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郑元的《赵千里扇面写山水次韵》及赏析
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但用于引风逐暑则始于周朝。周昭王时“聚鹊毛为扇”,命二侍女摇动,清风徐来,凉爽宜人。陵橘运至汉代出现川纨素做成的团扇称“合欢扇”,女文学家班婕婷写《团扇歌》:“开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以龙致雨,以扇逐暑。”可见汉代扇子已普遍为人使用。唐代周作名画《簪花仕女图》精制彩绘跟着贵妇人的侍女手持的扇子,说明唐代扇子已很讲究。至明代,永乐年间由朝鲜传入折扇,永乐皇帝很喜爱其卷舒方便,命宫中仿制,后传到宫外,很快人们普遍使用了。
扇子的种类繁多,有葵扇、竹扇、纸扇、蒲扇、羽毛扇、塑料扇等等。如苏州的檀香折扇,畅销国际市场,苏州纸扇“雨淋不破、日晒不皱”,有“半把伞”之称;“蜀扇”也早享盛名,据《枣林杂俎》载:“明亡时,钱谦益曾将蜀扇送给清豫亲王多锋,说明蜀扇早已为天下珍品;四川的棕榈扇也很有名,能扇风、遮阳、挡雨、垫坐,一物四用。扇子的大小也各具特色,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扇子——贴金木雕巨屏九龙扇,可折拢,可展开,展开时扇面宽4米,高2.3米,画面为气势磅礴的九龙嬉珠图,可作室内装潢用。这是上海青年艺术工作者王贤宝创作,已载入1990年版的英国《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我国还有世界上最小的扇子,是一把象牙折扇,微如米粒,薄似蝉翼,重仅0.1克,可开可合;扇面上刻有虎丘、留园等十一幅苏州园林风景和总计375个字的十一首苏州园林诗。世界上最精致的扇子是四川民间竹编艺人龚爵玉独创、由数千根细如发丝的竹丝精心编成的团扇,名“龚扇”,被誉为“天下第一扇”,其竹丝编成的扇面,轻如绢绸,上绘名画,代表作有“飞天”、“张大千仕女图”等。
扇子是我国传统的精美工艺品。千里山河,花卉人物,题诗书联都跃然扇面,如唐诗刘禹锡的《四扇歌》,郑元的《赵千里扇面写山水次韵》,杜牧的《秋夕》等都是题书扇面的千古绝唱。至于“扇画”三国时已有。如唐张彦远写:《历代名画记》载:“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唐寅画《秋风纨扇图》等。“扇联”如“明月入怀团爽可喜,仁风在握披拂无私”,“举处随时消酷暑,动来常伴有清风”等,都生动道出扇子妙处。扇面书法则始于晋代,王曦之曾为一卖扇老妇题字扇上,并嘱每扇非百钱不卖。老妇临街摆出后,瞬间抢购一空。1984年在香港举办的展览会上有一幅小不盈尺的扇面,上书写唐诗310首,二万多字,成为珍品展出。我国自宋苏轼到明唐寅、仇尺梁英;自清石涛至现代的徐悲鸿、齐白石等都喜爱在扇面上挥毫作画题诗。
扇子的用处除引风逐暑外,更发展到“扇戏”、“扇舞”、“扇语”等。如伍握扇子在舞台上是重要道具,京剧、相声、魔术,各地地方戏等都常用为道具。如诸葛亮出场,羽扇纶巾,独具风韵;有代表性的扇戏如《桃花扇》以诗扇贯串全剧;《牡丹亭》、《红楼梦》、《西厢记》等都有动人的扇子表演。又如《采茶舞》、《茉莉花》等都是较有名的“扇舞”,表演时,随着乐曲,演员轻摇小扇,高歌曼舞。在有些国家中,扇子还作为表达语言情意的一种方式,名为“扇语”。据说十八、九世纪的西班牙妇女因受传统礼教束缚,相爱的男女在社交场合就是用“扇语”来传情说爱。早在1797年,英国人威廉·科克写了《扇学》书,也提到姑娘们凭借执扇的手势和摆动动作来传情表意。更有趣的是我国还有不少写扇子的谜语,如“有风我不动,我动就生风,如果不用我,除非刮秋风。”“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等待梧桐叶落时,主人送我入冷宫”等,风趣地写出扇子的特征与作用。
如今,扇子在全民抗击非典中更有了新意。君不见,街头巷尾,人头攥动,扇子起舞,地绿大红,扇走了瘟神,再现了我中华雄风。
唐诗、宋词鉴赏辞
读书不能感潮流。最经典的当数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鉴赏系列。该书于80年弦代陆续出版,包括《唐诗鉴赏旧免态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两本)《元曲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中国新诗鉴赏辞典》等等,推荐唐诗、宋诗、和唐宋词,一共具片呼心以告四本。
推荐理由:
一、该书一出,全社会诗词鉴赏风气始流行,各出版社跟风而起,随之鉴赏书开始泛滥,鱼目混珠。
三立兵段儿坏立相让粮阶二、该书在鉴赏辞典里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何以见得呢?因为映通80年代的出版社多以务实为主,无投机赚钱之心机,市场购买力有东都静觉改牛父湖广查限,所以上海辞书出版社这一系列可谓古典鉴赏类辞书的始作俑者,我家这本1983年12月第1版的《唐诗鉴赏辞典》1536页,才9.8制里必皇许啊比面元。后无来者,是指该书汇眼三便于细读伯金验站及当时国内几乎全袁农批丝线眼部的诗词研究大家,如萧涤非、夏承焘、唐续垂西续伟各响协紧具圭璋、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俞平伯、余恕诚、缪钺、霍松林、沈祖棻、傅庚生等学界大家(可上网查查他们的成就),很多人现已仙逝,而且其学术成就及诗词修养后才也根本不可能超越。所以说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鉴赏词典。
运答请胜四煤模从做三、现在的辞典类书籍哗众取宠者多,不求质量,只求利润,或以价格取胜,或以教子吸引父母眼球,内容无非是找些研究生、在校生批量生产,有的甚至在网上搜集后,找一名教授作序或原他充死书建早轴规油推荐,最好的也不过剧排践概宣求价包是搬用已逝大家的作品不用给稿费哟。而上海辞书系列当时可是国内全部约稿而成。
四、国内各大书店好像都有销售,版本应该相同,但精口学福科改呼价格已不是从前了。买丰犯以使圆振好书,不应该心疼钱,应该是世世代代传下去都是经典的那一种。
不知介绍的全不全面,全是个人观点,自家有一套,是一本一本买回来的(因为当时是陆续出版的),偶尔翻阅,受益无穷。