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波德萊爾象征主義成就的詩集是
代表波德萊爾象征主義成就的詩集是《惡之花》。
象征主義:
1852年,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改州是象征主義的第一部詩集。19世紀60、70年代,魏爾倫、馬拉美、蘭波等發表一系列象征主義的詩歌,奠定了象征主義的美學基礎。
1886年9月15日,讓·英雷亞斯在巴黎《費加羅報》上發表《象征主義宣言》,系統闡述象征主義創作原則,标志着—-流派的确立,20年代,風靡世界。
基本觀點:
①他們認爲現實世界是虛幻的、痛苦的,人們内心的“另一個世界”才是美的。主觀唯心主義。
②詩歌應表現自我的“内心夢幻”而不是再現現實。
③用象征來溝通兩個世界:外界事物與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應契合的,可以用有聲有色的物象來暗示微妙的内心世界。
④崇尚朦胧晦澀:“詩是必須有謎。”馬拉美“詩寫出來原是叫人一點一點地去猜想,這就是暗示,即李祥夢幻。”
1925年李金發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詩派的誕生。其它象征派詩人有創造社的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前期新月核擾蔽派詩人于赓虞、邵洵美以及蓬子、石民等。
(他們或直接吸取法國象征詩派藝術手法,或接受李—詩風影響而從事創作)象征詩派沒有統一的社團組織,也沒有共同刊物作爲陣地,而是以藝術審美觀點的近似,共同彙成一股象征派詩歌的創作潮流。
作爲初期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