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表现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反对再现,注重表现。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表现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与再现,而是主观的自我表现。他们把直觉看作是认识世界的惟一方法,强调表现人们的主观世界。卡夫卡的《地洞》就是作家通过作品倾诉内心恐惧不安的代表作。小说写一个没有防御能力的无名小动物在地下到处打洞放置食物,设置迷宫,尽管步步为营,处处设防,仍惶惶不安,深感灭顶之灾会随时袭来。因为“意外遭遇从来没有少过”,一种可疑的响声几乎令他精神崩溃。小说用寓言形式,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难以自保的处境,深刻表现了他们心理上永不安宁的灾难感与恐惧感。 2.突破表象,直接表现本质。表现主义认为客观外在现象不可相信,人生无真实可言,真实的惟有“自我’,“本质”即自己的灵魂。作家只有从主观自我的出发,才可以演绎出万事万物来。埃德施米特说:“现实性必须由我们创造出来”,另一个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库恩菲尔德也说:“一切现实都是错误的,心灵着迷才能显现真理”。他们还强调“世界形象都在我们自身”,主观幻想乃是“事物的更深一层的形象,事物的纯粹真实”。认为只要开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挖掘那些隐秘的直觉和潜意识,就能产生出艺术作品来。开掘愈深,作品的成就愈大,就能成为“灵魂的戏剧“,甚至能展示人类的永恒品质和终极真理。埃德施米特在他的表现主义宣言——(创作中的表现主义)中还宣称:艺术家首先应该去经历一切,然后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体验的结果产生一种激情,这种激情经久不衰,并无限扩张,包容一切。艺术家就是要以这种激情来表现事物的幻象。所谓幻象,就是事物的更深一层形象,亦即事物纯粹的真实。如果是表现房子,那就要舍弃房子的形似,使其本质显露出来。例如表现一个鼓女,要使她在“没有香水,没有色彩,没有手提包,没有摇晃大腿的情况下出现”。 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表现主义突破表象、表现事物本质的杰作。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最后被公司、房客、亲人所遗弃,悲惨地死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卡夫卡没有、也无意像现实主义作家那样细微去描写推销员工作的繁重、酸辛以及家庭生活的不幸与悲哀,而是将这一切作为背景,直接表现西方现代社会中,在物的束缚下人的异化一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格的丧失,“人”沦为“非人”。从而赋予作品主题相当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3.表现抽象的本质和理念精神。表现主义认为,他们所要表现的“本质”,并非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或内部联系,而只是作家的主观感受、意念、体验。它是一种直觉的东西,要接近它,不需要依赖一般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程序。因此,逻辑和语法往往是不必要的。由于直接表现本质和传达主观感觉的需要,表现主义作品往往失去常规,极度的夸张,形象的变形,大段的内心独白,即所谓“原始语”,是他们惯用的艺术手段;在戏剧中,则常常出现乖张和疯子一般的动作,莫名其妙的对话,以及梦呓和号叫等等。 4.在社会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表现主义不重视个体的特征,而注重表现全人类的普遍本质。表现主义作品常常涉及重大题材,反映与人类命运攸关的事件,如战争、和平、劳动、自由、异化、孤独以及人的各种境遇等等。写人,则总是一般的人,往往不描写人物的姓名、年龄、处境、出身等。卡夫卡作品的主人公最常见的名字是K,它实际上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哈森克列弗剧本《人类》的登场人物是:凶手、人头、醉汉、青年、少女、父、母、客人等,有名字的只有亚历山大一人。凯撒的《瓦斯》(第一部)里的人物注明是:白衣绅士,第一黑衣绅士、第二黑衣绅士、第三黑衣绅士、小姐、士官、技师、政府代表,第一劳动者、第二劳动者等;时间和地点也无确指,只标明:时间——现代,地点——世界。 5.寓言故事与变形手法。在艺术表现方式上,表现主义对具象不感兴趣,而侧重表现抽象的情感、体验、异化以及境遇等。其主题的表层结构内涵比较多的是寓言故事:如一个人一觉醒来变成一只大甲虫(卡夫卡<变形记));一个人费尽心血百般努力,最终还是不能进入想进的城堡(卡夫卡《城堡》),一个人无辜被审判、处死 (卡夫卡{审判}),一位真诚的艺术家为了延续自己的艺术生命,竟不得不采用毁灭自己的手段——绝食(卡夫卡<饥饿艺术家))等,这些表面上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实则是严肃深刻的现代寓言,其思想内涵始终是一个正直的作家在现代社会普遍的异化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和苦闷,是揭示社会和人生非理性的现代启示录。 由于表现主义作品表现的是人的内心的体验与感受,“他们不去创造瞬间即逝的火箭,而要表现经久不衰的激情”。所以,表现主义作家在写人状物时,有意识地进行了扭曲、夸张和变形:写人则或写成虫(卡夫卡〈变形记〉),或似野兽(奥尼尔〈毛猿〉),或变为鬼怪(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写物则与常物不同,如卡夫卡的〈审判〉,将楼道写得像迷宫;〈城堡〉则把城堡写得摇摇欲坠。而在写抽象的东西时则又将其具体化,如奥尼尔的〈琼斯皇帝〉中出现一群黑色大蠕虫似的怪,;用以象征主人公的无名恐惧。这些变形蕴含了极为深刻的哲学内涵。这些创作技巧被后来其他的现代主义流派,如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等继承,成为现代派最惯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晚明人文
文学史上飞乎知象许掉么必树一般把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叶外牛候见为人文主义文学产生与发析单展的早期,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此时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在14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当时的人文主义作家对基督教神学本质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后来那种科学理性的程度,他们更多地是从神权否定人权、神性排斥人性等感性角度,感受到了神学体系的不合理。这样,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就成了当时人文主义文学家对神学体系否定的主要方式。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上半叶孔再席握,是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中期,主要成就在法国,意大否乎室谓希自延益苗利和英国人文主义文学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早期创作的基础上,随客旧海景怎刘收新严着人们认识的深化,新的一代人文主义作家愈来愈感到,单纯地讴歌人的本能欲望和展示个性要求,这是对人本身缺乏深入认识的反映。他们认为,既然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和才能创造出从未有过的奇迹,那么甚积固剧斗绝树争加书,只有把人的巨人风采和理性力量展现出来,才能更清楚地反映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才能真正理解人的价值和尊严。