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俄國美術是如何發展的?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俄國資本主義矛盾空前集中的時期,也是俄國美術發展最爲複雜的時期。由于悲觀主義和頹廢情緒的侵入,在某些畫家的作品裏病态的現象開始擡頭。從前曾對巡回畫派幹預時代的傾向給予高度評價的人們,現在則認爲此派過于誇大叙述性的作用,導緻色彩運用上的局限性,因而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繪畫形式。
這個時期風景體裁發展迅速,并出現所謂“情緒風景”的作品。“情緒風景”的任務是使大自然人格化。通過自然狀态表達人類的感情世界。列維坦(1860—1900)就是确立“情緒風景”畫的畫家。1879年,列維坦在學生時代畫的《秋天·獵鷹公園》就幸運地被特列恰柯夫所收藏,後來列維坦提到這件作品時說:“寂寞的林蔭路,寂寞的婦人。”一語道出風景的情緒和人物的情緒融爲一體的構思。列維坦曾四次到伏爾加河去作畫。他的《伏爾加河上的傍晚》(1887—1888)、《金色的普遼斯》(1889)等作品都能表達畫家特有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對俄國人民來說也是特有的。這些作品使得列維坦獲得全俄的聲譽。1892年他所作的《伏拉基米爾道路》是曆史的有力見證。列維坦在風景畫中天才的貢獻已成爲人類精神世界的瑰寶。
這個時期在風景畫體裁中湧現出一批畫家,很快成爲俄羅斯畫家協會的成員。他們都有自己的創作特色,如戈拉巴爾(1871—1960)奧斯特拉烏赫夫(1859—1929)、雷洛夫(1870—1939)、尤恩(1875—1958)等人。他們的風景創作既有别于巡回畫派,也不同于列維坦。他們探索着20世紀初的繪畫新技法,并越來越廣泛地把風景畫與風俗畫結合起來。
阿爾希波夫(1862—1930)在繼承巡回畫派傳統的基礎上,作了繪畫新技法的探求,如他的《洗衣婦》(1890—1891)和《奧卡河上》(1890)等。俄羅斯畫家協會另一名成員柯羅文(1861—1939)的作品和阿爾希波夫的作品一樣,從顔色的處理上,以及盡量避免情節的叙述方面都可以看宏棗到印象派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有《留芭多奇柯娃像》(1880)、《西班牙姑娘》(1886)。
《藝術世界》創作聯盟:在19和20世紀之交,俄國的畫家和評論家們一直思考着風格問題,從而導緻了1893年《藝術世界》創作聯盟的組成。《藝術世界》力圖争取藝術中唯美的成分,将藝術從“功利主義”的作用下解脫出來。《藝術世界》利用它的同名刊物在俄國藝術界宣傳“世界主義”。它推崇具有國際風格的藝術,如巴洛克藝術之類,巡回畫派和學院派美術則成爲它反對的目标。1889—1904年間《藝術世界》達到其發展的鼎盛時期,一度在俄國畫界大出風頭,被吸引者甚至包括列賓這樣的名畫家脊孝。《藝術世界》的基本成員有别努阿(1870—1960)索莫夫(1869—1939)、巴克斯特(1864—1924)、蘭賽列(1875—1946),後來還吸收了雷裏赫(1874—1947)和庫斯托基耶夫(1878—1927)等畫家。這個創作聯盟蔽野拆具有兼容不同類型藝術家的特點,以緻它自己難以形成确定的标準風格。不過從該派核心成員的創作情況來看,他們普遍對現實題材缺乏興趣,而更偏重于那些反映古代時尚、風情特點的曆史題材,諸如18世紀法國式的宮廷生活場景之類。一般來說,《藝術世界》在舞台美術。書籍裝幀、實用美術等領域取得的成就更具有突破性意義。
這個時期,仍保持巡回畫派創作傳統的著名畫家主要是伊萬諾夫(1864—1900)和卡薩特金(1859—1930)。前者的作品《移民之死》(1889)反映了當時的重大社會問題。後者的藝術活動則突出反映了礦工生活和工人階級的革命意識,他的代表作是《女礦工》(1894)。這位畫家的現實主義創作活動一直持續到後來的蘇聯時代,并對新一代畫家産生了影響,因此他又屬于跨時代的畫家。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雕刻藝術:這個時期的雕刻比起19世紀下半葉的雕刻來說有了長足進步。柯年科夫(1874—1971)還在學校學習期間就被送往國外進修,他到過德國、法國、意大利。他的反映1905年革命的第一件作品是《工人戰鬥員伊爾·楚爾金》(1906),另一件作品《尼開》引用希臘勝利女神之名,實則刻畫的是俄羅斯姑娘的形象。女雕刻家格魯布金娜(1864—1927)的創作命運也與革命運動緊緊相連。她曾兩度出國學習,并獲得著名雕刻家羅丹的指導。