4、培养要求
(1)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2)能执行我国社会主义的文艺方针、政策;
(3)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能较熟练地掌握油画的基本技能;
(4)了解西洋绘画史和现代世界美术发展状况,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造型能力;
(5)具有独立完成创作、教学的能力,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6)在掌握外语工具方面,应具有较强的阅读本专业书刊的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
5、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宜在美术创作部门从事油画、壁画、宣传画创作工作,在各级美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各级艺术馆、展览馆、文化馆(站)从事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在出版社、报刊杂志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也可以在有关部门、厂矿企业从事有关宣传工作。

Ⅹ 美院油画系4年课程安排,本人是想了解美院4年都学什么

油画专业课程: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美学概论、素描、速写、油画、材料技法、中国画论、透视、解剖、创作、论文等。

实践环节: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业务实习等实践活动。

表现主义画派的定义及代表人物!

表现主义画派2007-08-10 19:37心灵之火的闪烁——表现主义画派

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一词,是德国艺术评论家威廉沃林格(WillemWorringer)在其发表于1911年8月号《狂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采用的;他把这个词,与塞尚、凡高和马蒂斯等人的艺术联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再次被冠以这个名词。从此,该词便成为德国艺术中诸多偏于情感抒发的倾向的名称。从广义上说,表现主义可用于所有强调以色彩及形式要素进行“自我表现”的画家,但其特指的含义,则是基于二十世纪初叶德国的三大艺术运动,即“桥社”(DieBrucke)、“青骑士派”(DerBlaueReiter)和“新客观派”(DieNeueSachlichkeit)。

桥社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1913年解体。其成员有基希纳、黑克尔、施密特一罗特卢夫、布莱尔、佩希斯泰因和诺尔德等。“桥社”一词是由施迅枣密特一罗特卢夫从尼采的名著《查拉斯图拉斯如是说》中引用而来。作为一个旨在开辟艺术与生活新途径的艺术社团的名称,其含义是,“联结一切革命和活跃的成分,通向未来。”1905年,桥社发表宣言称:“凡觉得必须表现内心的信念,并是自发而真正诚意的表现者,都是我们中的一员。”1907年,桥社致函诺尔德说:“桥社宗旨之一就如它的名称所意指的——是容纳现在孕育中的一切革命因素。”对桥社艺术家影响最大的,是挪威画家蒙克那充满强烈悲剧情感的画作。桥社画家对于社会问题极为关注,其作品强烈地反映了当代生活极端平淡及令人不安与绝望的一面,体现出“北方艺术的焦虑”。“该派画家均具有病态的敏感与不安,被宗教的、性的、政治和精神的烦扰所折磨。”虽然桥派画家曾受到法国野兽派画家的影响,然而其作品风格却显然与野兽派画风迥异。野兽派即使是最狂放的作品,也总是保持构图的和谐、色彩的装饰性与抒情性,而桥派画家则早把这一切抛到九霄散陵云外。在他们作品中,扭曲的造型与浓烈的色彩,体现了某种朦胧的创造冲动以及对既有绘画秩序的反感。基希纳曾在1913年写道:“我们相信,所有的色彩皆直接或间接地重现纯粹的创造冲动。”因而,桥派绘画往往呈现出一种粗犷及狂风骤雨般的气势,这是较古典的法国气质所没有的。

青骑士社,得名于康定斯基1903年所作的一幅画的标题,1911年从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分离出来。其成员有俄国人康定斯基、雅夫伦斯基、德国人马尔克、麦克、闵特尔以及瑞士人克利等。青骑士社画家总的来说并不关注于对当代生活困境的表现,他们所关注的是表现自然现象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艺术的形式问题。在宣告该派成立的画展目录上,写着下面这句代表该派宗旨的简单声明:“我们要确认一种固定的形式;目的是在再现的形式的多变中表明艺术家如何以各种各样的方法表现其内在的灵感。”奥古斯特麦克也这样写道:“艺术的目的不是科学地仿造和检查自然形态中的有机因素,而是通过恰如其分的象征创造一种缩略的形式。”