所以,描绘巨人的形象,展示巨人的思想和行动就渐渐成为第二个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主导趋势。1下孩研久就陈何留直十早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是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晚期。在此阶段,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自促举怀报培情易陈坏穿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均取验六呀值批吸少利落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人文主义文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文学成就主要在西班牙和英国。苦在这一阶段的人文主义文学中,除前两个时期的讴歌人性和展示巨人风范两种主题仍然被加以表现外,对人自身矛盾的关注,进而言之,对由于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探讨成为此时文学的基本任务。这种对人自身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客观上既是对人文主义进步性与局限性的艺术总结的反映,同时也更具有否定神学体系的巨大价值延曾:它说明人不仅是自己欲望情感和行动的主宰,同时人的自身矛盾和行动也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和演进。社会上的一切矛盾、运动、发展乃至斗争,均是由人而非神造成的。从上述人文主义文学主导精神的演听进可以看出,人文主义作家用美学和艺术的方式展示了对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这种新型的文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给予封建神学体系和僧侣文学以沉重的打击,具果督速职杂矛征九客边误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但是,人文主义作家由于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限制,他们所肯定的“人”和“人性”掩盖了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这就使得人文主义作家所创史香低部硫振阿院征一作的作品总是将人的地位故意抬高,将现实生活主观化,甚至把人的某种情感欲望当成人的本性加以讴歌。由于抛掉了人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所以,他们所描写的人也仅仅是新兴资产阶级自己的化身。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认识的局限,始终没有把人与神的联系彻底割断,因为当时也还不具备对神学体系进行全面清算先黄的条件。300年的时间里,人求铁为滑亮文主义文学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国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的价值非同凡响:第一,人文主义文学艺术有着反封建反教会的消贵深刻思想内容。人文主义创造者热爱生活,他们在作品中积极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神学的意识。彼得拉克熟悉古代希腊罗马典籍,第一个提出要以“人学”来和“神学”对抗,号召人们从对神的研究转向对人的研究。第二,人文主义文学艺术有着自由的艺术结构、灵活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创作方法。人文主义文学艺术使欧洲文学艺术在创作方法上达到了一个重要阶段,其创造者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创作更为自觉。他们要求了解现实、反映现实,抛弃了中世纪教会文学艺术、封建文学艺术的思想内容和神秘晦涩的象征、梦幻手法,注重写实。他们或者创造性地采用历史题材,借古喻今;或者从现实生活中采撷素材,暴露丑恶,歌颂真善美,鲜明地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他们的反封建意识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性质。人文主义文学艺术在文学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第三,人文主义文学艺术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人文主义创造者在作品中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生活在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反映。第四,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的优秀作品健康乐观,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人文主义创造者对人类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不仅健康乐观,而且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作品中的主人公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第五,人文主义文学艺术具有生动有力的民族文艺形式。人文主义创造者为了表现民族自豪感和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作品,大多以本国家、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文学艺术创作。他们从古代作品和人民语言中吸取营养,不断扩大文学艺术的表现能力,对各国民族文学艺术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物主义文学与艺术作为人文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人们解放思想,推动了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高涨和西欧社会的伟大转折;这些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开辟了世界闻名的新篇章,为资产阶级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文学艺术的空间发展,使许多名篇佳作不断问世;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是那个时代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巨人,他们从新型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利益出发,同封建思想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们不受资产阶级的局限,在旧制度的同时,也批判了自己。人文主义文学艺术对于后来的启蒙运动以及整个资产阶级文化都有启迪作用。在其后的几个世纪,她一直是资产阶级的核心观念“自由”、“博爱”、“平等”必然要回溯的精神源泉人文主义文学和艺术从形式上到思想上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发展,它包含了晚期中世纪的社会历史要素,同时孕育了西欧近代文化思想的萌芽,造就了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历史进步过程和具有特色的文明时代,是继古希腊罗马以来人类文明史上的有一高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