他的作品《工人》(1901)、《前進》(1902)均刻畫了工人階級的覺醒形象,在雕刻技法方面她吸取了印象派的經驗,使作品具有生動效果。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俄國造型藝術的現實主義學派中最有成就的是謝洛夫(1865~1911)。雖然謝洛夫是在巡回畫派運動軌道上成長起來的畫家,但是他的創作已經開始了新的階段。他往往突出對象的主要特征,甚至強調模特固有的。但又是偶然表現出來的姿态、手勢,并大大強調了輪廓線的作用。他早期的肖像作品《少女與桃》(1887)和《陽光下的少女》(1888)立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他創作繁榮期推出的傑作有帕爾瑪洛娃像》(1905)、《大企業家戈裏施曼》(1911)、《彼得大帝》等。
這個時期另一位大藝術家伏盧貝爾(1856—1910)的創作呈現比較複雜的藝術現象。伏盧貝爾在美術學院學習時,曾是著名美術教育家契斯恰柯夫的優等生。1884年他經學校推薦,到基裏洛夫斯基教堂參加壁畫修複工作,從此他便沒有再返回學院。他被修複壁畫的工作所吸引,爲此專門赴意大利去研究紀念碑式壁畫。他在教堂完成了150塊破損壁畫的修複任務,證明他是一位有才能的紀念碑畫家。他的架上繪畫有《西班牙》(1894)、《天鵝公主》(1900)、《天魔》(1890)等等。伏盧貝爾具有獨特的繪畫風格,其創作傾向的進一步發展就是現代派藝術。世紀之交,現代派藝術在俄國找到了自己的信徒。
現代派藝術潮流:《藝術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俄國非現實主義藝術的興起,随後形式更爲激進,反傳統傾向更爲明顯的現代派藝術最終出現在俄國畫壇。20世紀初,宣傳西歐現代派藝術的刊物《金羊毛》(1906)、前衛藝術社團“青玫瑰”(1907)、“紅方塊王子”(1910)相繼問世。接着,法國的象征主義、後印象主義,英國、奧地利的“新藝術運動”被大量介紹到俄國,同時又有更多的俄國藝術家赴西歐了解野獸派、立體派、未來主義等藝術動向。俄國的一些收藏家們這時也把法國現代派藝術品列入他們的收藏計劃。
與俄國18世紀效仿西歐藝術的情況不同,俄國的現代派藝術既有向西歐現代派藝術學習的成分,也有它獨立擴展的方面。具體地說,它不僅率先展開對抽象主義藝術的探索和實踐,而且産生了像康定斯基(1866—1944)、馬列維奇(1875—1935)、夏加爾(1887—1985)這樣一些享有國際聲譽的現代派藝術家。夏加爾的創作一般被認爲預示着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出現,康定斯基和馬列維奇則屬于抽象主義繪畫的先驅。
俄國現代派藝術的早期成就以“輻射主義”繪畫爲代表,它是畫家拉裏奧諾夫(1881—1964)和岡查洛娃(1881—1962)于1912年首創的。從強調畫面形象的動感及線條向四外輻射的特點來看,“輻射主義”繪畫同意大利的“未來主義”畫派有觀念上的聯系。然而俄國畫家似乎走得更遠,他們筆下的某些作品已初具抽象畫的性質。作爲對“輻射主義”繪畫的響應,馬列維奇在1915年推出所謂“至上主義”繪畫。據馬列維奇自己解釋:至上主義就是在繪畫中純粹的感覺和感情至高無上的意思。“至上主義”極端排斥附加給繪畫的非美學成分,因此“至上主義”作品通常把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幾何圖案作爲它的表現對象。
在雕刻領域,俄國現代派藝術潮流造就出全面否定傳統風格的“構成派”。這一流派反對藝術摹仿其他事物,認爲雕刻應該具有自由形态,它不但要表達空間含義,還要反映時間因素。根據這些原則,雕刻在形式、材料、造型技術方面也就不存在任何限制了,它既可以做成懸挂物或牽拉結構,也可以利用動力使之活動。“構成派”的一些觀念與注重産品功能的工業設計思想有相通的地方,因此它後來對實用美術、工業設計産生過不小的影響。“構成派”雕刻家主要以塔特林(1885—1953)佩夫茲納(1885—1953)、加博(1890—1977)爲代表。“構成派”藝術在俄國大約活躍了三四年時間,本世紀2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包括“構成派”在内的俄國現代派藝術受到排斥,于是俄國現代派藝術的經驗和前途随着遷居西歐的藝術家而轉移到新興的蘇聯之外。
夏加爾少兒美術投資回報怎麽樣?有開的嗎?能說說情況嗎?小弟在這拜謝各位好心人了!!!!
還不錯,可以去小央美兒童美術咨詢看看,他們有一套完善的加盟支持體系,而且後期維護也很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