新客观派出现于1923年。严格说来,它不是一个画派的名称,而是一个展览会的名称。该名称是由德国曼汗艺术馆馆长哈特劳伯(C、F、Hartlaub)提出;他在1923年所策划组织的那个新现实主义画展,便被冠以“新客观派,表现主义以来的德国绘画”的标题。参加展览的这批画家主要有格罗斯、迪克斯和贝克曼等。这是一群不满于现实的艺术家。他们大多出生于1890年前后,青年时代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德国的政治动荡时期,因此,他们不象其表现主义前辈那样只关心形式与精神的问题,而是热衷于用艺术表现他们所处的现实,揭示社会的腐朽和阴暗。佩希斯泰因以下一段陈述,清楚表达了新客观派画家的思想:“我们画家和诗人必须在神圣的团结中与穷苦大众保持密切联系。我们许多人懂得饥饿的痛苦和羞辱。我们觉得在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中更加安心。我们不想依靠资产阶段收藏家的怪念头……我们必须冲昌戚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必须激起最高尚的社会主义美德——四海之内皆兄弟。”新客观派画家曾受桥社和青骑士社画家影响。不过,他们并不极端地分解和歪曲客观现实,而往往关注于对细节的真实描绘,同时,他们也把抽象的绘画语言,运用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揭示之中。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1863—1944),堪称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出生于挪威洛顿。童年时父母双亡的经历在其心灵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使他早年画下了许多以疾病与死亡为主题的作品。他曾在克里斯蒂安尼(今奥斯陆)工艺美术学校学习,1885年第一次旅法,学习印象派的画风,后又受到高更、劳特累克及“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导致了其画风的重大变革。1892年他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协会的展览,由于形象怪异,其作品在德国引起激烈反响,画展只开了一周即关闭了。为此,以利伯曼为首的自由派退出艺术家协会,成立了柏林分离派。这一行动使蒙克大受鼓舞,从此在德国定居下来,直到1908年。这16年是蒙克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其艺术臻于成熟的时期。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型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他的绘画,对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成了“桥派”画家的精神领袖。评论家指出:“蒙克体现了表现主义的本质,并在表现主义被命名之前就彻底实践了它。”

1890年,他开始着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组画”。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

“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这幅画——画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生命组画’中的这幅《呐喊》。”

在这幅画上,没有任何具体物象暗示出引发这一尖叫的恐怖。画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从我们身边走过,将要转向那伸向远处的栏杆。他捂着耳朵,几乎听不见那两个远去的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则,那紧紧缠绕他的整个孤独,或许能稍稍地得以削减。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似已被他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这一形象被高度地夸张了,那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画式的。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这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疯子画的”,蒙克在该画的草图上曾这样写道。

在这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这种将声波图像化的表现手法,或许可以与凡高的名作《星夜》中力与能量的图像化表现相联系。蒙克在这里,将那由尖叫所产生的极度的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将其画面上的情感表现几乎推向了极致。

1890年以后,蒙克全身心地投入其大型的“生命组画”的创作中去。他把这一组画称为“一首关于生命、爱情和死亡的诗歌。”而作于1899—1900年的油画《生命之舞》,可谓这套大型组画中的核心之作。“生命组画”中的一系列作品,以及相关的一批版画作品,可以自由地互相联系起来,而没有明确的叙事次序。可以说,它们都朝着这幅《生命之舞》中央那一对寓意性的拥抱慢舞的恋人形象而汇聚。它们同时也涉及年轻与单纯、衰老与忧愁的主题,另外,除了“跳舞”,还涉及了生与死、贪欲与繁殖,以及忧郁、忌妒的主题。因而,“生命组画”成了一部揭示现代人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的画卷。

