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高

“水面上点缀了几朵睡莲, 花蕾红透了,色泽如草莓般鲜艳, 花瓣边缘呈白色。再往前看, 一簇鲜花拥成一块漂浮的花坛, 仿佛花园中的三色堇如蝴蝶般飞出, 收敛起淡蓝的翅膀,停歇在这片水上花坛上。 说它是水上花坛,其实也是天上花坛……” 普鲁斯特《在斯旺家那边》 《睡莲》水景系列画 这个标题,是1909静战复因校存化孩火体抗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莫奈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从1904年起,360问答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溶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更边里拉五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识间弱然觉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给热弗鲁瓦的信,19以孩旧认08年8月11日) “水、睡莲、植物,在一片宽阔的水面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景志增协尽备球劳委间,莫奈让人修建了一个天顶透光的画室,以便创作大型《睡莲》装饰画。1918年停战后,莫奈向克列孟梭提议,说他需米原粉想捐赠两幅给国家以庆祝胜利。 经过长时间磋商,1922年4月12日,正式签署践圆史盾然了一份捐赠文件,莫奈孔够衡究是川半坏排将为巴黎的土伊勒里宫画8幅画,挂在奥兰治宫的约缺别式则两个大厅中。 以后的这些年里,克列孟梭不断地鼓励莫奈,而莫奈时时有放弃创作的念头;他的视力渐渐不行,自以为最宝贵的眼睛有失明之虞。他患了白内障,但一直不肯接受治疗,直到1923年他才愿意动手术。 “走近生命的终点真是可怕 ” 这句话出现在1899年2月通松衡仍测相带7日,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一封信中;西斯莱和苏珊刚医无丰去世不久。莫奈每每在信中重复假型类似的话,看到朋友们一个个告别人世,莫奈心中自是感伤。摩里索1895易次奏试年去世,马拉梅1898年离开,接着是1903年传来毕沙罗渐业整序啊造拿杂海另的死讯,米尔博和德加1917年也走了。雷诺赶阿1919年去世时,莫奈说,自己现在是印象派团体唯一活着的人了。维应草急顶带迪朗-吕埃尔和热弗鲁瓦两人,也分别在1922年和水述事希办地才础使成式1926年去世。 最令莫奈伤心的,是“挚爱的伴侣”艾丽丝在1911年去世;长子让于1914年病逝对他也是一大打击。 1919年11月19日,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表白:“对我来说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一来是视力恢复了,二来是希望创作活动能带来一些安慰,莫奈重拾画笔:“我忘情的工作,满意于自己做的一切。如果这幅新眼睛够好的画,我能活到100岁。” 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绘画……直到生命的终了。“我又开始工作了,这是忘掉悲痛的最好的方法,那么多的人在受苦,在为我们牺牲,而我还在研究这些微不足道的形式与色彩,我感到羞愧。”——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信(吉维尼,1914年12月1日) 生命接近尾声时,莫奈告诉克列孟梭:“当你从哲学层面寻找自己的世界时,我则努力呈现世界的表象,这表象与未知的现实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停留在和谐的表面时,就不可能离现实很远,至少不可能离我们能够认识到的现实很远。我只是观察到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画笔记录下来。”《克劳德.莫奈》1928年 克列孟梭口中的“天使”、莫奈的儿媳布朗谢,一直守候在莫奈身边,直到1926年12月5日,莫奈离开人间。这位艺术大师享年86岁。 莫奈生前表示,不在活着时把大型装饰画交出来,所以,在他身后,根据他自己设计的位置,这些画才安放妥当。揭幕典礼在1927年5月17日举行。《睡莲》是莫奈最后的信息,凭借创新的抽象艺术传达给世人。由这个遗言,印象派的领袖人物成为前卫艺术家效仿的榜样,成为20世纪的人物。 “ 1927年7月8日。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两个椭圆形大厅中安放着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在一天的每个时刻:早晨、下午、晚上、夜间,水面上盛开着睡莲。莫奈在生命行将终结之际,继研究大自然中不同的的主题在色彩与光之下的变化之后,开始关注最温顺,最易穿透的元素 :水,透明与反射之典型。由于画水,莫奈画下了肉眼所难见之物。他全心画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把光与倒影分割开来的水平面。天的蓝被框在水的碧蓝中。制造出水平面感觉的,是花、花瓣、植物、水泡。油画挂在墙上,观众置身画中,正面侧面都可以看。透过画中水的色彩,四周的光也转蓝了。克劳德.莫奈与制作教堂彩色玻璃的人一样,对色彩有同样的爱好。从漩涡中,从云中,色彩冉冉升起。” ——保罗.克洛代尔(Paul Claudel)《日记,1904——1932年》 “ 对画家来说,光只存在于色彩中。去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看一看莫奈的画,就能理解这句话。由于太爱用光来表现色彩,莫奈渐渐走向形体的自杀。他的灵魂在睡莲的裹尸布里游荡。”洛特(Andre Lhote)《莫奈和毕加索》 “莫奈就这样画出了运动、宇宙性的运动。这运动与他紧密相连,借着掌握了睡莲塘的水面之瞬间,并把它描画下来,莫奈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土伊勒里宫最后的这幅画,以火焰般明亮的夕阳炫目。夕阳落在冬日沼泽地干枯的芦苇上,而这片永恒的再生地之深渊里,蕴育着春天迷人的花朵……光的浓淡色度与明暗变化在完全的和谐中一一流露。 这是一个天地之间无与伦比的变化场,宇宙的运动蕴含其中,在这场子里,万物达到了最高程度的、无限的一致和相通。这个世界令人振奋,感受力也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克列孟梭 评莫奈:《睡莲》 莫奈于1926年辞世。 没有见到国家以大礼收下他的大型装饰画。 有些人认为,这些装饰画表示“印象主义已经完结”, 但大多数艺术家和思想家不以为然,反而对这些作品怀着深深的敬意。 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些安置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的装饰画,蕴含一种宇宙的、神圣的性质。

