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義美術

我個人比較喜歡克利姆特的作品。
他的《莎樂美》中的人物,就像一的蕩婦。
而他的《吻》中,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則像一陰一陽的兩極,緊緊契合在一起。
還有一幅,我忘了叫什麽。畫中的三個年齡段的女人,則象征了人的一生,由稚嫩,到年輕、充滿活力,再到年老色衰。

法國象征主義美術

高更、蒙奇、亨克爾、諾爾德,晚期的德國藝術家因曼霍夫、潘克、巴塞裏茲、波爾科和意大利人克萊門特、奇亞、帕拉蒂諾、梅蔔前茨和庫奇等人的代表作品都是象征主義的大師。

雷東,奧迪倫(1840-1916)
法國傑出的象征主義畫家。從1870年直到他50歲的時候,他一直隻用黑白兩種顔色作畫,他的木炭素描和平闆畫發展了一種非常獨特的風格,畫面帶有強烈的夢幻色彩,人體或者人體的某一部分被和植物,動物或者諸如此類的東西揉合在一起。
1890年之後,雷東開始轉向油畫創作,并展現出了他善用色彩的一面。
雷東的作品在當時的法國藝壇獨樹一幟,那個時候是印象主義全盛時期。印象派追求的是光色效果和一種純粹的對客觀的描繪。但是雷東很顯然更加關心自己的内心世界,這和以後的現代主義運動不謀而合。

象征主義
在歐洲繪畫史上,19世紀下半葉的一個重要特色是,詩歌向着繪畫靠攏,繪畫向着詩歌飛躍。象征主義就是這一特色的代表。法國象征主義詩人卡恩在1886年的一篇文章中深刻地闡述了它的特性:"我們藝術的根本目的是使主觀事物客觀化(理念的外化),而不是使客觀事物主觀化(通過有個性的眼睛看到的自然)。"通常人們有一種錯覺,認爲19世紀下半期藝術的主流是印象主義繪畫,把印象主義畫家視爲現代主義的先驅。雖然印象主義繪畫與象征主義繪畫差不多同時出現,但前者是"模仿自然"的繪畫傳統的最後階段,而後者的主要特征則表明它屬于印象主義之後的發展,它的出現标志着歐洲藝術從傳統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起點。象征主義對繪畫的影響,無論在持續時間的長度和波及地域的廣度上,都超過了印象主義。象征主義的革命意義在于它産生了一種新的更接近現拍李代的藝術哲學。評論家奧裏埃在一篇評論高更的文章中概括了象征主義的藝術哲學。他指出,藝術作品"第一,是觀念形态的,因爲它唯一的理想是理念的表現;第二,是象征主義的,因爲它用各種形式表達這種理念;第三,是綜合主義的,因爲它用一種普遍理解的方法表現這些形式和符号;第四,是主觀的,因爲客體不再被認爲是一個客體,而是被認爲是主體所領悟的思想的符号;第五,因而是裝飾性的,因爲嚴格地說,正如埃及人,或許更如希臘人和文藝複興早期的人所理解的那樣,裝飾畫隻不過同時是一種主觀的、綜合的、象征的和觀念形态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已。"由此亦可見出,綜合主義與象征主義是相互滲透的。
象征主義繪畫活躍于1885年至1900年之間,與19世紀80年代中葉法國文學,特别是詩壇的象征主義運動有密切關系。

象征主義繪畫發于法國,被認爲是象征主義主要代表的畫家有夏凡納、莫羅和雷東。

皮維·德·夏凡納(Puvis de Chavannes,1824–1898)的藝術活動主要是給許多公共建築作裝飾壁畫,因此他的油畫也具有濕壁畫的特點。他創造了一種淡色平塗、簡練單純、氣氛恬靜、節奏分明的裝飾風格,描繪寓意性的情節和源自古代的題材,表現出學院派的特點。他的畫面總是帶有一種稍顯粉氣的色彩,無論是内體還是衣袍,泥土還是樹葉,好像都是同一材料做成的,這種考古發現般非真實的處理方法,強調了畫面理性的抽象和統一。正是這種特性吸引了當時許多青年畫家。

夏凡納在壁畫中大多采用象征手法來傳達對生活的寓意。如他爲裏昂藝術宮所作的《文藝女神們在聖杯中》(1884–1889)就是一例。整幅畫給人以一種夢幻的、充滿詩意的意境。同他的其它作品一樣,這幅畫的和平甯靜的氣氛中也帶有一絲憂郁,這是典型的世紀未情調。夏凡納的作品還影響到高更、凡·高、修拉、德尼、畢加索等人的創作。就對畫面統一性的關心而言,他是塞尚真正的先驅。

