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刺绣的著名作品

扬州刺绣的最大特色是“绣书画”,号称绣画,最大艺术特色是“水墨写意秀”。如下图,原画为明宣宗朱瞻基所画,扬州刺绣在原画作的基础上,“以针代笔,以线代墨”,通过扬州刺绣精湛的劈丝技艺,达到墨分五色的高超境界,在二次创作的基础上,不仅再现原画作的神韵,更体验刺绣艺术的独特魅力。

扬绣 朱瞻基 莲浦松荫图(天艺坊)

扬州画绣的绣稿是一种介于绘画、刺绣之间的过渡形式,并不是所有的画稿都能正式成为实用的绣稿。衡散针对原画稿,设计者们必须抓住画面的突出特征,对其采取一定的取舍与删减,疏密不太相称的地方也可稍微加一些点缀,使绘画变通成易于刺绣的形式。这是一个将女红技艺提升至艺术创作的重要层次,马虎不得。扬州画绣相比实用绣,对绣者的艺术修养要求更高。设计师和绣师都需要在造型设色上有着扎实的基础,并且通晓画理,掌握完善的刺绣技巧。当代部分绣者能将自身的美术功底融入刺绣中,以针代笔,以绣作画。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扬州绣品厂建立。手绣精品恢复生产,所绣体裁主要以宋元及清代工艺笔山水、花鸟,扬州八怪作品为范本,兼绣近现代名人名作。目前,扬州绣品厂几经改制,已经蜕变为扬州刺绣研究所。

扬州刺绣研究所的精品刺绣刘旦宅的《唐人击鞠图》、《太白醉酒》、《蓬莱仙境》等。1978年扬绣作品李苦禅的《鱼鹰》、钱松岩的《枣园曙光》、宋文治的《庐山新装》等入选全国工艺美展。1999年,扬州绣品厂解散了手绣精品的车间。此时,进入扬州民间艺术馆的刺绣艺人们潜心专研绣艺,发奋自强、历时两年,绣制成了大型落地式仿古山水双面绣《蓬莱仙境》。其绣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针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画的潇洒俊逸的笔墨神韵,精致严谨、古朴传神,把扬绣的技艺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如绣制远景时用线仅为一根丝的四十八分之一。该作品游模入选2002年“江苏省文化艺术精品展”赴北京世纪坛展出。仿古山水双面绣《华岳高秋》、《栈道图》入选江苏省大师级作品赴台湾展出并获省轻工厅颁发的精品证书,绣品《华岳高秋》还获得了全国第六届艺术节“新人新作”奖。2002年刺绣作品《双鱼图》、《西施浣沙》、《行旅图》、《荷塘远眺》等8件作品参加上海全国刺绣艺术博览会,为扬州刺绣赢得了荣誉和地位。

扬州刺绣研究所之外,吴小平大师工作室、天艺坊、卫芳大师工作室等也都是扬州刺绣的骨干传承单位,创作了大咐磨氏量扬州刺绣精品,如吴小平大师工作室的《云舒浪卷》、天艺坊的《山远江阔》、《玉兰图卷》、《莲浦松荫图》等。

扬绣 文徵明 玉兰图卷(天艺坊)

4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