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游园不值》原文、注释与赏析

叶绍翁·游园不值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祖籍建安,长期隐居钱塘西湖。其诗多写江湖田园风光,七言绝句尤其新颖、优美,富有生活情趣。

应怜屐(jī)齿印苍苔(tái),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1.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值:遇到;不值,意思是没得到机会或没有遇到人。2.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3.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4.小叩:轻轻敲门。5.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6.红杏:早春开粉红色的花的果树。

【串译】可能是主人怕木屐齿踩坏了园中的青苔,轻轻敲打园门,很久也没有人开。那满园春色哪里能关闭得住啊,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了。

【赏读提示】这首小诗写作者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访友不遇。正是江南二月,作者乘兴来到一座笑弯小花园门前,想看看园里花木。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应;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啊,敲啊,半天也不见有人开门迎客。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花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吧。诗写得很陆伍幽默风趣,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作者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就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时候,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作者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不住它!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作者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此诗节奏动型呈轻快喜悦型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表达是成就全诗的最重,能否将全诗提到高峰、振起全篇,主要看这两句早升或的表达效果。“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蕴是自信的,有些嘲人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又是陡然发现的、惊喜的。在这里,语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推荐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诗作。此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先是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头惊喜。全诗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措丰理,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阿刘便出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战州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深线敌松鱼夫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类汽属的假鲁继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加察的自参,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书销肥内厚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费般变短交些省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运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4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