與夏凡納分享殊榮的是居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1826–1898),他是象征主義繪畫的中型賀清心人物,比夏凡納更大膽地使用象征符号,而且不怕觸及最怪誕的題材。他以描寫神話和宗教題材的充滿情欲的繪畫著稱,筆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妖豔而邪惡,畫中充滿了異性的沖突、生與死的謎語、善與惡的寓意。他的創作揉合了意大利的古典藝術和異國情趣的東方藝術,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學,尤其是詩。他的作品也引起了文學家的關注。莫羅作的《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樂美》(1876)展于沙龍時,吸引了50多萬名觀衆。這幅畫有着寶石般的明亮色彩和夢幻般的神秘情調。

奧迪隆·雷東(0dilon Redon,1840–1916)被德尼比作"畫壇的烏拉梅"。雷東在美學上主張發揮想象而不依靠視覺印象。19世紀70年代末他開始創作石版畫,共創作了近200幅,總标題爲《在夢中》。法國作家于斯曼稱雷東的畫是"病和狂的夢幻曲"。他獻給詩人艾倫·波的組畫(1882)可以說是視覺造型的詩篇,展現了詩人痛苦的内心世界,這也是一個沒有光照、沒有時間的黑夜王國。由于雷東差不多完全以單色作素描和版畫,所以他後來的色彩畫能達到非常簡練的程度,甚至幾乎沒有真實的背景。

19世紀未,英國文學的唯美主義運動也對象征主義繪畫産生了重要影響,這個運動的學說是,藝術隻爲本身之美而存在,也就是說,主張"爲藝術而藝術"。唯美主義的哲學基礎是康德的審美不涉及功利的學說。80年代後期,英國的唯美主義進入了最旺盛時期,其标志爲王爾德的頹廢主義小說《道林·格雷的肖像》(1891)和劇本《莎樂美》(1893)的出現,以及畫家奧布裏·比爾茲利(Aubrey Beardsley,1872–1898)爲《莎樂美》作的插圖的發表。唯美主義運動中最突出的美術家除了比爾茲利外,還有喬治·瓦茨(George Watts,1817–1904)和伯恩–瓊斯(Bume-Jones,1833–98)。法國畫家圖盧茲–勞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也明顯地受到英國唯美主義的影響。

法國和英國的象征主義美術成就最突出,但在歐洲其它各國也湧現出一些著名的團體和傑出的畫家,他們對象征主義繪畫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例如,比利時的二十大團,巴黎的玫瑰十字,德奧的分離派等等。傑出的畫家有比利時的費爾南·赫諾普夫(Fernand Khnopff,1858–1921),詹姆斯·思索爾
(James Ensor,1860–1949),挪威的愛德華·蒙克(愛德華·蒙克,1863–1944),荷蘭的揚·托歲普(Jan Toorop,1858–1928),德語國家的阿諾爾德·勃克林(Arnold BocMin,1827–1901)、古斯塔去·克利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等等。他們的作品大多流露出一種憂郁、頹廢、苦悶、孤獨、彷徨的情緒,這就是所謂的世紀末情調。

概而言之,象征主義的哲學基礎是神秘主義,信仰那種理想的彼岸世界。對象征主義來說,重要的是反映個人的主觀感覺,使個人從現實中超脫出來,把他引向虛無飄渺的"理念"世界。所以在象征主義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隻是形象的抽象性和不穩定性,是那種強烈的主觀色彩和含義的朦隴晦澀。

象征主義
是19 世紀末産生于法國的文學藝術運動,在巴黎的知識界影響很大,并對 20 世紀美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該運動主要在法國,歐洲的其它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如德國,比利時等。象征主義是描述藝術中的創造氣氛的術語。産生象征派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印象派畫家的視覺,庫爾貝樸實的寫實主義(“繪畫是由可見物所組成的有形語言”),文學上浪漫主義趨勢的上升和哥特建築的複興等。通常,象征派畫家對科學和智力思索感興趣,強調腦的職能,強調想象力和精神。在創作上,這就意味着既要表現自然,又要以想象力來處理自然。畢竟,這首先是一場文學運動,因此對象征派畫家來說,有形世界是真實的,腦和精神同樣也是真實的,而有形世界新的方面,正是通過後者來表現的。

對于莫羅,這意味着對神話和宗教的新探索。他的視覺觀念,正是從這一探索中獲得了奇異和模糊的形象。對雷東這位超現實主義先鋒來說,則意味着對夢境和想象的探求,其作品濃厚的詩意,散發出永恒的魅力。影響最大的當推高更,雖說他并不完全是一個象征派畫家,但在 19 世紀 80 年代後期,他的作品常常帶有象征主義色彩。

後來,象征派的思想,逐漸對整個歐洲的作家和藝術家産生了影響,并随着一些完全不同的藝術家的加入,增加了活力。

正确答案:A

250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