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尔:克里姆特的蒙娜丽莎

克里姆特于1907年创作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被称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2004年6月被美国化妆品大王劳德以1.35亿美元收藏。天啦噜!真值钱!

你肯定很好奇,这画中的美女是谁?她看上去典雅高贵,又眼神迷离。她的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似乎在掩饰一只残疾的手指。

克里姆特的这位模特儿是是奥地利制糖业富商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的妻子。她因为在画中身穿黄金衣服,又站在黄金色的背景中,被称为“woman in gold”。2015年上映的电影《The Woman in Gold》完整记录了这幅画的离奇遭遇。

阿黛尔·布劳赫-鲍尔小姐本来就是个美人,而克里姆特用极具个人风格的画笔,让她的美成为不朽的经典,完美呈现了奥地利黄金时代的辉煌和优雅。

阿黛尔出生自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她的父亲是维也纳银行协会总经理、东方铁路的总经理。1899年12月19日,十亮敏八岁阿黛尔嫁给35岁的富商费迪南德·布洛赫。而她姐姐特蕾西之前也是嫁给了费迪南德的哥哥古斯塔夫·布洛赫博士。阿黛尔和费迪南德没有孩子。

Adele擅长社交,经常在家中举办沙龙,聚集了一批作家,政治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夫妇俩个都非常热爱艺术,收藏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费迪南德还热衷于新古典纤清主义的瓷器收藏,到1934年,他的艺术品收藏超过400件,是世界上最好的收藏家之一。

费迪南德非常喜爱克里姆特的艺术,委托克里姆特为妻子阿黛尔画像。克里姆特为阿黛尔创作了两幅肖像,而后来这两幅画都成为过亿的名画。

费迪南德是希望把阿黛尔的画像作为礼物送给阿黛尔的父母。在1903年和1904年之间,克里姆特为此画了一百多幅草图来构思这幅作品。费迪南德还购买了克里姆特创作过程中的大约16幅左右的草图。 1903年12月,克林姆特访问了拉文纳的圣维塔莱大教堂,在那里研究拜占庭金色马赛克,克里姆特后来说,“令人难以置信的辉煌的马赛克”是对他创作阿黛尔最大的的“启示”。历时三年,他终于创作出带代表自己艺术高峰的“金色时期”的巅峰之作。

阿黛尔小姐1925年死于脑膜炎。死前她叮嘱自己的丈夫,在她去世后要把这幅肖像捐赠给奥地利国家美术馆。然而随着二战爆发,1938年,德军占领维也纳,身为犹太人的费迪南德逃亡布拉格,继而又转辗奔赴苏黎世。战争期间,费迪南德的所有财产,包括克里姆特的画作都被德国纳粹强行夺走。1941年,这些名画又被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收归国有。1945年费迪南德在瑞士苏黎世去世,按照他的遗嘱他的侄子侄女将继承他的财敬竖枝产。而事实上,他的整个家族包括侄女玛丽亚阿特曼,为了逃避政府的迫害,都逃亡美国。

因此二战后,阿黛尔一号成了国家资产留在奥地利美术馆。似乎这并没有什么。本来也不应该有什么。然而奥地利政府在理所当然的得到了这些画时,却宣称费丁南德·布劳赫-鲍尔先生在遗嘱中提及希望这些画留在奥地利,所以他们就接管了这些画。

鲍尔先生的侄女玛丽亚女士震怒了。她决定起诉奥地利政府,发誓夺回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

最终,经过千难万险,打了68年官司,直到1998年,奥地利政府才决定将阿黛尔一号归还给布洛赫家族。然而,由于法庭需要合法拥有者出示身份证明,直到2006年,奥地利法院才裁定《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画像一号》以及克利姆特其他四幅画作的合法拥有者是布洛赫-鲍尔的女继承人玛丽亚·阿尔特曼。玛利亚终于赢回了画作,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五幅克里姆特的画作。这时她已经90高龄了。她带着这五幅画到了美国,将这5幅作品卖了3亿美元。《阿黛尔·布劳赫-鲍尔》拍出了13500万美元,成为当时全球最贵的画作。

“这是我们的蒙娜丽莎,是值得一生一次的收藏,” 2006年,雅诗兰黛继承人、买主劳德解释自己以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的高价收藏克里姆特画作的原由。罗纳德·劳德 (Ronald Lauder)创立的纽约新艺廊博物馆致力于收藏被纳粹偷走的犹太人艺术作品。2006年11月,阿黛尔二号也拍出八千八百万美元的高价。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曲折的故事,更让我们觉得这幅奥地利蒙娜丽莎的珍贵吧。而她竟然一直留在美国,才更加让人觉得遗憾更加让人觉得美丽凄婉吧!

谁的油画作品最经典?

伦勃朗是一座远日尔微做混振反政进后人无法逾越的巅峰,玩弄光到极致。而他对色的理解在后来只有马奈能达到。

鲁本斯的画是神的杰作,在他的作品面前人们只可聆听,不可妄言。

维米尔的风俗画肯定是会让每个人都爱不释手的。柯罗又使多少人迷上艺术。而德加的画总有一种高贵气质,技巧则令人叹服。

塞尚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无与伦比,他将古典精神和现代意识融合,创造新村范父正万务衣钟圆乐的永恒,开启了现屋富落村适干场呀代之门。

神秘的高更和克里姆特,来自敏感又高妙的莫迪里阿尼360问答;画面如圣洁雕塑一般的巴尔蒂罪伟注站真令威察帮斯,境界博大的贾科梅蒂。夏加尔总让我回忆起梦境和过去,而波纳尔的画又让我罔入梦中。他们是一个个巨人。

凡高的心至纯,席勒的心至美。而培根则是一种另类的深刻。

如果说毕加索是才华横溢的李白,那么博拉克便是“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市需使开节杆尽善”的杜甫。

莫兰迪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他对绘画的理解是对道的理解。万法归吸背汽景正台一,合乎自然。

而米勒朴实无华,虔诚圣洁,确是至高境界。

2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