在《生命之舞》这幅油画中,画家描绘了一群在河岸边草地上醉然起舞的人们。三位女性形象在画面上占据主要位置。她们分别象征着女性生涯的三个不同阶段。左侧穿白裙的那个是一位处女,红润的面颊泛着微笑,就象她面前那枝盛开着的花儿。其长裙的白色象征着少女的纯洁。而与其呈对比的,是右侧的妇人形象。她双手交叠,面露忧郁神色,显得十分孤独。她的深色长裙,象征着其内心的暗淡与哀伤。这两个女性形象,都面朝画面中央的那对沉醉在舞乐中的男女。他们漫无目的、旁若无人地迈着舞步,那女子卷曲的秀发和长裙,将其男伴缠绕。而男子的黑色衣服,则将女子的红色衣裙衬托得更加夺目,使她看起来显得异常妖娆和充满诱惑。那衣裙的红色,在这里象征了人生短暂的喜悦。背景中,两对放荡的跳舞者,象征着那种更为卑贱的生活。悬挂在空中的一轮圆月(或许是太阳),在水面映出其长长的、宽宽的倒影,象鬼魂的眼睛。这也是男性的象征。这一母题在蒙克的其他作品中更清楚地显示了其象征的含意。

在这组女性三部曲中,明确的含义通过象征性的意象和色彩而得到强化。主题、形式以及象征内涵,在这里协调统一,预示了女性从少女的天真无邪,到成熟期的春风得意,再到逝去青春后的理想破灭的人生之路。

比利时画家思索尔(JamsEnsor,1860—1949)通常被归人早期表现主义画家之列。他继承了北欧浪漫主义绘画传统,在尼德兰艺术全盛时期的画家博希和布鲁盖尔艺术中,汲取辛辣讽刺的成分。他将那种从象征派及印象派那里学来的方法,与他特有的题材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以怪诞和恐怖为特征的表现主义风格。思索尔出生于比利时奥斯顿德。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有佛兰德斯血统。除了在布鲁塞尔求学外,他一生从未离开过奥斯顿德。他在绘画上,贯于描绘人间喜剧或人间悲剧,描绘狂欢节场面及带面具者、丑角等。其画中人物神情僵硬而形容枯槁,形象怪诞、慑人。他以辛辣笔调,将人类卑下的本性刻画得入木三分。他那奇异超然的画风,在表现主义绘画中独树一帜。

思索尔最著名的作品,是他1888年所作的《1889年基督降临布鲁塞尔》。画中描绘的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庞大的比利时集市和盛大的狂欢节行列。全画场面宏大,构图纷乱,色彩艳丽。在生涩的红绿黄的色彩中,我们看见嘈杂的人群、快乐的面孑L以及在风中飘荡的小旗。中后景上,头顶神光的基督骑着一头瘦驴,正举手向人群致意。在他的面前是一队头戴圆顶高帽的乐手,正吹着喇叭、敲着洋鼓,看上去虽显得虔诚庄重,然而那苍白的面孔、僵硬的姿态及麻木的表情,却恰好暴露了其内心的冷漠。前景的中央,那个肥胖的红鼻子红衣主教,显然是这一狂欢行列的指挥者,他仰天纵情大笑,似乎为自己成功导演了这出狂欢闹剧而洋洋得意。画面上满是离奇荒诞的形象,有的口若血盆,有的形同魔怪。画家以其特有的夸张及辛辣讽刺手法,将其奔放不羁的神奇幻想注入到这一宗教主题。而事实上,他在此所展现的,是一幅活灵活现的人间众生百态图。对于妄想狂的思索尔来说,他所置身的那个社会,是虚假和不真实的,是“恶魔的狂欢节”,而社会的芸芸众生,则全然是一批充满威胁性的可怕的假面。这是一幅既滑稽可笑又宏伟壮丽的作品。画家以柔美抒情的笔调,使灰白的光亮从耀眼的淡黄及朱红色彩的间隙中透出,使全画具有迷人的魅力。画中的色彩虽然不够协调,却别有一番浓度、光辉和雅致,显示出尼德兰民间绘画的特点。由于此画内容怪诞,1888年它曾被激进的“二十人画会”的联展所拒绝,画家本人也因此被该画会开除会籍。

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