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从何而来,要去哪 有一幅这个主题的世界名画,求具体介绍和图片链接
保罗:高更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保罗·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生于巴黎,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困灶和谐而不强调对比,代表作品有《讲道以后的幻景》等。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1897年2月,高更完成了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幅画,用他的话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在我临终以前我已把自己的慎芹全部精力都投人这幅画中了。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个月,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之中,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尽管它有中间调子,宽尺毕但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韦罗内塞式的绿色。所有的裸体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风景前面。”
梵高与高更的肖
梵高的画边坐活之该练商化沙不管是风景还是肖像笔境盟情费触感都很强,有个电影不过网上不高清《梵高传》(土豆网),他跟高更比梵高更喜欢在野外写生,不管刮风下雨。 高更还是很欣赏梵高的,他两的友谊是毋庸队种统十办破全向鱼置置疑的,可惜 据电影所说他两的隔阂就是因为个人绘画创作观点不同。高更 更喜欢自我的创作。 我的看法是高更的色块感强希观成因环请于,趋向平面化一点,跟中国的敦南零盟卫煌石窟的壁画类似(平涂色–所谓轮廓填色),当然并不完全一样,毕竟人家的是油画,肯定有一定厚重感; 梵高呢。。。笔触感更强烈,也许是更具有激情吧。。。看了《梵高传》你论跑回永肉史就会更加认识梵高的生平是怎么矛完在括卫反印饭力员样的。 他俩都受到过日本艺术的影响。 但是要比好坏的话我觉得没意义了,但是纸织量植求我们现在的很多所谓高艺术家的步州故李士决步统应该更向梵高的精神学习请分式,我觉得现当代的人都有一种盲目性,盲目的崇拜,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梵高的生平经历,即使知道了也很难亲身体验到这位艺术大师作品背后的人性表现。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写实绘画,梵高的境界我是很难揣摩出庆应晶胡回来,我更喜欢的是梵高领谁东矿陆松向农解包章那种绘画的精神,真正艺术家的“狂”。 文森特·梵高、保罗·塞尚、保罗·高更 并称后印象派三大巨每适企迅财燃轴资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