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书法研究|楹联书法集锦

中图分类号:I20 文献标识码:A摘 要 楹联作为一门存在一千多年的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艺术,本身所具艺术价值自不必说,其不仅丰富了文学形式,也与书法发展相互辉映。在晚明以致清朝,当楹联融入书法这一形式时,给书法本身也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楹联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书法创作的形式、章法变化、以及款识的盛行。而且从明清的这些文人开始,将书法以楹联和中堂的形式开始悬挂应用于室内的装饰。以致现今,在各种书法展览,书法比赛中还不乏看到楹联书法的创作,而这些创作中又不乏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 楹联 书法 章法 题识
前 言
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门古态握老文化艺术,明朝以前的学者却大都没有给予它应有的地位和重视。然而,楹联与书法的结合在历史的长流中终于被证明是珠联璧合,书法在楹联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楹联地位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同时也丰富了书法自身创作的形式。楹联书法是一种不同于手札,中堂长卷的创作,但也不乏联系。由于楹联可以应景生情,加之跌宕变化的书法,精致的装裱,既可装饰又可欣赏,因此,自明清以来,成为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
一、楹联的起源
楹联之所以叫做“楹联”,是因早在五代,曾被写出来贴或刻在房及门的楹柱上,美感愈彰,后人才以此统称民间所谓对子的。字数多寡无定规,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初,艇在蜀专务奢靡,为七宝溺器,他物称是。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辛寅逊撰词,爬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以其年正月十一日降,太祖命吕余庆知成都府,而‘长春’乃圣节名也。”①由此看,在五代时,民间题写、张贴楹联,早已成为流行的风俗了,且那时就已经对撰写楹联有了工稳与否的标准。
楹联自从开始形成后,一直不断的在完善和发展,到宋朝是一个高峰,极盛时期是明朝,这个高峰,一直持续到整个清朝、近代及现代,书法展览中格式各样的楹联创作依旧独树一帜。
二、书法艺术与楹联
(一)楹联书法艺术的形成
在楹联还在雏形的时期,可以说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就已经有自己成脊正熟完善的体系了。那么书法是何时又是如何应用进入楹联这一领域的呢?
对联产生初期,种类只有春联,当时还只是写在桃木板上。到了明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在纸质绞绢上的楹联书法。从传世的墨迹看,书法楹联初起于晚明,如张瑞图、德清、米万钟等;清初承其余绪,如王时敏、王铎、傅山等。兴盛于清代中期,如金农、刘墉、邓石如、等,晚清时期则百花齐放,大凡能书者,均有楹联行世,洋洋大观。
图 金农对联
(二)楹联书法的形式
当楹联融入书法这一形式时,给书法本身也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楹联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书法创作的形式,而且使明清的这些文人开始思考,将书法以帆野庆楹联和中堂的形式开始悬挂应用于室内的装饰,这一尝试是书画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使得书画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书画的地位由仅仅的书写提升至欣赏和展览,书画由仅仅的手上把玩提升至悬挂展览于公众,书画创作由仅仅的自我娱乐提升至彰显主人的品味。
同时,楹联书法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新的书法创作形式的出现,书法由整张整幅、书信手札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格式。书写的方法、内容、章法乃至用笔必然就会受到影响,其中章法所受的影响尤为显著。
(三)楹联书法艺术的章法
1.楹联书写的对立与统一
楹联书法的章法和手札、中堂的章法迥然不同,其形式分为长联、短联、龙门对等,由两张长条幅的纸张构成,上下两联要求字与字相互对应。楹联的书写最常见的就是对等的形式,如楷、行、隶、篆等,可以字字相对而书,上下联对称协调。但另外也有不等式的,如写行草书,尤其是大草、狂草,行气、章法上强调气势和变化,上下联的整体感却仍然要协调统一,用笔的轻重缓疾,点画的俯仰顾盼,都要相互呼应。
楹联书法虽然与中堂,手札的形式不同,但是其章法还是有相通之处。无论是中堂还是楹联都讲究整体的美感,首先要讲笔势,另外就是行气,再者就是章法了,整篇的行与行之间的穿插避让,虚实布白,最后是用墨,“浓淡枯渴涨”不同的用墨方式也能反应出一个书家的气韵。
2.楹联书法的款识
楹联还非常讲究题识,就是在联语两侧题上书写的时间、地点、作者姓名,赠联题上受赠者名字,以示尊敬和慎重。有的还简述书写的原由或解释内涵。题识增添了楹联的文采,丰富了形式美感,还有些楹联题识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文化史料。
从楹联书法的艺术形式上分析,有的篆隶联题行草书款识,庄重中点缀些活泼,匀称间起点跌宕。行草联上题同样的书体款,则有大小粗细、枯湿燥润的变化。
(四)楹联书法艺术的意义
楹联书法章法丰富了书法创作的形式,让书家创作时有更大的选择的余地,也是给书法的章法另辟蹊径,同时又提高了楹联的地位,在文人居室,园林阁榭都能够见到楹联的张挂,这与之前楹联被文人列为小道末技、 “不齿”、“弗为”的地位是大相径庭了。楹联书法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提高自身了,甚至可以影响到与其相关的事物,如象昆明大观楼,本是非常一般的建筑,孙髯题长联之后,遂使其名扬夭下。
楹联书法的意义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装饰价值、语言艺术价值、丰富书法艺术、宣传价值。
在当今书坛,当今展厅,倘若没有了楹联这一形式,我们或许会觉得淡然索味,缺了一些什么似的。楹联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渗透了我们现今的生活,现今的书坛,现今的展厅。
参考文献:
[1] 朱万章.楹联书法与清代书坛—以香江所观楹联为例[J].书法评论,2006,23-26
[2] 王金凤.对联艺术的继承和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9-06
[3] 李循矩.楹联漫谈[J].应用写作,2005,21
[4] 莫非.楹联论[J].贵州民族学院院报,1995,(5):42-45

