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美育的理论依据
绘本美育的理论依据为:中国古代儒家重视礼乐教化,王国维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中指出,孔子育人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18世纪末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美育”,将美作为人的感性与理性达到和谐统一、实现人性姿腔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进而建立了现代美育理论。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基本原则,并对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民美育、终身美育,中国美育进入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早期的洞穴壁画采用画面讲故事开始,图画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精神成长。1658年在纽伦堡出版的夸美纽斯的《可见的世界》,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本绘本。几百年来,绘本作为讲故事的视觉艺术,图像与文字伍册睁、线条与感觉、颜色与情绪、细节与心理……融合了概念、插图、设计与制作的好绘本构成的艺术画廊,不仅仅是孩子,也让所有人领悟感知了艺术美的力量。美国学者腔岁芭芭拉·贝德在《美国绘本:从诺亚方舟到内心的野兽》中谈到,文本是文字,是插画,也是所有的设计。绘本既是设计出来的作品,也构成一种社会、文化及历史事件。最近这几年,图画书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后现代现象,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新鲜感,激发了人们对于语言符号的创造性认知。这些都是用绘本来进行美育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