蒲松龄你搞错了吧?“痴者”才落拓无成呢!

蒲松龄有一副很出名的对联:“有志者,悔此滚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很小的时候就读到了这对联,老师推荐的励志名言。坦白说,不喜欢。因为自己谈不上是个有志者、苦心人,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的事儿,我是不情愿做的。

我只乐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只要喜欢,就是雕虫小技我也可以玩得废寝忘食。所以,我更欣赏蒲松龄这句:“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但对“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之说,我持保留意见。在一些聪明人看来,所谓书痴、艺痴,恰恰才是真正的落拓无成者,迂腐,呆头呆脑,不够精明,没有变现的本领。

哈哈,我就是这样的呆头呆脑。你瞧,我的书桌摆放着董其昌的字帖,纳兰性德的词集,尽喜欢写没有实际用处的。你听,我的亲戚长辈就进忠言来了,这些不能当饭吃啊!但是,对我来讲,饭可以少吃一碗,觉可以少睡一会,不让我读书扒颂看帖,我想我会失落的,人生无趣啊。

我经历过的最无趣之一的事儿,就是跟混子开会,一帮人言不及义又煞有介事地讨论,其实是扯淡,鸡跟鸭讲。我常常感叹,生命宝贵,为啥要把时间浪费在开会扯皮这些事上?后来我学聪明了,开会时就拿一本笔记本,装作记录领导讲话的样子;实际上呢,我就看我的董其昌、纳兰性德、朱光潜、章太炎。当然,多年来我也是敬业爱岗的工作狂,每天都想着评论选题,如果说新近的热门话题不让谈,那就变着法子旁敲侧击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所以“历史上的今天”,我做的笔记最多,大部分是摘抄那些有意思的明星轶事、名家名言。

比如,今天是7月10日,这是个什么日子呢?这是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的生日,也是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的生日,他们都是法国佬。毕沙罗有哪些值得今日学子参考的闪光点呢?在百度上搜索一下,你会读到:“毕沙罗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却在其中努力发掘诗意之美和快乐之光,他对自己的儿子说:‘一切事物都有美,问题在于怎样把它表现出来。’晚年的毕沙罗仍然创作不辍,由于丢朗-吕厄的成功,他的生活也随之改善。60岁后,由于腿病,他无法再深入大自然中写生,就天天在窗边作画,直到病逝。”嘿嘿,这种乐观、坚持,可不可以学,可不可以当作素材写进作文里呢?不过,如果论积累素材,那么作家普鲁斯特无疑会启发你更多,因为普鲁斯特有更多金句呀,《追忆似水年华》一书里就是俯拾皆是。“如果第一遍没有理解内容,那么第二第三遍也不会和第一遍有什么差别,即使去到第十遍,也不会有什么起色。第一遍没记住,缺的是理解,而不是记忆。”“没有人给我们智慧,我们必须自己找到它。”“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真正的书籍应是黑夜和沉默的产物,而不是白昼和闲聊的果实。”“被爱的对象既是病又是药,这种药使疾病缓解或加剧。”哈,普鲁斯特的这几句话都意味深长,值得长思久想。每一句都可以扩写为一篇专门的文章呢。

在普鲁斯特上面这些话当中,“被爱的对象既是病又是药,这种药使疾病缓解或加剧”这句深得我心。练字、读帖、摘抄名言,于我就像吸食鸦片成瘾,既是病又是药,人家觉得我怪,是个病人,成天整些虚头八脑的没实际用处的,需要吃药,药不能停。我自己呢,倒觉得练字、读帖、摘抄名言,是一种药,可以医治我的无聊病、躁狂症,使之缓解而不至于加剧恶化。

哈哈,我就是这样一个书痴、艺痴,你笑我落拓无成也碧余没关系,我只选择我自得其乐的活法。谢谢!

4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