对联

楷书板分底部胡联盾考啊书法对联作品欣赏

楷书书法对联作品欣赏图片1

来自楷书书法对联作品欣赏图片2

楷书书法守新油界镇史养利对联作品欣赏图片3

楷书书法对联作品欣赏图片4

360问答楷书的独特魅力

书法艺术的独续建盐特魅力特征,令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很难与此相提并论。修参示培重指打对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抒情的过程。人们对书法作品的审美富注属体笑赶永厚科乱许过程也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过程,而不应满足于表层的视觉感受,而必须是一种包括文辞内容、文化含量的内在的深层文化信息的全面体验过程。可以说,“文化是书法的核心”,书法就其技法层面,如间架结构、章法布局、笔墨技巧等而言,突尔身村术已在几百年前就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成为高度完善、程式化极强的认知体系;对后来者而言,王羲之进卷组旧河础汽信战、颜真卿等代表人物至今无法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已终结,只剩下“书以载道”了。这个“道”的延续和张扬,就是文化的延续和张扬。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井双名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它与当代文化相互交织,以其自身悠久的传统、丰富的内涵,在纵向、横向上对其他类别的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如同一颗明珠,使中国传统文化散发出魅力与灵光。

书法本身负载着历史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内涵。书法之所以在中国的艺术拉氧此和文化中独领风骚、永葆青春,不是在于它的表层艺妈冲英父术,而是在于它内部蕴涵着的深邃的文化。对书法的审钱美必须把它放到中国哲学观的层面。可以说,书法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也自袁留微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概念。书法应该是艺术而不是技术,这无论从它的产生、发展,还是从它所承载的内涵来讲,都是毋庸置疑的。书法与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分的,传统文化与书法有着一种无斤物宗陈粉京仅龙法拆解的因缘,所以说书法因文化而具有了灵魂。反击过来,书法又以其形式美让文化难叶陆底杆根放射出光彩。因此可以说,只有当文化作为书法的内涵时,书法才能够感人。比如说《祭侄文稿》,之所以被千古传颂,不是简单地因为后管星存颜真卿的笔墨技巧打动人心,待电预半帮洋百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背后的爱国精神、道德人品和文化含量。可以说,书法是以文化精神打动人心,又以书法的形式美令人赏心悦目。古代的大书法家无一不是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大文人或者大学者。古代的文人可以不是大书法家,但是从历史上看,如果不是一个大学问家,绝对也成不了大书法家。

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